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現象暗示平行宇宙的存在,你的任何選擇都會分裂出平行宇宙?

宇宙時空 2024-05-08 15:23:17

我們生活在一個確定的宏觀世界裏,何爲“確定”?也就是說萬事萬物都實際存在,也就是愛因斯坦提出的“實在論”。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一輛小汽車停在路邊靜止不動,它就在那裏,即使你不看它,小汽車也是在那裏,這是毋容置疑的。這就是“實在論”的一種典型表現形式。

如果我告訴你,當你不看那輛小汽車時,小汽車有可能就不在那裏了,有一定的概率出現在月球上或其他任何地方,而當你想看一看小汽車是否還在那裏時,小汽車就會從“無所無在”的狀態坍縮爲唯一的狀態,也就是你看到的小汽車靜止的狀態。

你對我的說法有何感想?是不是會認爲我在瘋了?甚至認爲我是“神經病”?

但是我一點也沒有瘋。在量子世界,還真的是那樣,如果小汽車是量子世界的物體,真的會出現上述那種現象。

更加瘋狂的是,純理論分析,即便是在宏觀世界的小汽車,也有可能出現上述那種現象,只不過出現的概率非常低,需要極其漫長的時間才可能出現一次,甚至直到宇宙滅亡也不會出現一次。

這就是詭異的量子世界,完全顛覆了我們的傳統認知,甚至我們熟知的因果律在量子世界都完全失效了。

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就是最好的證明,單個電子可以同時表現爲粒子和波的特性,但我們不觀測時,電子就會表現爲波的特性,同時穿過兩條狹縫,然後自己與自己發生幹涉,進而産生多條幹涉條紋。

而當我們想知道電子是如何同時穿過兩條狹縫時,電子就好像猜到了人類的想法,“乖乖”地表現爲粒子的特性,並沒有同時從兩條狹縫穿過,而是從某一條狹縫穿過,幹涉條紋也隨之消失了。

電子爲何有如此特性,爲何能同時表現爲粒子和波的特性?人類的觀測行爲爲何會影響到電子的狀態?

哥本哈根學派的解釋是,任何微觀粒子都具有不確定性和疊加態,都只能用波函數來描述,本質上就是“概率波”,也就是說,電子的本質其實是波,而不是粒子。我們觀測時看到電子是粒子的狀態,只不過是電子波動到某個局域時的一種表現而已,我們看到的只是電子的局域性,事實上電子具有“全域性”。

說白了電子無處不在,我們觀測時只是恰好看到了電子擁有的狀態。

把電子看成一種波,確實能很好地诠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但也有科學家提出了更激進的觀點,認爲電子確實可能同時穿過了兩條狹縫,而在這個瞬間,宇宙一分爲二,電子並不是在同一個宇宙同時穿過兩條狹縫的,而是在不同的宇宙進行的。這就是平行宇宙理論

如此激進的觀點,在當時被認爲是徹頭徹尾的鬼話。不過隨著量子力學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像弦理論等前沿理論的出現,人們意識到平行宇宙理論或許不是那麽瘋狂,或許真的存在無數個平行宇宙。

那麽,其他的宇宙到底是什麽樣子的呢?有科學家認爲,平行宇宙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就在你我身邊,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因爲我們處于完全不同的宇宙。

在某一個平行宇宙裏,或許就有一模一樣的你,只是你們的人生經曆會有所不同。比如說,現實世界的你或許窮困潦倒,但平行宇宙裏的你早就是億萬富翁了。又或者在我們的宇宙裏你是老師,而平行宇宙裏的你卻是醫生。

更不可思議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每次選擇都會分裂出平行宇宙。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刻都在做出不同的選擇。比如說,早上鬧鍾響了之後,我們會選擇起床還是再偷懶再睡幾分鍾吃完早飯准備上班時,我們會選擇究竟穿什麽衣服。

離開家來到大街上的十字路口,我們會選擇直行,左拐還是右拐......

在每次選擇時,都意味著抛棄了其他選擇項。但這並不意味其他選擇項不會出現,它們仍舊會出現,只是出現在了其他宇宙裏,出現在平行宇宙。

這也就意味著,現實生活中任何可能性都會出現,而且一定會出現,只是會出現在不同的宇宙裏。

這其實與量子力學的核心不確定性不謀而合,在量子世界擁有無限多的可能性,只要時間足夠長,任何可能性都會出現。

就像量子漲落那樣,在極短的時間裏,真空能“憑空”衍生出虛粒子對,而且時間越短,量子漲落的能量就可能越大。這就意味著,在足夠長的時間裏某個極短的瞬間,有可能漲落出整個宇宙的能量,而這就是宇宙的起源!

0 阅读:105
评论列表

宇宙時空

簡介:熱衷于宇宙時空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