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公布6起典型案例

半島晨報 2024-05-10 09:53:35

今年以來,大連市市場監管局突出執法爲民理念,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進一步推行包容審慎柔性執法,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截至目前,共辦理不予處罰案件25件。5月9日,大連市市場監管局公布6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生産標簽、說明書不符合規定案        當事人生産的黃花魚香酥椒花生標簽配料表部分配料排序標示不規範,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的規定,其行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九項“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        鑒于當事人違法行爲輕微並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案發後立即停止銷售案涉産品,按照要求及時進行了整改,大連市市場監管局決定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        案例【二】        進貨時未查驗許可證和相關證明文件案        當事人在采購進口紅酒時未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或者其他合格證明,其行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食品經營者采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出廠檢驗合格證或者其他合格證明”的規定。        鑒于當事人在案件調查中能夠積極配合並主動提供證據材料,且爲首次實施此類違法行爲,危害後果輕微,並已及時改正,大連市市場監管局決定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        案例【三】        經營標簽、說明書不符合規定的食品羔羊肉片案        當事人經營的羔羊肉片營養成分表相關數據與實際不符,含有虛假內容,其行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條第一款“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規定。        鑒于當事人按規定履行了進貨查驗等義務,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所采購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並能如實說明其進貨來源,大連市市場監管局決定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        案例【四】        銷售農藥殘留超過食品安全標准限量的食用農産品蜜橘案        當事人銷售的蜜橘經檢驗苯醚甲環唑項目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要求,檢驗結論爲不合格,其行爲違反了《食用農産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禁止銷售者采購、銷售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情形的食用農産品”的規定。        鑒于當事人履行了規定的食用農産品進貨查驗等義務,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所采購的食用農産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並能如實說明其進貨來源,大連市市場監管局決定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        案例【五】        某綜合門診部使用劣藥羌活案        當事人采購使用的中藥飲片羌活經檢驗不符合《中國藥典》有關標准,其行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條第一款、第三款第七項“禁止生産、銷售、使用假藥、劣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爲劣藥:(七)其他不符合藥品標准的藥品”的規定。        鑒于當事人履行了規定的進貨查驗等義務,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所使用的藥品是劣藥,大連市市場監管局決定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        案例【六】        經營不符合經注冊産品技術要求的醫療器械碘伏棉球案        當事人經營的碘伏棉球經檢驗所含碘伏溶液的有效碘含量不符合經注冊産品技術標准要求,檢驗結論爲不合格。其行爲違反了《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有關不得經營不符合經注冊産品技術要求的醫療器械的規定。        鑒于當事人履行了規定的進貨查驗等義務,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所經營的醫療器械不符合經注冊産品技術要求,大連市市場監管局決定對當事人不予行政處罰。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齊芳芳

0 阅读: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