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葉劍英病危,楊尚昆急召鍾南山進京搶救:這是醫療界的淮海戰役

帝哥說史 2024-02-25 11:25:25

1986年10月22日,葉劍英不幸病逝,楊尚昆得知這個噩耗後,悲痛欲絕,他專門撰文表達了自己的哀思,文中寫道:

我認識劍英同志是1928年在莫斯科共産主義勞動大學。回國後,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在長征途中,在渡河東征時,在延安,在西柏坡,多次和他一道工作。在他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期間,我經常在他左右,聆聽教誨。在這舉國悲痛、三軍揮淚的時刻,對劍英同志懷念之情,猶如滾滾波濤,在我心頭翻卷激蕩。

楊尚昆

葉劍英與楊尚昆是患難與共、肝膽相照的老戰友,他們交往的時間長達58年,今天帝哥就來說說他倆之間的故事。

1928年冬,中共中央派葉劍英赴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學習政治理論,當時楊尚昆已在學校學習了兩年多的時間,並出任中山大學中共支部局委員、宣傳部副部長。論黨內職務,楊尚昆是葉劍英的上級,兩人就這麽相識了。

30年代初,葉劍英和楊尚昆先後從蘇聯回到中央蘇區工作,此後兩人一起參加了長征。1935年2月,在第二次攻占遵義的老城、老鴨山戰鬥中,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不幸犧牲。當時葉劍英因爲受到李德的打擊,被調到中革軍委任四局局長,時任紅三軍團政委的楊尚昆認爲葉劍英是接替軍團參謀長的最佳人選,在他的爭取下,葉劍英順利調任紅三軍團參謀長,兩位老戰友又可以一起戰鬥了。

葉劍英

1935年6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兩軍混合編成左、右兩路軍北上,葉劍英任右路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楊尚昆任總政治部副主任,兩人都在右路軍跟隨中央行動。但在1935年9月8日,張國焘突然給徐向前和陳昌浩發電,要他們立刻帶著所有右路軍部隊挾持中央一起南下,幸好葉劍英及時報信,毛澤東才得知了張國焘的這一陰謀。

這天毛澤東向楊尚昆交待說:“張國焘不安好心,公然違抗中央北上的決議,並要挾中央南下。我們只好單獨北上,明天拂曉行動。你快回去和葉劍英、李維漢同志聯系,走時把總政治部的幹部帶出來。你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一點啊!”

毛澤東

楊尚昆馬上找到了葉劍英,他說:“中央決定單獨北上,並讓我們把軍委直屬隊帶出去。”

葉劍英問:“怎樣才能安全出走呢?”

楊尚昆想了想說:“爲了不引起陳昌浩的注意,最好以打糧准備南下爲名,把直屬隊拉走。”

葉劍英表示贊同:“此計很好,事不宜遲,要趕快行動。”

隨後葉劍英和楊尚昆召開了直屬隊領導同志會議,宣布了淩晨2點出發“打糧”的決定。考慮到當時的處境,葉劍英在會上說:“我和尚昆不論是早走、晚走,還是同直屬隊一起走,都不利于整個行動。爲了確保行動萬無一失,待直屬隊出發後,我們另走一條路。”

楊尚昆

9月9日淩晨2點,楊尚昆在約定的時間與葉劍英成功會合,隨後他們和直屬隊一起趕上了中央的大部隊。博古見到葉劍英後,激動地說:“老葉,好在你走了,好危險啊!你走了大約十多二十分鍾的時候,追上來4個持駁殼槍的人,到處找你。我問‘找他幹什麽?’,他們說‘把他打死後再說。’”

1947年3月,國民黨集結重兵進攻延安,中央主動撤出延安後,決定分別成立前委、工委和後委,前委留在陝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工委負責中央日常工作,後委由葉劍英、楊尚昆分別任正、副書記,進駐晉西北地區,統籌中央的後方工作和參謀工作。不久以後,葉劍英和楊尚昆帶領中央和軍委機關人員東渡黃河,抵達晉西北的臨縣三交鎮。

“後委”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偵察敵情,當好中央的耳目。但當後委的工作人員到達三交鎮後,發現他們從從延安撤退時,爲了保持機關行動的機動性,不得不將一部分電訊偵察機器、設備留在了陝北,不取回這些設備,電訊偵察就無法進行,而要去取的話,這些地方已經被敵人占領,有很大的危險性。

葉劍英經過考慮後,果斷拍板:“派人取回來!”

楊尚昆也對此表示支持:“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偵察敵情,便于中央作出決策,是後委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必須完成!”

最終“後委”挑選了一些有戰鬥經驗的同志,他們冒著風險重返陝北,硬是從敵人的眼皮底下取回了這些器材。

當時有人認爲,“後委”無非就是管吃、穿、用,負責中央的後勤保障,王震對此說了一番公道話:“有些同志以爲中央和毛主席轉戰陝北期間,沒有參謀部,這是一種誤解,毛主席在陝北之所以能夠料事如神,指揮若定,‘後委’起了重要的作用。”這是對後委工作的最好評價,也是對葉劍英與楊尚昆工作的最好評價。

1984年1月10日,已經86歲的葉劍英肺炎複發,病情較重。時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的楊尚昆得知這一情況後,馬上指示中央保健委員會抽調人員成立醫療搶救組,盡全力做好葉劍英的醫療搶救工作,楊尚昆還叮囑中央保健委員會副主任王敏清說:“在醫治搶救過程中,要依靠專家,尊重專家們的意見,互相協調,通力配合。”

在楊尚昆的關心和醫療組的治療下,一星期後,葉劍英的病情被控制住了。然而在進入7月中旬以後,葉劍英的病情再度惡化,除心肺疾病加重外,並發多種病症,病情極其複雜,且呈惡化趨勢。

有一天晚上6點,專家們在會診時認爲,此時需要請廣州的著名呼吸系統專家鍾南山來北京參加搶救,楊尚昆馬上與各方面溝通聯絡,並部署安排飛機和車輛,當晚9點半,鍾南山就奇迹般地出現在了葉劍英的搶救室裏。王敏清後來回憶此次搶救的情形時,感慨地說:“我們當時稱此次搶救爲醫療保健史上的淮海戰役。”

到8月10日,奇迹終于出現了,葉劍英的病情再次趨于穩定,此後他的生命又延續了兩年之久,楊尚昆對此可謂功不可沒。

如今兩位偉人早已遠去,但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1 阅读: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