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爲何都在抖音裏讀史鐵生?

華輿 2024-04-25 13:30:25

世界讀書日剛剛過去,和閱讀相關的話題熱度卻依舊不減,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一條便是關于“爲何年輕人重讀史鐵生”的探討。

這位昔日因教課書中的作品而廣爲人熟知的作家,如今正成爲互聯網上的“新晉頂流”。根據視頻平台抖音發布的《2024抖音讀書生態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史鐵生相關視頻累計18.6萬個,增長192%;視頻總時長增長415%,總分享增加51%,成抖音最具受歡迎的作家,而《我與地壇》也位居抖音最受歡迎的名著首位。

更值得一提的是,喜歡史鐵生作品的,並不是某個年齡階段的專屬,而是跨越了80、90乃至00三個時代。重讀史鐵生和他的地壇,人們讀的到底是什麽?嚴肅文學作家作品又因何在網絡上迅速翻紅?

重讀的是經典,理解的是人生

“20歲讀不懂他的文字,30歲之後想讀千遍。”

在抖音上,博主@小李飛書走進地壇,追尋史鐵生當年的車轍,忍不住發出這樣的感慨。而在這條視頻之下,有上百條留言互動,袒露心聲:

“打敗痛苦的方法就是走進痛苦。”

“20歲時候老師推薦讀,看了兩頁覺得無趣,40歲卻主動拿起書認真讀了。”

  ▲(視頻截圖)

大多數人和《我與地壇》的最初接觸源于教科書,年少時涉世未深,難以領悟那些飽含苦楚的靈魂深處的呐喊,對史鐵生的了解也更多是“身殘志堅”或“有一個愛他的媽媽”這樣的單薄印象。

歲月流轉,曆經風雨和波折起伏,再度翻開他的作品,人們才逐漸明白史鐵生那曾被低估的勇氣與堅韌。重讀的是經典,理解的卻是被歲月雕刻過的人生:

面對考公還是考研的上岸選擇,或是職場上躺不贏又卷不動的迷茫……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痛苦與掙紮,史鐵生早就經曆過。終有一天,就像“年少時射出的彈珠而今正中眉心”,每個人會跟史鐵生和“地壇”相遇,而他那坎坷的一生也成爲年輕人某種觀照自己的“安慰劑”。

  ▲(視頻截圖)

他的人生被輪椅禁锢,可他卻說,“我一定要把我的忠貞,我的熱情,我的好奇心,我的愛浪費在這個世界上,把一副空殼留給死亡。”他比自由之身更豐盛地享用這個世界的細微之美。

史鐵生用親生經曆告訴我們,生活能治愈的,是願意自愈的人。我們至少肉體年輕而健全,面臨的那些生活瑣碎和痛楚,又有什麽不能放下和灑脫?

史鐵生爆紅,並非偶然

當越來越多人願意重讀經典,走進史鐵生和他的文字,背後離不開短視頻和直播的推波助瀾。

身爲史鐵生摯友的余華,堪稱史鐵生“網紅”化的首要推銷員,他貢獻了諸多網友們理解並傳播史鐵生的視頻“名場面”:

某次簽售會上,余華在一堆書中充當“無情的簽名機器”,突然發現讀者拿上來的是《我與地壇》,立刻鄭重其事地劃掉自己的名字,簽上了“鐵生”。

在錄綜藝時聽人提到輪椅,下意識地重複了兩遍,“鐵生都已經不在了”。一句對鐵生流露的思念,不禁被網友們捕捉到。

  ▲(視頻截圖)

而最令人深刻的,還有“讓史鐵生當守門員”事件。余華從史鐵生母親那裏“借走”他,和莫言、劉震雲一起把他扛上火車,跑去沈陽文學院給學生講課,課後順便參加了一場校園足球賽。

眼看要輸了,余華起意,說“鐵生,守球門的重任,就交給你了”。還告訴學生:“你們要是一腳踢到史鐵生身上,他很可能被你們踢死。”之後,球門再未被攻破,而余華他們在對方球門前一陣狂轟濫炸……

這些視頻在抖音上迅速走紅,兩個人的深厚情誼爲人津津樂道,網友們的評論與討論則讓熱度持續:“余華他們是過命的交情,過的是史鐵生的命。”“像極了腹黑的e人欺負他單純的i人朋友。”“余華的作品能讓讀者流淚,而能讓余華流淚的只有鐵生。”

那個余華感歎“鐵生不在了”等作家們的友誼的內容被網友更是頻頻進行二次創作,在抖音累計獲1410萬次點贊,在感歎友誼之深,人們似乎也進一步讀懂了史鐵生。

其次,當更多人帶著“我”的經曆去解讀,也帶來了理解作品的更廣闊視角和不同維度。

在直播中董宇輝用28分鍾推薦《我與地壇》,將這本書賣出25.2萬本,相關視頻播放超717萬次。而在他看來,“讀完史鐵生,我終于了解,生命是廣闊的,但並不是處處都充滿著鮮花。”

  ▲(視頻截圖)

網紅博主@公子日記說她被史鐵生震撼,而她眼中的史鐵生,則是“在無限接近懸崖的時候,依然在懸崖邊上坐下來,唱一首歌給你聽的人。”

在抖音上,關于史鐵生及其作品的話題討論相當活躍,#史鐵生的頂級文筆#、#來自十年前的子彈正中眉心#、#余華聊到史鐵生望著遠方哽咽#、史鐵生書裏的栾樹#准00後老師用坐標軸解讀史鐵生承包了最受網友關注的相關話題前五。

在這些話題之下,人們基于自己的理解討論並創作,使得史鐵生在互聯網上的人設逐漸豐富起來,並添加了更多深層理解他的標簽:頂尖文筆,人間清醒,直擊靈魂,治愈內耗,互聯網嘴替……

  ▲(視頻截圖)

正如抖音網友所言,“只要我不斷提起你,你就不會被忘記。”抖音上發布的3.8萬個史鐵生書籍摘抄,119萬次分享和42萬次評論持續激活情感共振。

此外,再由大數據算法推薦加持,將這些經典內容精准推給感興趣的人群受衆,形成自發的轉載、傳播與擴散。于是,一個被塵封已久的作家和他的經典文學作品,再次被閱讀,被喜愛。

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莉看來,隨著短視頻的流行,人們以一種符合當下時代特色的觀看方式去理解史鐵生。以媒介力量點燃好奇心,進而重讀經典,對于這種新型閱讀方式帶來的變化,應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看待。

當更多經典被看到

過去一年,名著經典在抖音上的視頻總時長實現了48%的增長。

這背後,不僅史鐵生和《我與地壇》等作品受到矚目,更多的經典名著正借助直播與短視頻的力量,逐步走入大衆視野,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與喜愛。

以《額爾古納河右岸》爲例,這部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品,在抖音直播間推薦後,擴大了在讀者中的影響,短短一年半內,總印量便超過了600萬冊,是推薦前的十倍之多。

同樣,麥家攜新書《人間信》走進直播間,首日便吸引了超過25萬人同時在線觀看,直播當天便售出6.8萬冊,成爲抖音電商2024年第一季度的新書銷售冠軍。

直播的魅力在于能夠即時解讀名著經典片段,讓觀衆在與作者和主播的實時互動中,深刻感受到文學的生動與魅力,從而點燃更多人的閱讀熱情。而短視頻則以其生動直觀的方式,將名著中的精彩內容呈現得更爲鮮活,讓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文字變得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對《沙丘》這樣的科幻巨著,由于涉及哲學、宗教等內容面臨一定閱讀難點,博主@1379號觀察員,用35集動畫和2萬字文案,將長達6部的作品進行拆分講解,並輔助以沙丘百科全書作爲補充,使得這部經典之作的魅力被更多人領略,該抖音視頻合集獲1190.4萬次播放。除此以外,他還以類似這樣的方式,講清楚了《百年孤獨》《紅樓夢》等經典名著,令許多追更的網友感歎“治好了自己的名著恐懼症”。

  ▲(視頻截圖)

而博主@趙健的讀書日記則擅長用講故事、以及實地探訪挖掘數據背後的故事來講書。在一次探訪中,他拜訪了《呼嘯山莊》的中文譯者、享年104歲的楊苡,盡管當時已臥床不起,但卻依然精神矍铄,這位翻譯巨匠的風采被鏡頭記錄下來,那期視頻獲得了20.4萬次點贊。

對于《我與地壇》《額爾古納河右岸》等經典名著的走紅,在張莉看來,抖音等新媒體平台在推廣經典作家或嚴肅文學方面,發揮了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它讓我們通過更多渠道,重新理解作家和作品,是實現文學擴圈的一種方式。”

“閱讀真正帶給人的愉悅應是深度的、持久的和長遠的。”張莉同時指出,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沉浸在整本書的深度閱讀,而非僅僅停留在片段式的浏覽或淺嘗辄止。“希望媒介成爲連接作家與讀者的‘擺渡’,讓雙方在書本中真正相遇。”

據《報告》相關數據顯示,抖音上的讀書類視頻與直播呈現快速增長。過去一年,時長超過5分鍾的讀書類視頻數量高達1143.43萬個,收藏量達3.91億次;讀書類直播累計730萬場,場均觀看人數3076人。

這些數字不僅展示了新媒體在推廣全民閱讀方面所釋放的巨大潛力,也展示了短視頻時代人們對閱讀的熱愛,但閱讀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一種自我探索和成長,希望每個人都能因讀書而充盈,與真正的自己在書中相遇,開啓一段美好的精神之旅。(完)

作者/謹言

0 阅读:12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