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全能”的朱元璋到底有哪些短板?

俇攘 2024-04-24 20:38:51

朱元璋,華夏曆史上個人能力最強的帝王之一,無論是文治武功,都有著千古一帝級別的水准,在曆史上的成就,似乎可以與唐太宗李世民齊頭並進。雖然朱元璋很多國策較爲複古,而且心胸也不如李世民般開闊。但是論起奪取天下的難度,朱元璋甚至遠在李世民之上。

畢竟朱元璋起點很低,本是鳳陽的一個佃戶,祖輩下來都無産無業,靠著給地主家種地爲生,朱元璋自幼就給地主家放牛,如果按照正常發展,長大後就是子承父業,給地主家當佃戶,一生勞碌最後一無所有,連入土爲安的地方都沒有。但是不幸的是,朱元璋趕上了元末天下大亂。因爲中原旱災,再加上黃河改道,讓江淮地區的百姓苦不堪言,而元朝到了末期大規模腐敗,更是斷了底層百姓的生路,朱元璋一家也因爲災難中破産。全家都幾乎被餓死,朱元璋不得已出家爲僧,靠著乞討艱難活著。

紅巾起義

直到後來,紅巾起義席卷江淮地區,郭子興等多路起義軍齊聚濠州城內,朱元璋在幼時好友湯和的溝通下,加入了農民起義軍,自此開啓了波瀾壯闊的一生,先是在義軍中快速崛起,之後又建立自己的創業核心陣容淮西二十四將,然後開始兼並周圍的其他隊伍,招攬更多的人才團隊,形成了一方勢力。趁元朝不備,一鳴驚人,率軍渡過長江攻下了集慶府,擁有了自己的龍興之地,也就是真正的根據地。

之後朱元璋以南京及其周邊爲根據地,慢慢向四方擴張,同時安撫百姓,整頓軍備,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很快就壯大起來,從張士誠手中搶下了鎮江、江陰等肥沃的土地,也趁勢西進,開拓了馬鞍山、蕪湖等地。成爲了長江南岸的一方諸侯,與陳友諒、張士誠和明玉珍沿著長江一字排開。

在之後的天下爭霸戰爭中,朱元璋先是以弱勝強擊敗了不可一世的陳友諒大軍,鄱陽湖之戰足以名留史冊。然後又以貧勝富,擊敗了張士誠集團,成功奪取了蘇南和浙江。之後,趁勢大舉西進,擊敗了明夏政權,迅速掃平了南方。然後,開啓了偉大的北伐大業,迅速掃蕩了元朝勢力,迅速拿下了大都,這是自後晉石敬瑭丟失燕雲十六州以來,這是中原政權首次收複這塊戰略要地。隨後朱元璋開啓了掃蕩西北之戰,完成了大一統王朝的建立。

朱元璋

在洪武時期,朱元璋總共組織了十余次北伐,成功滅掉了北元朝廷,然後兼並了草原大片土地,其對于戰爭的每一次決策都格外精准,對于天下大勢的判斷幾乎算無遺策。然而朱元璋不僅僅是在軍事方面才華橫溢,在文治方面同樣格外優秀,朱元璋時期,推出了大量利國利民的政策,使得天下百姓在元末亂世之後,可以休養生息,也讓民間迅速恢複了生機,經過十來年的發展,大明王朝漸漸富裕了起來。

那文治武功都格外優秀的朱元璋有哪些短板呢?畢竟其出身低微,自幼沒有念過太多書,沒有文化支撐的他,自然是有著許多缺點的,特別是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殘忍而嗜殺。即使文化可以靠著成年之後的惡補有所長進,但也很難做到真正的熏陶。接下來,我們就盤點朱元璋的那些短板!

紙幣改革

1、財政經濟

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身貧寒,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智謀,最終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然而,盡管他在政治和軍事上有著卓越的才能,但在經濟方面,朱元璋卻顯得相對薄弱。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問題。由于長期的戰亂和動蕩,社會生産力遭到了嚴重破壞,人民生活水平極度低下。然而,朱元璋並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首先,朱元璋在稅收政策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他實行了高額的賦稅政策,使得人民負擔沉重。他試圖通過增加稅收來籌集資金,用于國家的建設和發展。然而,這種做法卻導致了人民的不滿和反抗,甚至引發了多次農民起義。

其次,朱元璋在商業和手工業方面的發展上也存在著明顯的短板。他實行了一系列重農抑商的政策,限制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他認爲農業是國家的根本,而商業和手工業只是輔助性的産業。然而,這種做法卻阻礙了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使得明朝的經濟長期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

此外,朱元璋對于財政和金融的理解也相對有限。他缺乏現代金融知識,對于如何管理國家的財政和金融事務並不熟悉。他主要依靠傳統的財政手段來籌集資金,如發行紙幣、增加稅收等。然而,這些手段並不能有效地解決財政和金融問題,反而加劇了經濟的混亂和不穩定。

朱元璋紙幣

雖然朱元璋在經濟方面存在著不足,但他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使得明朝得以建立和穩定。他的繼任者們逐漸認識到了經濟的重要性,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來推動經濟的發展。明朝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成爲了中國曆史上一個輝煌的時期。

最坑害百姓的政策,就是濫印紙幣,導致了明朝重回白銀時代。衆所周知,隨著經濟的發展,用紙幣取代貴重金屬成爲一般等價物用于市場流通中的商品交換,是一種發展的必然,比如在宋代,因爲商品經濟格外發達,所以就有了銀票,很簡單,就是有相等白銀儲備的情況下,可以開出等額的銀票作爲市場的流通物品,也就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銀本位制度。

當然了,隨著南宋的崩潰,到了末期紙幣流通出現了極爲嚴重的通貨膨脹,結果導致了經濟崩潰。元朝建立之後,因爲可以在整個蒙古帝國內自由通商,所以商品經濟同樣繁榮,所以元朝也沿用了紙幣這一貨幣等價物,在市場流通,當然前提是有足夠的真金白銀作爲儲備金。

到了朱元璋時代,因爲朝廷缺錢,也沒有足夠的白銀作爲儲備,爲了補充朝廷錢不夠的現狀,朱元璋竟然想出了歪招,那就是瘋狂印錢,然而這錢的面額除了朱元璋之外沒有人認,一旦離開皇宮,價值就得大打折扣,最後直接造成了市場混亂。也使得明朝重回白銀時代。

綜上所述,朱元璋在經濟方面的不足是顯而易見的。他缺乏現代經濟知識和管理經驗,對于如何發展經濟並不熟悉。他的稅收政策、商業和手工業政策以及財政和金融政策都存在著明顯的缺陷。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朱元璋作爲一位開國皇帝,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對于經濟的理解和把握相對有限也是可以理解的。明朝的經濟最終得以繁榮和發展,離不開後續皇帝們的努力和智慧。

朱元璋蠶食對手

2、軍事上“窮寇莫追”

朱元璋雖然在軍事上有著非同尋常的謀略和決斷力,但是唯一的短板就是在對待殘敵不喜歡窮追猛打,無論是在和陳友諒或者張士誠的領土之爭,還是北伐元朝,所奉行的基本就是窮寇莫追,長期以來就是步步爲營,尤其是在針對北元的戰爭中,在前期占盡優勢的情況下,並沒有乘勝追擊,像漢武帝或者唐太宗時期一般,掃蕩瀚海,一句剿滅蒙古。

而元朝沒有在早期掃蕩蒙古,就給了蒙古喘息之機,在永樂到宣德時期,蒙古的瓦剌和鞑靼部落先後崛起,特別是瓦剌,在明英宗時期給了大明王朝沉重一擊,直接造成了大明王朝由盛轉衰。

明朝藩王府

3、傳統家族觀念

朱元璋自幼吃苦受難,所以在登基稱帝之後,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孫再受此磨難,所以對明朝宗室格外優待,藩王世襲,宗室不用工作,由地方和中央財政供養。在政治上,雖然不能參政不受普通法律的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理,諸王的府第、軍騎只低天子一等,爵位還可以世襲罔替,任何公侯大臣見了都要跪拜,將天下爲私産展現的淋漓盡致。

同時,藩王有一定的兵權,而且私産和土地收入都不用交稅,逢年過節還有朝廷的恩賞,到了明朝中後期,隨著宗室人口的膨脹,明朝需要花費一兩個省的財政收入去恩養這數十萬宗親,給明朝財政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在後期財政支出項太多的情況下,明朝財政始終處于赤字狀態,這就是朱元璋舊有家族觀念,對明朝帶來的影響。

4、厚此薄彼

朱元璋對天下百姓並不是一碗水端平的,這與其人生經曆和個人認知相關,朱元璋起于基層,自幼受到了士紳階層和元朝官吏的剝削,所以從骨子裏就不喜歡地主、富農、官員還有讀書人。所以朱元璋稱帝之後,對下屬官員比較苛刻,首先是低俸祿,然後是少假期和福利,對犯錯的官員手段格外殘酷,這是自唐宋養士以來,首次對官員大開殺戒。

而由于張士誠舊地,江浙一帶的百姓心懷張士誠,對明朝存在抵觸情緒,各種不滿朱元璋的統治,而且在朱元璋滅張士誠之戰中,也是全力支持張士誠。所以朱元璋對張士誠故地百姓刻意打壓,有明一代,江浙一帶的賦稅遠重于全國其他地區。

君主專制

5、政治架構

朱元璋到了統治後期,對權力的侵占欲已經達到了極致,甚至達到了爲了集權而極權的地步,爲了加強中央集權,使皇帝集天下權柄于一身,甚至廢除了存在數千年的丞相制度,天下大事由其一人決斷。

這樣奇葩的政治生態,造就了明朝皇帝成爲了孤家寡人,不得不拉攏太監以對抗文官,使得明朝成爲了宦官專權比較嚴重的一個朝代。其後代子孫爲了偷懶又增設了內閣,讓朱元璋的創造性改革名存實亡,文官勢力極爲強大,嚴重影響了明朝的政治生態平衡,給明朝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

1 阅读:130
评论列表
  • 2024-04-25 00:25

    小作文一篇,顛倒是非,似是而非。[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