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分區三年啦!新余杭加速蛻變......

杭州在西城 2024-05-14 09:36:38

距2021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官宣整整三年。這次調整不僅翻開了該市多區的曆史新章,從目前看,其也讓杭州的“多中心”城市格局加速成型。

作爲杭州市、浙江省“經濟第一區”的余杭,正是上述變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例證。其于三年前“裂變而生”,並在逐漸坐牢經濟第一強區之位的同時,邁入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下稱“新中心”)新階段。繼武林湖濱地區和錢江新城之後,近年,余杭通過解鎖經濟活力、社會發展、文化繁榮等命題,讓杭州城市“第三極”開始從規劃向實景演變。

“第一區”之爭占據主動

4月下旬,余杭發布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其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14.26億元,繼續穩居浙江各區(縣、市)第一。而9.3%的增速,明顯高出已公布成績的諸多浙江經濟強區。

前述行政區劃調整後,浙江“經濟第一區”之爭一度激烈。但從最新趨勢看,余杭的“強勢”正讓這一懸念持續變小。

在2018-2021年,原余杭區(今余杭區+臨平區)一直是浙江縣域經濟龍頭。行政區劃調整首年,余杭GDP守住全省第一,但領先甯波鄞州不足2億元,杭州上城、甯波北侖和慈溪等與余杭的距離縮小至百億元上下。次年鄞州反超登頂,而余杭從去年起重新領跑,並持續擴大與追趕者的距離。

對于余杭的“密碼”,浙江省社科院院長查志強認爲,發揮數字經濟優勢,找准賦能實體經濟新賽道是其關鍵。

在浙江,余杭亦是“數字經濟第一區”。依靠産業前瞻性布局,其在過去十余年持續做大經濟體量。近年,爲打造與“新中心”定位相匹配的産業體系,當地創新引領思路更爲明確,深化人工智能、智能計算、未來網絡、空天信息等重點賽道布局。在新質生産力成爲發展關鍵點的當下,其産業活力進一步釋放。

兩個動作可從側面看到成效。3月,杭州在余杭成立人工智能産業聯盟,謀求打造新質生産力“新爆點”。余杭是該市人工智能企業密度最高的地區,僅其人工智能小鎮便集聚千家相關企業。4月,中國首個區級數據要素生態指數《余杭區數據要素生態指數報告(2023年度)》發布。在被普遍看好的數商賽道上,余杭有十余萬家數商企業,數據全産業鏈優勢明顯。

瞄准創新解鎖經濟活力,離不開發展環境的塑造。以人才引育爲例,余杭一季度出台新政,推出“用人單位薪酬補貼”,即對用人單位引育符合條件的人才,給予最高500萬元每人的獎勵;對不符合高層次人才認定標准,但屬企業急需的緊缺專業性人才,授予符合條件的企業自主認定權限……如是般力度,在浙江並不多見。

余杭城區夜景

從“非主城”到“新中心”的距離

依靠産業帶動、經濟支撐,余杭的城市界面快速成型,近年也堪稱杭州城市面貌變化最快的區域之一。然而作爲非傳統意義上的“杭州主城區”,以公共服務爲代表的社會事業差距,必須正視。

“城市核心功能與經濟實力、群衆期盼不相匹配”“公共産品供給還不能有效滿足群衆需求”……每年,余杭都將社會事業“補短板”列爲重點,這帶來了不斷發力,也帶來了諸多改變。

數日前,《余杭區商業商圈提升規劃三年行動計劃》發布,從規劃體系層面提升商業商圈建設。余杭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打造1個城市級中心商圈、1個城市副中心商圈、5條各具特色魅力帶和X個點線結合的商業設施總體目標,該區將在2026年構建起城市重要新中心商業商圈雛形。

“新中心”不是産業城、通勤地,而是煙火氣、宜居地。

在普通人關注的教育、醫療配套方面,余杭近年實施美好教育工程,過去三年建成投用學校項目65個,新增學位5.15萬個;通過“名高校托管”“名校領辦”“名校長領銜”引入一批名校。爲實現“舒心就醫”,其去年引入浙大婦院、浙大兒院等省級頭部醫療資源;“15分鍾健康服務圈”進一步完善。

此外,爲保障好“一老一小”群體,當地去年新增社區嵌入式百歲幸福家12家、社區嬰幼兒成長驿站28家、托位3058個。

社會事業建設需要“以時間換空間”。在余杭,更多民生福祉成果將在未來不斷顯現,如今年其將建設嵌入式體育場地1萬平方米以上;包含“一場兩館”的余杭區國際體育中心將于2027年初投用;當地布局的城市服務綜合體區塊建設正加快推進,設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設施。

當地官方表示,將以“新中心”核心區中軸線爲重點,統籌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功能布局和空間結構,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形成更加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格局。同時也將形成多元投入機制,集中財力優先保障民生事業發展,豐富公共産品供給,持續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良渚文化大走廊彙聚期待

文化之于城市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坐擁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實證——良渚古城遺址的余杭,正用一條大走廊賦能“新中心”加速建設。

2022年底,余杭提出建設良渚文化大走廊,以良渚文化爲龍頭,將當地兩千多年的運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徑山文化、雙千年古鎮文化、苕溪文化和現代數字文化等串珠成鏈,包括重點區、核心區、關聯區三部分。

去年是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元年,關于其建設成果,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工作指揮部負責人介紹,一是完成了一項國字號任務——首屆良渚論壇成功召開;二是創造了一個亞運經典——杭州亞運會火種在這裏點燃,良渚元素閃耀賽場內外;三是繪就了一張大手筆藍圖——《良渚文化大走廊發展戰略與行動規劃》編制完成並通過專家評審;最後是謀劃了一批大好高項目,如引進中國國家話劇院數字劇場等。

除上述直接成果外,記者在良渚文化大走廊區域內走訪時,當地各方人士也紛紛談及了大走廊建設帶來的變化,包括提升區域基礎設施、加速城鄉協調發展、提高文化産業集聚度等。

值得注意的是,自提出至今不到一年半時間,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已經實現戰略層面的“三級跳”——繼被寫入去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後,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將持續推進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設。

當下,伴隨著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的推進,以及《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意見》的出台,這條大走廊的建設已進入“2.0”版階段。

余杭官方稱,將加快樹立“五千年中國看良渚”新標識,努力把良渚文化大走廊打造成爲高標准文化之廊、高顔值生態之廊、高質量發展之廊、高品質共富之廊、高水平合作之廊。

在4月28日公布的2023年度浙江全省綜合考核結果和杭州市綜合考評結果中,余杭成爲該省首批先進區(縣、市),連續7年蟬聯杭州市榜首,這是其當下發展質量的呈現。而南有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北有良渚文化大走廊的“雙核驅動”形成後,余杭也有望帶來更多驚喜。

0 阅读:0

杭州在西城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