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評丨《歌手》倘若只論輸贏就太無趣了

華輿 2024-05-16 08:50:20

5月10日晚,競演音綜《歌手2024》拉開序幕,引發了一場持續數日的現象級內娛大討論。

首發的7位歌手中,兩位外國歌手收放自如,奉上了一台精彩表演。香缇·莫(ChantéMoore)在落地長沙不足24小時、來不及倒時差的情況下,依然憑借絲滑的海豚音展現王者之姿;凡希亞(Faouzia)輕松拿捏質感高音,婉轉吟唱直擊聽衆內心。與她們比起來,國內主場的幾位歌手確實有點手忙腳亂,甚至因爲過于緊張而發揮失常,難免有些可惜。

于是《歌手2024》便一夜化身宇宙調侃中心,全網也掀起了一場玩梗大賽,各種幽默辛辣的表情包鋪天蓋地而來。如果說剛開始大家還是吐槽華語唱將被外國歌手“圍剿”,後續風向則逐漸開始變味甚至離譜——“五旬老太守國門”“英子大戰六國聯軍”等話題不斷登上輿論熱搜榜。至此,這台競演類音樂綜藝,演變爲一場事關榮辱的“華語樂壇保衛戰”。

▲《歌手2024》劇照。(圖片來自網絡)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場比賽確實是場顔面之戰。全開麥、不修音、one take(一遍過)的直播模式,揭開了華語樂壇的遮羞布,它爲歌手們“關掉美顔、關掉濾鏡”,將無修音狀態下的真實唱功暴露給觀衆。當明星光環、流量效應、修音技術營造出娛樂市場繁榮的假象後,節目中呈現出的業務能力差異,確實引人深思。兩位國際歌手的驚豔表現,如同一只“鲶魚”,在華語樂壇“諸神黃昏”的當下,攪動了“唯流量論”的畸形市場。

這場競演不僅僅是對歌手個人技藝的考驗,更是對整個行業生態的一次深刻審視。它提醒我們,音樂的力量在于它能夠觸動人心,而不僅僅依賴于排名和流量。至于華語樂壇能否挽尊,則要看能否摒棄只求外在包裝和短期流量的浮躁心態,回歸音樂本身,而不是看節目中是否能派出戰將扳回一城。

因此,無論網友們是借著熱點打趣玩梗,還是看到去除“科技與狠活”後暴露的實力差距,都再正常不過。但是,在競技之外搞對立心態延伸,甚至上升成國家之間的“勝負之戰”,則是大可不必。

競演排名只是一場音綜的遊戲規則,藝術互鑒才是它的意義所在。我們常說音樂是人類的共通語言,它能夠跨越國界和文化差異而存在,是以雅俗共賞、余音繞梁,“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話不斷續寫。

格萊美大Vocal也好,音樂節搖滾小調也罷,音樂本無分高下,節目賣點賦予其排名而已。《歌手2024》與其說是一場競技與獻藝,倒不如說是一次國際音樂藝術的交流與碰撞。我們有幸見證國內外實力歌手彼此過招,但更應隨著音樂旋律看到更加廣闊的世界,更加多元美好的藝術。如果只盯著歌手之間的分數高低與輸贏結果,未免也太無趣了。(完)

【本欄目內容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作者/劉望潮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