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聯+民生”“浙商+國都”券商並購整合按下加速鍵

新京報貝殼財經 2024-05-16 22:40:31

5月16日,國聯證券再度一字漲停,封單額超34億元。截至5月16日收盤,國聯證券報收12.66元/股,總市值359億元。

5月14日晚,國聯證券宣布,擬以11.31元/股的價格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國聯集團、沣泉峪等46名交易對方購買其合計持有的民生證券100%股份,並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募集不超20億元的配套資金用于發展民生證券業務。5月15日,國聯證券複牌後一度漲停,漲停價封單超820萬手,近95億元。

近日,多家券商並購整合迎新進展。5月8日-5月10日,浙商證券三天內連發兩則計劃參與國都證券股份競拍的公告。

華龍證券分析師楊曉天認爲,券商行業並購重組仍然是2024年投資主線,頭部券商通過並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做優做強,中小券商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的行業特征得到進一步驗證,券商板塊並購重組將持續發酵,行業將持續受到並購重組事件催化。

國聯證券出手背後:民生證券投行業務“搶眼”

4月25日,國聯證券就曾表示,籌劃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收購45名交易對方所持的民生證券95.48%的股份。而在5月14日,國聯證券又宣布,擬收購民生證券的股份比例提升至100%。

國聯證券稱,民生證券擁有分布在全國近30個省(含直轄市及自治區)的經紀業務分支機構及具有顯著競爭優勢的投資銀行業務。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的投資銀行業務、證券經紀業務等實力將得到全面顯著提升。

從業績上看,2019年-2021年,民生證券營收、歸母淨利潤均穩步增長。民生證券雖在2022年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46.43%、82.76%至25.32億元、2.11億元。但在2023年,民生證券實現營收37.99億元,同比增長50.05%;歸母淨利潤6.81億元,大漲超兩倍。

官網顯示,2020年到2022年,民生證券保薦IPO上市數量68家,行業排名第5位;2020年到2022年,民生證券保薦IPO過會數量84家。截至2023年底,民生證券在審IPO數量行業排名第5。

而近三年,國聯證券歸母淨利潤持續下滑,2023年增收不增利,營收同比增長12.68%至29.55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 12.51%至6.71 億元。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的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62%至7.49 億元,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同比微增0.72%至5.17億元。

今年Q1,國聯證券營收、淨利雙雙下滑,僅實現營業收入1.73億元,同比下降74.44%,淨虧損2.19億元,同比下降205.5%。

圖片來源:國聯證券公告截圖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民生證券投行業務屬行業第一梯隊,2023年A股IPO承銷規模 200.67 億元,排名行業第6位,遠超國聯證券(同期 IPO 承銷規模 23.68 億元,排名行業第 24 位)。待整合完成後,國聯證券投行業務能力預計將大幅提升。

另外,上述研報認爲,參考2023年情況,若不考慮攤薄,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合計歸母淨資産335.71億元,疊加後續通過定增募集配套資金,預計合並後歸母淨資産可排名行業第20位。

多家券商並購整合迎新進展,能否實現“1+12”

並購整合有新進展的券商不止國聯證券、民生證券。

5月8日,浙商證券宣布,董事會同意公司參與國華能源所持國都證券4.49億股股份(對應7.6933%股份)的競拍。5月10日晚間,浙商證券又稱,同方創投、嘉融投資公開挂牌轉讓其分別持有的國都證券5.9517%股份、1.4642%股份,轉讓底價分別爲9.11億元、2.24億元;前述兩筆挂牌轉讓爲捆綁轉讓,合計轉讓股份比例爲7.4159%,浙商證券擬參與上述競拍。

早在3月29日,浙商證券曾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5名轉讓方合計持有的國都證券19.1454%股份。如上述交易全部順利完成,浙商證券將成爲國都證券的第一大股東。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貝殼財經表示,國聯證券並購民生證券,浙商證券收購國都證券股權等案例表明券商行業並購逐步風起雲湧。政策背景方面,監管層明確鼓勵培育一流投行及投資機構,支持頭部機構通過並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做優做強。並購是做大進而做強、做優的重要路徑。

從中外對比看,即使是中國的“券商一哥”與發達國家知名券商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市場化的並購有助于做大,提高資産規模。

不過,對于券商並購後的結果,券業資深人士王劍輝對貝殼財經指出,並購會改變券商行業競爭格局,但是不一定能使並購後的相關券商更好。並購不是絕對的保證,只是一種方式和手段,並購真正的難點在于雙方後期整合情況和文化融合情況。

王劍輝進一步指出,正因爲看到了並購後期融合的難度,所以並購並不是券商普遍選擇的方式。並購逐步增加會使得券商行業常規業務方面呈現“紅海”競爭格局。券商並購後要更有競爭力,應該揚長避短,如在交易能力、投研能力或銷售能力上突出長處個性化競爭。只有形成獨特競爭力,才能出現“1+12”的結果,對券商行業帶來良性推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徐雨婷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

3 阅读: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