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黃昏2:中國曆史上第一場百萬人的大決戰(下)

文叔逗號 2024-05-04 23:41:09

前言

要說春秋戰國時期,精彩的故事很多,但文叔我更喜歡是長平之戰前後的這段時期,從我們現代人的視角來看,長平之戰已經的戰國的決戰了,天下大定。這種想法其實是我們開啓了上帝視角,感覺長平之戰以後就是垃圾時間了。

但如果我們把自己假設成一個戰國時期的人,你就不會那麽覺得,長平之戰後,諸國不僅再次合縱戰敗秦國,趙國後來甚至又獨自殲滅了秦國10萬人,楚國這個時候還滅了魯國,甚至打算再次攻打秦國。

那你覺得這種情況下,當時秦國以外的人會以爲自己必定被秦國統一嗎?顯然不可能。

寫長平這段曆史的人也很多,那文叔寫一個系列,就想以一個穿越當事者的視角,來總結從長平之戰開始這段曆史,今天我們接著來講長平之戰下。

秦趙兩國陣前換將 效果截然相反

上黨地區的戰事已經持續兩年半了,這趙孝成王竟然突然間想要陣前換將,蔺相如在知道這件事之後,他拖著他重病的身體,拼死去勸谏的趙孝成王,千萬不可以陣前換將,但是很抱歉,趙孝成王只回答蔺相如說,他知道了。但,他還是執意要任命趙括領軍替換廉頗。

臨行之前,趙括的母親跑來找趙孝成王說:大王,我請您收回成命,千萬不要讓趙括領軍。

趙孝成王一看,這麽神奇的嗎?連趙括的媽媽都反對他領軍。

他問趙媽媽說:你兒子當大將軍不好嗎,你幹嘛反對啊?

趙媽媽直白的跟趙孝成王說:大王,我跟您說件事你就明白了,我死去的老公也就是趙奢,平日他會親自端著食物來招待用餐的客人,這種人大約有數十個,而他的朋友則是多達有數百人,對于您給他的賞賜,他是一律分配給下屬,收到軍令的那天起,他就全心全意准備戰爭,不再過問家裏的事。

然而趙括呢,趙括自視甚高,他從不願意放下身段與人交往,而對于賞賜,他則是全部留在家裏,他打算用這些錢買房買地。您說,這倆父子的作爲到底哪裏像,加上趙括從未上過戰場,你能將這兩人放在一起比較,認爲虎父無犬子嗎?

聽到這,趙孝成王打斷趙媽媽的話說:別說了,已經很多人說過了這件事,我已經決定了。

這趙媽媽一聽,她回複趙孝成王說:大王,我可以再請教您一件事嗎?

趙孝成王說:只要不是換掉趙括的問題,你就說吧。

趙媽媽說:大王,您執意要用我的兒子擔任將領,那我可以請教您,要是戰敗,您可不可以不要牽連處罰我。

知子莫若母,這趙媽媽才是最清楚自己兒子的人,人家媽媽話都說到這份上,趙孝成王,還會用趙括嗎?

沒想到,趙孝成王竟然回答到媽媽說:好,我答應你,若趙括戰敗我絕不處罰你,反正,我相信他絕對不會戰敗的,所以,你就別擔心。

就這樣,在趙孝成王一意孤行之下,趙括帶領著20萬大軍前往上黨,接替廉頗統領趙軍,繼續與秦軍對抗,而蔺相如以及趙括母親,對趙括評斷的這段話,之後成爲了成語典故“紙上談兵”的由來。被用來比喻不切實際的議論。

那趙括到底行不行,行不行有時候得看對手的,秦國這一頭,秦昭襄王這邊在聽到趙孝成王,改用趙括代替廉頗的消息之後,他開心。

終于等到趙孝成王上當,換上趙括啦,這趙括全無作戰經驗,加上目空一切,這可給了秦國,一個突破目前僵局困境的機會。

于是,秦國這邊,秦昭襄王換上了秦國的王牌將領,就是殺神白起,秦昭襄王改命白起成爲攻趙主將,將原先的王龁換成副將。

同時,爲了掩人耳目,白起一到前線之後,立即下令:所有士兵,對外,仍聽從王龁的指揮,軍中一律不准談起白起、上將軍或是武安君的名號,違令者,斬!

怎麽會這樣做,白起來到前線,不是剛好可以鼓舞前方秦軍士氣嗎,爲什麽要這麽偷偷摸摸的。因爲,白起知道,不只是趙軍,秦軍也已經是強弩之末,面對這40萬的趙軍,這仗,秦軍想要獲勝並不容易,要是因爲他的盛名,再換來趙軍或是其他諸侯國的支持,那可就不妙了。

所以,他隱匿自己來到前線消息,目的,就是爲了不要讓趙國再有增援,並且對于趙國來個出其不意,甚至是最後的致命一擊。

公元前260年,趙括帶領著20萬趙軍進駐上黨,連同之前的趙軍,總數達到40萬人。

百萬大軍正式就位 趙軍轉守爲攻!

趙括一到任之後,他立刻要求士兵准備轉守爲攻,他的目標很明確,趙軍要一戰,殲滅秦軍。

同時,另一頭,已經到了上黨郡的白起,在觀察了這一帶的地形,以及了解之前廉頗的防禦安排之後,他心中暗暗的佩服這位趙國的名將好家夥,廉頗利用地形優勢,將這上黨給圍了三層壁壘,根本就是固若金湯,怪不得,王龁久攻不下,不過,這壁壘的設計主要是用于防守,並不利于進攻。

那接下來,就得看趙軍的新任主將,瞭不了解廉頗的用心,要是他貿然出戰,這三層壁壘,將會成爲埋葬他趙軍最後的墳場。

了解了趙括的性格,並掌握了現場狀況之後,白起下令,命士兵沿著丹河東岸天然高聳的地形在長平,也就是現在山西高平西北處的這個地方,築起了一座18裏長的秦軍主陣地。

准備好了之後,白起派出了2萬5千人,前往小東倉河北岸埋伏,另外,再派出5千騎兵,預先埋伏當作奇兵,其余的秦軍,則全數安排在主陣地,准備迎戰趙軍。

那趙軍會來嗎?趙括一看,秦軍竟然也築起壁壘,那不就是准備要打持久戰,這可不行,此戰,我趙軍必須速戰速決。

于是趙括下令,趙軍,主動出擊,目標,掃蕩眼前秦軍並摧毀眼前秦軍的壁壘,一舉將秦軍趕出上黨。

就這樣,這百裏石長城故關的戰鼓聲再次響起了,響起了這場冷兵器時代最大規模,一場動員超過百萬人的大戰,長平之戰,在此,正式拉開序幕。

不同以往,這次趙軍不再是堅守不出,而是主動出擊,趙國大軍渡過丹水之後,立刻向秦軍發動攻擊,而雙方在接戰不久之後,秦軍便依照白起的計劃,開始向後往長平的大路後撤。

這趙括一看,太好了,我軍初戰獲勝,秦軍已經開始後撤了,這是一舉殲滅秦軍的大好機會,若讓秦軍退回壁壘,這仗又得花不知道多少時間。

所以,趙括下令,大家跟我一起上,追擊秦軍,就這樣,趙國40萬大軍,除了一小部份留在故關,百裏石長城,以及保護糧道的人之外,其余的,全部一次押上。

趙括就是想要來個一戰定輸贏,那你覺得趙括傻嗎,從客觀的事實來看,秦軍是後撤了,但是,秦軍是因爲被打敗而後撤,還是因爲假裝戰敗也就是詐敗而後撤,這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那秦軍有沒有可能是假裝後撤,故意要吸引趙軍,然後埋伏突擊呢,趙括還沒有天真到沒考慮到這一點,這山谷之中兩旁都是山壁陡峭,根本就不容易隱藏大軍,因此趙軍會遭遇埋伏這一點,他可以不用擔心。

那麽,眼前的景象,唯一可以解讀就是,秦軍真的敗退了,這就是爲什麽,他敢押上所有的身家,去追擊秦軍,而秦軍這邊,由于大戰前期,王龁已經攻入趙軍第一層壁壘,與這廉頗,對峙在第一層以及第二層壁壘之間,白起接手之後,他知道,要攻陷第三層壁壘相對困難,那既然攻不進去,就幹脆把他引出來。

所以,他下令秦軍故意戰敗,目的就是要引出趙軍,這秦軍在長平築好了主陣地以及壁壘,除了能抵擋趙軍將他們困在長平,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心急的趙括,全軍出擊,一旦趙軍全軍出擊,那後方必定空虛,這時候,要是秦軍能反過來偷襲故關,以及攻下百裏石長城,那就可以截斷趙軍的糧道。

而這趙軍的三層壁壘,也將極有可能成爲反過來困住趙軍的屏障,這一路追擊秦軍的趙括,告訴將士們:大家一起跟我全力沖刺,這山勢陡峭,秦軍不可能有埋伏,加上兵法上說十則圍之,換句話說,秦軍要達到我趙軍10倍兵力才能包圍我,以目前我們兩軍兵力相當來看,我方也不至于被秦軍包圍,就讓我們展現趙國騎兵強大的野戰能力,一舉將這秦軍殲滅吧。

面對趙軍一路的追擊,秦軍在拚死抵抗後,終于逐步退至這秦軍主陣地,長平。其實雙方心裏都很明白,這一仗,極有可能就要結束這場近三年的戰爭。

所以,大家卯盡全力拼命殺敵,就算秦軍早就聽聞趙軍胡服騎射的厲害,而趙軍也知道秦國虎狼之師的強悍,但,沒有真的交過手,誰也不知道鹿死誰手。

這在戰國時期,兩個當時最強戰鬥力的國家,誰會更勝一籌呢?答案是,平分秋色。

這趙軍雖然勇猛,但是秦軍也不遑多讓,就這樣一場雙方拼盡全力的殊死戰,便在長平正式展開,就算白起事先料到,在雙方都有糧食短缺的壓力下,這戰事無法久拖,而決勝的關鍵,除了計謀,剩下的,就是雙方將士們的意志力了。

但他猜想不到的是,這餓了許久的趙軍,竟然還是如此難纏,眼看雙方死傷慘重,白起能做的,只有讓秦軍堅守主陣地。因爲,秦軍必須在長平,成功擋下這波趙軍的沖擊,直到趙軍主力全數進入到這長平主戰場,而趙括這邊,則是爲了突破秦軍防線,進而瓦解秦軍,所以,他毫不保留精銳盡出。

白起看著領軍的趙括,沒錯,這就是我要的,趙軍幾乎是傾巢而出,于是他下令埋伏在小東倉河北岸的2萬5千名秦軍出擊,占領韓王山,切斷趙軍退路,以及趙軍後方大糧山的糧草基地。

另外,原先埋伏的5千騎兵,突襲故關,讓離開故關12裏的趙軍40萬主力部隊與趙軍糧草基地頓時之間被一分爲二。

眼看著趙軍有無法補給,以及糧草斷絕的風險,這時,趙軍士兵向趙括報告:我軍遭到秦軍包圍了。

聽到這消息,趙括驚訝的反應到,這不可能,秦軍要是要包圍我的話至少要有400萬人,看樣子,趙括好像搞錯狀況了,要知道,孫子兵法中所謂的十則圍之,是在大平原作戰的准則。

但是,目前是在長平關附近,這山勢高高低低,這山谷就形成了天然包圍你趙軍的屏障,加上之前廉頗與白起剛剛所築起的壁壘,整個第二層壁壘僅剩下兩個出口。

一是長平關,第二就是你趙軍原先防守的故關,但很不幸,由于趙軍主力全數出戰,這百裏石長城唯一的關口,故關,已經遭到秦軍趁虛攻陷了。

現在,秦軍只要拚死守住這兩個重要的出入口,哪怕就算秦軍的數量少于你趙軍,依舊可以將你這40萬大軍,給包圍在這第二層壁壘之內。

這就是白起與趙括最大的差別,白起活學活用所知,但趙括卻是死讀書,就像當初蔺相如引用趙奢的話所說的,趙括無法隨機應變,不可以讓他擔此大任,不過現在說這些已經晚了,事實已經發生了。

現在趙括的當務之急是,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突圖,或是打通與糧草基地的信道,要不然,他所率領的這趙國40萬大軍,很可能,就會餓死在這裏面,趙括這麽想,白起怎麽猜不到,除了要求秦國將士死守兩處關口,只守不攻,絕對不可以讓趙軍突圍。

另外,白起還在山勢較高的地方廣設弓箭手,不斷地朝谷內趙軍射箭,務必要將趙軍,壓縮在韓王山以及將軍嶺中間一處低谷,泫氏谷中間,這兵凶戰危,趙括很清楚,自己已經被秦軍給逼入死地,他告訴大家,沖出這泫氏谷,要不然,我軍將全數戰死于此。

這山谷之中扣掉峭壁,能出入的地方本來就不多,加上這秦軍在山頭上,瘋狂如雨般下來的箭雨,根本就不給你有機會離開,而兩處的關口也是一樣的,這拼死抵抗的秦軍,不管這趙軍如何突圍,始終無法打破一個缺口。

不過,話雖如此,其實秦軍也很不好受,因爲這趙軍就像是發狂的野獸拼死掙紮,所以,秦軍的死傷也相當慘重,面對這一具一具倒下秦國將士冰冷的屍體,以及遍地的哀號之聲,白起就算明白。

但他也不能放手,只要三天,三天之後趙軍武器必然短缺,戰力將會大減,若再過五天,趙軍斷糧八日,士氣必然會崩解無力再戰。

所以,秦軍現在必須咬牙死撐,一定得撐過這八天,對秦趙兩軍來說,現在戰場上的每分每秒,就像是一年一樣的漫長啊。

眼看著這秦軍巨大的傷亡人數,白起派人去告訴秦昭襄王,趙軍糧道已斷,目前被我軍困在泫氏谷做困獸之鬥,但秦軍能否取勝,取決于秦軍人數能否支撐到最後就是趙軍缺糧倒下。

所以請大王火速派兵支持長平,此戰,若秦勝則趙滅,若,趙勝,則秦,恐有覆國之災。

沒有聽錯,賭這麽大,沒想到長平之戰,竟然成了關系到秦趙兩國的生存之戰,畢竟這場仗,是戰國之中最強大的兩國在較勁,誰都沒有輸的本錢。

但,話雖如此,秦國哪裏還有那麽多的兵源,不管了,秦昭襄王在收到白起的信件之後,立刻趕赴河內郡,他賜給所有郡民願意出戰者,給予一級的爵位,然後要求所有15歲以上男生,全數出戰支援長平,是原先需要打仗的人需要滿16歲,所以,他等于是把這年紀往下調了一歲。

他的目的,就是要協助白起,務必要阻斷趙軍的援軍以及糧食補給,那趙孝成王這邊呢,聽到趙軍被圍,驚恐的他,試圖召集軍隊支持前線,然而,趙國哪還能擠出多少援軍,加上他之前未采納虞卿的建議,導致楚魏兩國,擔心秦趙結盟而不願意出兵。或是說,其實,這就是楚魏兩國想要的結果,就是秦趙火並,兩敗俱傷。

反正趙國這邊最後的結果就是,趙王只能派出自己少量的士兵以及糧食,去支援前線。

然而,這杯水車薪,根本就無法進入這長平戰場之內,完全起不了作用,那趙括該怎麽辦呢?

沒有糧食,那就將受傷的馬殺來吃了吧,受傷的馬殺完了,那接下來就殺戰馬。

趙括看看眼前這景象,他很清楚明白。他不會有機會可以活著離開長平了。絕望的他。在被秦軍圍困46天之後。他決定冒死突圍,他告訴趙軍將士,我們就算死,也是要戰死。

于是他下令全軍突圍,能走一個算一個,務必要沖破這秦軍的關口,爲這趙軍打出一條血路來,這長平之戰最終的戰鼓聲,終于再次響起。

趙括率領著所有精銳的趙軍,試圖爲大家沖開一個破口,他瘋狂朝秦軍沖去,而白起一看對方主將來了,他知道,這是最後一波沖擊了,他下令全軍,無論如何一定要死守關口,頂住這趙軍垂死的一博,就在這秦軍亂箭之中,趙括身中數十箭,最後倒地而亡。

然而,他有爲趙軍打出一個缺口嗎,很可惜,趙軍依舊未能沖破出一個缺口,而眼看主將陣亡,這群群龍無首並且餓得餓,傷得傷得趙軍,最後大家決定,全數投降,放棄戰鬥。

長平一戰,趙軍的堅持完全超出了白起的想象,白起原先想的是8天。但趙軍支持了46天。

而這一戰,趙軍陣亡人數高達25萬人,那秦軍呢,你猜都猜不到,秦軍陣亡的人數,也高達20萬人。

秦軍是勝了,但這卻是一場動搖國力的慘勝,那結束了嗎,長平之戰,會因爲趙括的死而畫下句點嗎,還是,一場更殘忍血腥的事件即將發生,這故事會如何的發展呢。我們要到下次接著聊。

1 阅读:190
评论列表
  • 2024-05-05 10:48

    寫的不錯。長平其實是秦逆風局,唯白起能逆風翻盤,真戰神也[點贊]

  • 2024-05-27 02:30

    任何人都會希望自己兒子出人頭地,爲什麽趙括母親反對兒子出任統帥,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遠離廟堂的普通百姓都看出趙軍的內憂外困,而讓普通百姓都看出趙軍困境的原因莫過于缺糧,所以趙王才急于換將與秦軍決戰

  • 2024-06-02 03:31

    白起一生未遇名將。秦國滅趙之戰。趙王用廉頗坐鎮守邯鄲。秦王用白起挂帥。白起三番四次托病不出。被秦王賜死。生命終結。白起如名將排名弟一。不見他能橫掃一切滅趙。

文叔逗號

簡介:記者、資深媒體人、主流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