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講壇”第三講暨青年理論學習專場青年代表發言摘登

最高人民法院 2024-04-30 19:40:38

編者按

4月26日,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講壇”第三講暨青年理論學習專場舉辦。本報特推出專版,通過刊發十位青年幹警代表的發言摘登,展現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堅持能動履職,做實爲大局服務、爲人民司法的生動故事。

發揮參謀助手作用 服務司法審判工作

辦公廳院長辦一級主任科員 邵曉悅

我主要圍繞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爲黨組決策服務、爲審判業務服務、爲機關和基層服務進行彙報。

“寫稿子”是外在形式,本質上是要“以文輔政”,通過文稿、信息、調研工作發現問題、提出對策,服務國家和社會治理。前段時間,結合重大文稿起草工作,我們走進了北京金融法院,實地了解了北京金融法院發揮審判職能,服務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生動實踐,了解並挖掘到了一批典型案例和創新做法,也深入了解到當前金融審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們將繼續實施好“調研先行計劃”,加強調研、謀劃,推出更多服務社會治理的信息成果。圍繞社會治理中的難點,信息簡報處將發揮司法信息作用,以“小切口”推動問題解決。處處留心皆是調研,我們體會到一篇高質量的稿子不是單純從書本和文章中學來的,而是來自于內心的氣象萬千、思想的力量、生活的力量、實踐的力量。

文字工作自然是辛苦的,但是文字工作的收獲也是實實在在的,院領導親自指導文稿撰寫,幫助我們明確思路方向,每一次都是一場生動深刻的輔導,我們感到很幸運;通過文字工作,推動問題解決、助力司法公正,讓老百姓得實惠,我們感到很有價值。文字工作,不是一個人的戰鬥,不是院長辦一個部門的努力,工作報告是大家一起寫出來的、一起幹出來的!

司法政務工作是平凡而瑣碎的,但我們對司法公正的追求始終如一。

持續做實“總對總”訴源治理工作

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指導辦公室主任 徐德芳

矛盾處理是一個國家、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性工作,我們黨始終把社會矛盾化解作爲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

爲此,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實現了四個轉變:一是對接模式從分散向集約轉變;二是調解主體從人民調解參與爲主向行業專業調解力量參與並行轉變;三是調解格局從條塊分割向一體解紛轉變;四是工作思路從多元化解向多元共治轉變。

針對合作“朋友”哪裏找的問題。主動上門溝通,最大限度爭取支持,目前,“總對總”合作單位已達15家。針對隊伍怎麽建的問題。開展“定制式”指導服務,直播培訓28期,培訓調解員47.2萬人次。針對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將“總對總”工作細化分解,通過信息平台實現對地方落實情況的“一網統管”。針對經費保障不到位的問題,積極推動建立公益性托底、市場化並行的調解機制。

“總對總”成效體現在三方面:一是訴源治理逐漸成爲共識,從“我管”變“都管”。各合作單位把調解挺在前面,把更多糾紛化解在行業、企業內部。二是調解隊伍持續壯大。10.8萬家調解組織、43.4萬名調解員、16.6萬家基層治理單位參與調解工作,累計訴前調解成功案件超3600萬件。三是前端化解效能明顯提升。“總對總”單位訴前調解糾紛量、自收案件量翻倍增加。今年一季度,訴前調解成功量、自收案件量同比分別增長30%、28%。

死刑複核工作中的青春印迹

刑事審判第五庭三級高級法官 姜遠亮

我是2008年入院的第三批死刑複核法官助理,我結合工作經曆用三組關鍵詞交流下我的成長體會。

一是奉獻和犧牲。刑庭很多幹警紮根刑事審判,十多年如一日伏案勞形,將寶貴的青春奉獻給死刑複核工作。我想通過協辦的廣東“刀下留人案”談下感受。甘某某曾因臨刑喊冤被叫停執行死刑,我在承辦法官的指導下開展了大量補查補證工作,最終認定此案系甘某某所爲,並提出核准死刑意見。當再次被執行死刑時,甘某某認罪伏法,本案正義終得實現,我感到其間的一切辛勞都值得。

二是責任和情懷。死刑案件人命關天,死刑複核是適用死刑的最後一道防線,必須始終以臨淵履薄的心態,堅守防範冤假錯案的底線。底線不能突破,防線不能失守。17年來,刑庭幹警將案件質量作爲死刑複核工作的生命線,堅持證據裁判的最高標准和最嚴要求,嚴把案件事實證據關。同時,不斷加大司法救助力度,讓人民群衆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三是提升和深化。死刑政策有兩個面向,即少殺慎殺和當殺則殺。對于人民群衆深惡痛絕的犯罪,諸如殘害未成年人、嚴重挑戰法律和人倫底線的犯罪,該判處死刑的要堅決判處。刑庭法官將外在的天理、國法、人情相融合,將內在的經驗、理性、良知相貫通,確保案件處理“三個效果”有機統一。

爲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提供司法保障

民事審判第一庭綜合辦主任 危浪平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裏”“騎手的權益誰來保障”等話題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我結合工作彙報三點體會。

一是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就是厚植黨的執政根基。龐大的新興群體,能否享有勞動者基本權益,事關厚植黨的執政根基。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依法審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被個體戶案”,與人社部聯合發布典型案例。把勞動管理算法關進“法治籠子”,人民法院處理涉算法糾紛,要妥善處理推動算法創新和注重風險防控、企業主體責任和勞動權益保障、司法保障引領和算法治理合力的關系;要考慮政策導向,樹立以司法驅動算法健康發展的理念,秉持包容開放的態度,避免因個案裁判不當阻礙産業發展。

二是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要促進平台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從長遠發展來看,新質生産力以及新型生産關系勢必對用工關系領域産生深遠影響,但無論生産關系怎麽變,勞動者在生産中的主導作用不會變,用工關系越複雜,越要注重統籌保護各類勞動者。堅持保護和規範並重,既要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又要促進網約配送、移動出行等平台企業大顯身手,推動勞動權益保障與平台經濟發展互促共進。

三是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尤其要做好訴源治理工作。立足指導調解法定職能,發揮律師、調解員的作用。針對外賣騎手引發交通事故等問題,適時提出司法建議,加強重點平台相關算法安全評估和監督檢查,維護外賣騎手勞動權益,同時對故意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爲依法及時處理。

行政爭議實質化解的時代命題與行政審判理念的革新

行政審判庭二級高級法官 李緯華

長期以來,行政審判程序空轉問題飽受诟病。如何回答行政爭議實質解決這一時代命題?如何進行行政審判理念的革新?

2023年12月中旬,最高法二巡收到4個郵政快遞編織袋,裏面堆積的是137份行政申請再審材料。我們經反複閱卷了解到,孫氏三兄弟提起的這137件案件屬于比較典型的“一人多案、一事多案”。今年2月5日,行政庭和二巡辦案團隊赴當地開展協調化解,並在人社部、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當事人最終達成解決意向,孫氏三兄弟自願撤回再審申請,承諾不再信訪、不再訴訟。

這137案給我帶來三點啓示:第一,要在立案環節依法正確對待當事人的維權需求。我們要把群衆工作能力和法律適用能力統一于爲人民司法上,當事人訴求表達不規範、不明確或者偏離實質爭議的,法院應當積極釋明引導,幫助其圍繞實質爭議起訴。

第二,要在審理環節依法作出最能實質化解行政爭議的裁判。我們應當堅持合法性審查原則,但更需要加強對當事人核心爭議的分析判斷。對于那些單靠行政審判解決不了、解決不好的爭議糾紛,必須緊緊依靠黨委領導,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多措並舉推動解決。

第三,要積極助力行政複議機關發揮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新修訂的行政複議法今年開始實施之後,行政複議案件的數量顯著增加。我們應當加強協調配合、構建工作合力,發揮行政複議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行政審判的司法最終裁判作用。

交叉執行的實踐探索和問題解決

執行局執行指揮管理室副主任 杜聖傑

爲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執行工作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對執行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對交叉執行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成爲近年來執行領域的重要制度革新。

新時代交叉執行喚醒了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這一“沉睡條款”,並賦予了其新的時代內涵和曆史使命。與以往的交叉執行不同,新時代交叉執行以內涵、功能、本質等“六大變化”,激發出交叉執行制度新的生命力;以堅定的政治性、鮮明的人民性、深刻的規律性等“七大品格”。

在最高法的統一部署下,從2023年10月開始,部分法院開展了交叉執行試點工作,並在試點基礎上,在今年3月全面推開此項工作。截至今年4月15日,全國法院交叉執行案件3萬件,取得實質進展或化解1.1萬件,執行到位金額超過277億元。實踐證明,交叉執行在克服消極執行,防止地方保護,攻克執行難案,化解信訪矛盾,加強執行監督,提高執行質效,推動審執分離改革等諸多方面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調研中,地方法院的同志也迫切希望最高法加強規範建設,盡快出台關于交叉執行的規範意見,從法律適用、案件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完善交叉執行制度,解決基層面臨的制度供給不足難題。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加強交叉執行制度建設,從頂層設計角度,搭建交叉執行四梁八柱,促進交叉執行工作的規範化、常態化發展。

爲建設美麗新疆貢獻法院力量

政治部司法警察管理局警訓處處長(挂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 徐智超

去年7月18日,我們8名援疆同志來到新疆。283天來,我們用心學習、用情交流、用力工作、用智思考。現將初步收獲和體會彙報如下:

一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推動天山南北發生曆史性變化。新疆的國民生産總值從1952年的7.9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9125.9億元,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光纖、4G通達率達98%,通電率達99%。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8%以上。生態環境更加美好,2023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6億人次。

二是新疆法院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作爲依法治疆的主力軍、排頭兵,新疆法院始終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依法嚴懲“三股勢力”,依法審理重大敏感案件。始終堅持爲大局服務。搭建“中哈聯合糾紛化解平台”,設立口岸法官工作室、巡回辦案點,建立西北首家外國法查明中心。始終堅持爲人民司法。更加注重訴源治理,加強“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始終堅持鍛造鐵軍。深入推進強基工程、薪火工程、清風工程,有力推動審判質效趨優向好。

三是對口援疆工作爲新疆法院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要更加注重精准援疆,找准“需要什麽”和“援助什麽”的契合點,在做實人才援疆、做優智力援疆、做強政策援疆等方面實現新突破。要堅持“輸血”“造血”相結合,要通過打造各類帶不走的援疆資源,有效激發新疆法院內生動力。

當好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的“新知青”

知識産權法庭四級高級法官(借調任職) 劉雪峰

“一組數據”,敢于擔當是本色。爲避免程序空轉導致當事人維權周期過長,法庭發回重審案件數量和占比非常低,民事實體案件發回重審率從2020年的最高值3.4%降到目前不足0.3%,下降十倍之多。2023年,在全年審結4562件案件的情況下,僅僅發回10件,發回率0.2%,而同期改判892件,改判率19.6%。這組數據顯示出一種擔當,這也重塑了我的審判理念,要敢于終局解決爭端,實質化解糾紛,不讓權利人維權的努力消耗在程序空轉當中。

去年,法庭進一步創新舉措,實施案件質效反饋機制,對每個案件一審情況進行全面“體檢”,並反饋到一審法院。只要堅持不懈,一審辦案質效一定會提升,當事人的司法感受一定會更好,二審、再審乃至上訪、信訪的數量一定會減少,問題就會被有效化解在基層。

小案不小,提高站位是關鍵。一起普通的知産案件,可能關系到一條先進生産線的投産,一家企業的生死存亡,關系到市場競爭格局的演變,甚至還可能關系到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因此,要秉持嚴格保護知識産權的司法理念,切實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營造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

法庭的年輕人被稱爲“新知青”,就是指奮鬥在知識産權法庭的新青年,也是奮鬥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新青年,更是新時代勇做知識産權保護先鋒的新青年。躬逢國家發展盛世,知産審判恰逢其時。

建好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庫 完善中國特色案例制度

研究室副主任 喻海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建設人民法院案例庫,是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案例制度的重要舉措。

案例庫建設開創了人民法院工作的新篇章,成爲全體青年幹警拼搏奮鬥的新領域。在此,講一個百名青年幹警支援案例庫建設的故事。春節期間,研究室案例處全員停休,大年初二正式返崗上班。然而,僅憑案例處的“幾杆槍”還遠遠不夠。爲支援案例庫建設,政治部專門選派12名優秀中央選調生,法研所緊急召集13名博士後回京,出版社精心組織50多人,全部投入案例庫建設。青年幹警的日夜鏖戰,換來了案例庫的成功上線。截至目前,人民法院案例庫平台浏覽量超過676萬,注冊用戶超過41萬,已有95個國家的用戶訪問案例庫。除服務司法審判外,案例庫已成爲公衆學法、學者科研、律師辦案的權威平台,也是世界各國觀察中國司法、中國法治的重要窗口。

案例庫動態更新,目前入庫案例數量爲3886件。每個入庫案例都簡約而不簡單,直面司法實務疑難問題,根據時代發展妥當解釋法律甚至填補了立法空白。

案例庫建設永遠“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需要大家“齊動手,共努力”。下一步,研究室將與院內各有關部門一道,攜手做好案例庫建設使用的各項工作,努力爲人民群衆提供更多更優的高質量“法治産品”。

案例庫與法答網融合研究的思考與展望

國家法官學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 李曉果

作爲教學科研人員,怎樣立足職能,能動履職開展相應研究,更好服務司法審判實踐和黨組中心工作?這一直是萦繞在我們心中的命題。

最高法黨組部署建設的人民法院案例庫和“法答網”都是審判資源富礦。爲更好發揮“一庫一網”職能作用,建立起“庫-網”“案-問”“問-答”之間的關聯關系,發揮庫網“1+1>2”的效果,國家法官學院黨委精心組織,開展庫網融合研究的初步探索。

開展融合研究的切入點是什麽?立足深入貫徹全國兩會精神,選定涉勞動爭議、居住權、電信網絡詐騙、涉稅收行政爭議等專題開展初步嘗試。

開展融合研究的方法是什麽?以“庫網比對”爲基本方法,以“庫網融合”爲目標,以期實現用案例庫的要旨回答、“法答網”中的問題;用“法答網”的問題發現案例庫空缺案例類型;以解答與要旨的高質量統一,做深做實“以融合研究促‘庫網建設’,以‘庫網建設’促研究深化”的要求。

開展融合研究的目的是什麽?一是以問補案。基于入庫案例的嚴謹性,案例庫案例目前還不能滿足“法答網”的問答需求。這爲我們有針對性推薦、補充案例指明了方向。二是以案答問。對于抽象性和爭議較大的問題,“法答網”難以准確回答,需要案例庫案例來加強指導,統一法律適用。

來源:人民法院報

1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