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人民大會堂的選址,究竟應該修建在天安門的哪個位置

賤議你讀史 2024-04-07 02:00:51
大會堂的選址

1958年,北京建築設計院承接了人民大會堂修建的設計工作,設計院給出了十個初始方案,這十個方案,全都提交給了北京設計院技術委員會,委員會就把這十個方案全都張貼了出去,進一步征求廣大人民群衆的意見。

在彙總意見之後,發現這十個設計方案,不管是哪一個,都有這麽三個問題沒有解決:

第一:大會堂的停車問題該如何安排?

第二:這個大會堂應該具備哪些主要的功能?

第三:整個建築又該修建成什麽樣的形式和風格?

這三個最主要的問題,其實都是和一個最核心問題有關的,這個核心問題沒有解決的話,那這三個突出的問題也就難以解決,這個最核心的問題就是:

人民大會堂究竟要修建在天安門的哪一個位置?

就在這個核心問題,還沒有給出答案的時候,又有一個新的問題不請自來了。1958年的八月下旬,當前往蘇聯考察的專家團回到國內之後,就被叫去談話。專家們原以爲是要彙報出國考察的情況,不料到了以後才得知了一個重磅消息。

爲了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國家就想在建國十周年之際,在北京新建一批能彰顯新中國建築成就的工程項目,總計有十個,其中就包括了人民大會堂。而且也給出了具體的工期,十個建築都要在1959年國慶到來之前竣工。

而且這座人民大會堂被定爲國慶十大建築之首,于是乎,修建大會堂的任務就和國家的國慶工程相重疊了;于是乎,這完全擴大了原本的工程規模,原定只是修建大會堂而已,如今不僅要修建大會堂,而且還要考慮整個天安門廣場一帶的改建和擴建任務,這兩個必須綜合起來考慮了。

1958年9月8號,不少建築專家從各地紛紛來到北京,參與到大會堂的建築設計當中,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建築專家們齊聚北京,可以說是建國以來,首次規模最大的一次建築設計精英的大聚會了,其中不少還是當時我國建築設計界的泰鬥級人物。

這些專家們齊聚一堂,首先討論的問題就是大會堂的選址問題,經過商談之後,最終確定把大會堂修建在天安門廣場的西側,面朝東方。不得不說,專家們彙聚在一起以後,效率提高了很多。選址問題定下來以後,只用了不到五天的時間。大會堂的第一稿設計方案就出來了。當然,這第一稿雖說是比較粗糙的,而且在設計方案裏面只有萬人大禮堂,但是,也讓大家夥對未來整個大會堂有了一個最初步的印象。

在看過第一稿以後,組織上給出了一個要求,就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敢想敢做,于是乎,這些老專家們紛紛打電話給自己的那些得意門生,讓這些年輕人也來北京,參與到設計工作當中。有了新鮮血液的加入,第二稿就比較大膽,也比較創新了,增加了能容納5000人的宴會大廳。

也就是說,人民大會堂在第一稿的設計當中,只有萬人大禮堂這一個廳室,第二稿的時候增加了宴會廳。後來又給出了第三稿,第三稿雖然也沒有最後定型,但是以天安門、兩個博物館、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人民大會堂圍起來的天安門廣場,這個設計思路已經初步成形了。

在第三稿中,也考慮到一些很細節的問題,譬如,考慮到在重大節日的時候要舉行遊行,因此,兩組建築之間的距離至少要相差500米。在大會堂最先期的工作當中,有蘇聯專家的身影參與進來,但後續的工作裏面就完全是我國自主設計了,看不到蘇聯專家的身影。而參與到大會堂設計工作中的那些專家們,准確的說來,其實在這之前,沒有一個是有過如此設計宏大建築的經驗。

我們如今看到的大會堂,是聚集了智慧的建築,也是專家們在後續多個設計方案當中,不斷來回進行比較,取長補短,才最終呈現出了如今大會堂的樣子。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