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戰役:蔣介石爲何要孤注一擲進攻塔山,而不是繞過去,直接救援?

燭下青史 2024-03-03 23:48:53

1948年10月10日,塔山之戰打響了。國民黨部隊狀如瘋狗,對著塔山這塊“肉”下了死勁兒。蔣介石爲保萬無一失,特意調來了聲名赫赫的獨立95師。

這支部隊是從抗日戰爭一路打過來的,裝備精良、戰鬥力強,外號“趙子龍師”。他們一上場就給我軍陣地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但我軍戰士死戰不退,蔣介石部隊始終無法攻下塔山,取道塔山進而救援錦州的計劃眼看就要失敗了。

塔山阻擊戰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打響了。我軍戰士英勇無畏,在黨中央領導下,一路克敵,直逼錦州。毛主席認爲此局“關門打狗”最妙,而這錦州就是關鍵的“門”,只要打下它就可以把國民黨軍隊封閉在東北,使之陷入孤立境地。

不過蔣介石也實在不是酒囊飯袋,錦州之重要他也明晰。奈何國民黨黨內派系衆多,多方平衡之後已然失了先機,國民黨部隊被東北野戰軍包圍在了錦城之內。

蔣介石爲解錦城圍城之困,決定取道塔山。10月10日,蔣介石調重兵圍攻塔山。這是一場異常慘烈的戰役,近代史學者張恺新曾評價其爲“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和最爲殘酷的陣地防禦戰”。時任十一縱33師97團3營8連副指導員的王德衛回憶,當戰鬥結束後,整個陣地上的樹幾乎都被炸斷,只有幾根樹幹還站立在那,最高的也不過1米,足見當時炮火之猛烈。

國民黨部隊幾次攻勢後,我軍將士傷亡慘重。甚至,我軍一度被打得前沿陣地失守,但他們卻誓死不退。最終,“趙子龍”師只能被迫暫時撤退。塔山還沒攻下,蔣介石那兒又接到噩耗——錦州城恐怕撐不住了。

這一消息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蔣介石徹底癫狂了。他組建了一支機槍督戰隊,將槍口對准了自己的部隊。在這一壓力下,“趙子龍”師發起了整團級別的沖鋒攻勢,一步步接近我塔山橋陣地。

這一戰下來,兩軍幾乎都是只吊著一口氣了。但萬幸我軍等來了增援部隊,“趙子龍”師潰退,每個團基本只剩下了一個營的兵力。蔣介石下了死命令,要各部在拂曉前拿下塔山,黃昏前抵達錦城。

“趙子龍”師無奈再次組織攻勢,可到底是無力回天了。我軍將士重整旗鼓,一鼓作氣徹底沖散了國民黨部隊。而與此同時,拖得太久,被困錦城的國民黨部隊未能等到援軍被我軍打散,錦城失守。至此,蔣介石馳援錦城的計劃就此告破。

蔣介石爲何執著

塔山之戰就像一個泥潭一樣,讓國民黨部隊的有生力量陷入其中,反而喪失了馳援錦城的戰機。那麽爲何蔣介石質疑要先攻下塔山再救援錦城,而非繞道呢?

這與塔山的獨特地理位置有關。首先是塔山兩邊雖有山嶺,但地勢不高,山嶺之間的狹長地帶又低窪平坦。換句話說,塔山沒有任何可以依托的有利防守的地形,是個易攻難守之地。因此,蔣介石判斷拿下塔山還是比較容易的。與其繞路費時間,不如一舉拿下塔山。可惜,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我軍戰士。

其次,要解錦城之局,必須遣大兵團東進,要遣大兵團東進就必須走公路或鐵路。而塔山位于錦西和錦州之間,可以說是控制著兩地的交通要道。因此,不管是走公路還是走鐵路,蔣介石都必須拿下塔山。

當然,蔣介石也可以讓大兵團分批繞過塔山,依次抵達戰場。可這打仗需要軍需,光靠人兩條腿走小路可帶不了多少軍需。軍需跟不上,這人去了也是白去。因此,哪怕國民黨部隊在塔山久無進展,還是死咬著不肯松口。

總之,塔山之戰不是蔣介石想打,而是不得不打。塔山之戰後,國民黨部隊被“關門打狗”,我軍遼沈戰役的勝利幾乎已成定局。再之後,國民黨主力被鎖死,剩下能動的野戰軍就剩一個廖耀湘的兵團了。而遼西一役,廖耀湘被俘,國民黨部隊是再無能力作妖了,解放戰爭大局已定。

參考資料

[1]王岩頔. 塔山阻擊戰創造戰史奇迹[N]. 友報,2023-11-04(006). DOI:10.38263/n.cnki.nyoub.2023.000294.

[2]《塔山阻擊戰:不可磨滅的經典戰例》學習時報 2020.09.14

[3]《塔山阻擊戰:6晝夜鏖戰粉碎蔣介石北援計劃》解放軍報 2009.03.30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