2億多靈活就業者,爲何僅五千萬繳社保?無企業協助個人負擔過重

照理拍案 2024-05-03 00:20:04

咱們的節目關注了好幾次關于社保的問題,尤其是我們告訴大家到今年10月份我們的社保就徹底並軌了,不管你是在企事業單位工作還是國家公務員都要繳納五險一金,這樣才能老有所養。尤其是我們提醒很多在職場中的朋友,當你跳槽的時候,當你來到新單位的時候,不要光看人家給你開多少工資,還要了解到他給你的社保繳費基數有多少,這個往往決定了你未來退休能拿到多少退休金。

很多小企業,不太規範的企業有可能在這上面做文章,明明應當給你開1萬、1萬5、2萬的工資,社保基數卻按照最低給你繳,表面上看他會跟你講社保基數降低,你自己應扣的不也少了嗎,實際上他應當替你繳納的也大大減少,最終影響的是我們勞動者本人,所以任何時候這個社保繳費基數都非常重要。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社保繳費基數就應當是你的工資,這個工資還應當是過往12個月你所有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年終獎補貼,林林總總加起來除以12,如果你感覺社保基數少了,那真的得跟企業好好商量一下。

另一方面其實我們還應當關注一個群體,那就是超過2億人的靈活就業,大家知道嗎,這2億多靈活就業的人群之中大概只有四分之一,也就是5000多萬人自己給自己繳納社保,而有1.5億人是沒有繳納社保的。尤其是近些年來,有一個新的趨勢就是大量的年輕人不願意給自己繳納社保,這其實是挺危險的,也是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如果一個人受聘于一個企業,那麽這個企業必須得給他繳納五險一金,這是法律的強制規定,企業不交是違法的,勞動者可以到任何一個勞動仲裁部門去舉報。

確實我國有很多勞動密集型行業,比如說餐飲業加工業,以往企業爲了追求低成本,不給勞動者繳納養老保險,現在這些年這種不規範的情況已經在慢慢的調整了。包括很多大學畢業生其實有這個意識,就是我好歹得找到一個給我正規繳納五險一金的單位,這樣這個單位正規也能存活時間長,我未來也有保證,但是這講的畢竟都是有企業的勞動者,我們今天還有超過兩個億的人是沒有企業的,換句話講叫做自由職業者。

就包括什麽呢?包括有打零工的,有送外賣送快遞的,有臨時性找一個工作今天有活幹明天沒活幹的,這個人群可不低,2億人占我國總人口的七分之一。而且我們要考慮到我們人口之中有大量已經退休的老人,未成年的兒童以及家庭主婦等,我們實際上的勞動力人口也就七八個億,有四分之一就屬于這個自由職業者,而這些人中,竟然有四分之三是沒有繳納養老保險的,未來誰替他們養老呢?

爲什麽這些人現在不考慮這個事呢?這當然是有原因的,說實話如果可以的話,誰不想進入到一個踏實穩定的企業中去,誰不想端著鐵飯碗衣食無憂一直到退休呢?但是畢竟咱們這個社會發展很快,有很多人可能被企業裁員了,有很多人可能一畢業就找不到工作,只能先打一些零工湊合著,這樣就會有很多人處于一個自由職業的狀態,這些人爲什麽不願意繳納五險一金呢?不就是因爲負擔太大嗎?

今天你在一個企業中工作,哪怕你工資只有三四千四五千,但是實際上你每個月光繳納的五險恐怕就得1500到1800。根據全國各地情況不同,這麽多錢裏面個人承擔的大概只有400左右,企業要給你承擔1000、1200,所以你別看到你就拿到了三四千的工資,企業要給你付出的用人成本恐怕要高達七八千。但是當然肉沒割到自己身上,所以大部分在職的勞動者感覺到那挺好,那我就交個400多塊錢,我有了五險我未來退休有保障,生病了到醫院看病有報銷,我感覺挺滿意。

可是對于廣大的自由職業者來講,這高達1000多塊錢就都得自己掏了,沒有企業給掏,當然今天你以自由職業者身份去繳納五險的時候,相對而言你能比在職身份少繳一點,什麽意思?我們剛才說了,同樣一個城市好比說都按最低檔,也就是社平工資的60%作爲基數繳納,在職的員工可能自己交400企業交1200,一共交1600,而你以自由職業者身份交大概總共就交900多塊錢,不到1000就行了,表面上看好像你是自由職業者,你占便宜,你少交了幾百塊錢,但實際上在職員工交那個錢企業承擔一大部分,自由職業者統統都得自己承擔。

本來自由職業者說實話賺的就不多可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有活明天沒活,一個月林林總總總共到手就那麽三四千塊錢,那麽誰舍得再掏小1000塊錢去交這個五險。很多時候普通勞動者不是不考慮未來的退休生活,實在是現在的生活就夠困苦的了,所謂剜卻心頭肉醫得眼前瘡,今天賺到的這一點點錢也就夠應付今天的生活實在是沒有閑錢考慮以後了。

而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得不說有一些用人企業它故意把勞動者變成自由職業者,比如說我國的外賣行業、快遞行業、雇傭員工都是幾百萬上千萬的,當然還包括網約車,這些新興行業的員工表面上賺的不少。經常有人說我送快遞,我一個月能賺七八千,可是你仔細看一看,他一個月想賺到七八千他等于是沒有休息日的,一個月要工作30天,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這個工作量是我們普通勞動者的兩倍以上。

更爲關鍵的是他這七八千表面上是淨得的,但是所有他的五險一金,如果他要繳納的話通通得他自己交,企業啥都不管,尤其是有很多企業爲了逃避自己的用工責任,故意跟勞動者說咱倆之間不是雇傭關系,咱倆之間是平等的合作關系,我這面接單把單子給你,你去送單,送了單之後賺到錢了咱倆平分,你拿你那一部分我拿我這一部分,所以咱倆不是雇傭關系,咱倆是平等的合作關系。而且有的企業爲了逃避責任,甚至要求勞動者本人去注冊一個個體工商戶,他的錢可以打給這個個體工商戶,相當于是兩個企業簽了一個合作協議。

但實際上誰都知道,你做外賣你做快遞,你能不接受人家企業的管理嗎?當然要了,有很多企業就是要用這樣的方式逃避自己的用工責任,表面上看他說你看你在我這上班一個月你能賺7000,但他沒有告訴勞動者,一方面你的工作時長是巨大的,是普通勞動者的兩倍,另一方面他逃避了所有應當給你繳納五險一金的責任。而這個時候說實話一個外賣小哥好不容易一個月賺到了七八千塊錢,他考慮的是我真拿出1000多去交這個五險,我實在是舍不得這錢真的都是用血汗換來的。

而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受到這樣講法的蠱惑,有一種講法說咱們今天繳納勞動保險只要滿15年連續繳納,你未來退休就能拿到錢了,所以很多今天剛畢業的學生剛剛進入到職場之後,他會說我現在才二十郎當歲,年富力強,根本不可能得病,所以醫療保險對我沒用。養老那是幾十年後的事,尤其是近些年來關于延遲退休的說法已經深入人心了,今天的80後90後都預估自己恐怕要65歲70歲才退休,所以真的退休是遠在幾十年之後的事,那還真不如把賺到的錢今天就花掉,畢竟你也沒賺多少錢。

甚至有很多80後90後說這樣吧,等到我40歲以後再去交養老保險,那個時候我不就交15年嗎,交了15年我就可以領養老金了,這種說法倒是也沒錯,確實我們現在規定只要一個人能繳滿15年的養老保險,他就可以領退休金。但是大家別忘了養老保險也有兩大根本原則,那就是長繳多得和多繳多得,什麽意思?你的基數越高你平時繳納的養老保險越多,當然你退休之後領到的養老金就越高。

另一方面你繳納的時間越長,你才能領的養老金越高,這個道理估計大家都清楚,你繳15年人家繳40年,你們倆養老金肯定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爲什麽我們此前的節目跟大家講在職場中打拼的朋友一定要注意,繳納基數這個概念就是因爲哪怕你跟人家都繳40年,你的基數是人家的一半,三分之一五分之一那你可想而知未來你領養老金肯定比人家少得多得多,所以我們倒是建議青年人目光恐怕真得更長遠一點,得爲自己幾十年之後的退休生活考慮。你千萬別覺得說我等40歲50歲開始交,繳個15年正好趕上65歲延遲退休,我就能領養老金了,交的少你將來能領到養老金數目恐怕是非常非常小的。

其實也有人抱怨說今天我們很多年輕人剛剛畢業,參與工作的時候他其實居住地是不穩定的,他可能經常的換工作甚至換城市,這種情況下有很多年輕人就會覺得說我在這個城市交了養老保險,可是我換了城市之後好不好遷移呢?如果沒遷移過去是不是我此前交的就白交了,確實今天我們針對自由職業者繳納養老保險,這還正在慢慢嘗試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讓很多人感覺到有疑慮,當然更關鍵的我覺得還是負擔的問題。

畢竟你在職的人他會感覺到不管繳納多少養老保險,我繳納的只是一小部分,真的有企業幫我提供了很大的一部分,所以這個刀沒割到自己肉上,大家是感覺不到疼的。而廣大的自由職業者靈活就業的朋友,確實你掙的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你這個錢本身來的就不夠穩定,而你如果真的要繳納的話,沒有任何企業幫他負擔,他就只能統統從自己兜裏拿錢,那麽哪怕是最低的基數,大家也感覺到確實是挺大的一個負擔。

這就造成近幾年以來不但我們靈活就業者繳納社保的比例在逐年下降,甚至有很多年輕人産生了不繳納社保的這個想法,因此我覺得我們在社保問題上還得更下功夫,幫大家把賬算明白。不但普通勞動者要考慮眼下幾年的事,還真得考慮未來幾十年的事,但是當然有沒有可能我們應當給靈活就業者更大的政策傾斜呢?畢竟他們是全額負擔自己所有的保險,過于沉重的負擔也使得他們哪怕想交也交不上。

2 阅读:193
评论列表
  • 2024-05-03 20:20

    好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