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見效了,台“邦交”稱商品無法出口大陸,被排斥,准備轉向?

袁周院長 2024-05-13 16:13:36

據環球時報報道,南美國家巴拉圭同台當局維持所謂“邦交”關系,該國同“台獨”勾連也承受實際利益損失,呼籲該國總統培尼亞中斷同台當局關系的聲音增大。培尼亞5月2日接受日媒《讀賣新聞》專訪,期間培尼亞就台海局勢表示,他正承受巴拉圭國內農業團體的壓力。培尼亞稱,他仍有意維持同台當局的關系。不過他越維持這一意願,面臨的要求同台當局斷絕聯系壓力也同時增大。相關壓力既來自巴拉圭國內,也有巴西等周邊國家的建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5月7日就培尼亞相關言論指出,一中原則是大勢所趨。相關國家領導人應站到絕大多數國家一邊,做出合于其國家根本及長遠利益的決斷。

巴拉圭與華建交的勢能受三方面因素驅動。一,該國國內利益關聯群體的需求。巴拉圭是牛肉、大豆出口國,受未同中國建交影響,該國牛肉無法出口中國市場,大豆要對華出口需轉道經阿根廷中轉。

中國是全球主要的農牧産品消費市場,是拉美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合作方。巴拉圭對華出口受限,增大其市場成本、無法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帶來的利益損失驅動巴方關聯人群尋求與華建交。巴拉圭總統培尼亞爲此持續承壓。二,巴西有籌備拉美共同市場的規劃,由區域國家協同構建市場聯合體,增大面對中國、歐盟、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的議價權。

巴拉圭未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已阻礙到了巴西整合區域市場的規劃。該國同巴西是鄰國,巴西及周邊其他與華建交國家的態度,驅動巴拉圭在立場上的漸進式變化。三,中美影響力的此消彼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增大,使全球各國均有增大與華往來的需求、必要。巴拉圭同中國間不可避免的接觸,使該國越發有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需求。

當下台當局剩余12個所謂“邦交國”,同大陸建交國家則爲183個。自1949年至今,兩岸實力對比的變化,是台當局所謂“邦交國”持續萎縮的背景。其中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1964年中國實現首顆原子彈爆炸、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入軌,是外界對大陸國際地位判斷發生轉變的關鍵事件。

中國實現衛星入軌,意味著中國具備可用的核打擊載具,具備核攻擊與自保能力。緊隨其後,中國恢複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美國限于形勢尋求與華建交、西方多國普遍有與華建交必要,大陸的外交影響力加速輻射。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2008年中國崛起現實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無法掩蓋、2016年美國在中美南海對峙中後撤,2022年8月至今中國持續在台海進行軍力展示與戰爭准備。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帶動中國産業鏈整體突圍,中企打破美國在芯片領域的技術封鎖。2024年中國于兩會期間聚焦新質生産力概念,推動中國在前沿技術領域的標准構建。

大陸國力的提升,是台當局所謂“邦交國”持續萎縮的動能,其“邦交國”數量面臨清零前景。從危地馬拉、巴拉圭、帕勞到馬紹爾群島,台當局多個所謂“邦交國”已接連出現同“台獨”割席聲音。大陸越在國際事務中起到奠基性作用,發展對華關系越是各國剛需性事項。

14 阅读:4965
评论列表
  • 2024-05-13 18:26

    不僅禁止台所謂邦交國産品直接輸入大陸,也要禁止通過第三方出口到大陸。

  • 2024-05-13 19:38

    中國應該多學學美國,來點很的,凡是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不能與沒和中國建交國有貿易往來,否則被制裁,看那幾個螞蟻大的國家與台島能維持多久

    ----- 回覆:
    現階段實力已達到這麽幹,但目前還在樹立好形象,好形象能起到經濟發展好的作用,當所有卡脖子的技術解決完成,實力已經達到了讓他國害怕的地步,如現在的美國那樣你說的話他國就不敢不聽了
  • 2024-05-13 20:59

    小國家活該!!!!

  • 2024-05-13 17:33

    任何人或者國家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

  • 2024-05-13 18:16

    繞了一圈看看,還是我們的中國市場穩定、牢靠、更有吸引力!

  • 2024-05-13 20:10

    台灣問題絕不留給下一代,下定決心,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袁周院長

簡介:軍事專家,特約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