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爲了火燒屈臣氏門市,整個大柵欄被焚燒殆盡

邯鄲侯 2024-02-12 11:24:02

“大柵欄”很有名氣,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各地,曆來是商賈雲集的地方。

它初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時稱廊坊四條;明弘治元年(1488年)在胡同口設立柵欄,故改稱“大柵欄”;清末此地商業發達,形成商業街區。 “大柵欄”的曆史非常悠久,內有勸業場、謙祥益、瑞蚨祥、祥義號綢布店、鹽業銀行、交通銀行等,是中華老字號的聚集地、北京早期商業的發祥地、中國影視行業的誕生地,更是京味傳統文化的集中承載地。 “大柵欄”的發展也很曲折。早在1900年6月16日,義和團曾到大柵欄地區放火焚燒老德記西洋藥房和屈臣氏大藥房,因爲這些店鋪賣西洋藥品。他們放火以後不允許老百姓救火,說義和團有法術,說只燒洋人的店鋪,不會殃及無。然而,沒想到大火著起來以後迅速失控,蔓延開去,許多地方都開始燃燒,幾千家店鋪毀于一旦。 不過,在兩年後,大柵欄各家店鋪又重振旗鼓,開張營業,因爲在重建改造中,提高了商鋪的質量和形象,生意反而比之前更紅火。 屈臣氏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828年,當時由一位名叫沃森的英國人在廣州開辦了一家大藥房,這就是屈臣氏大藥房的前身。1841年,沃森南下香港並創辦了香港藥房。到了1871年,這家藥房正式更名爲屈臣氏。 1989年,屈臣氏進一步拓展市場,在北京開設了其在中國內地市場的第一家店,正式進軍中國內地市場。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屈臣氏的門店在中國各大城市迅速擴張,成爲了許多消費者心目中的時尚代表。

圖一

圖二

 圖一:是大柵欄沒焚燒前的舊貌;

圖二:大柵欄正在重建時的情景。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