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推廣!國家發改委充分肯定深圳市汕尾市對口合作成效

文化學人 2024-02-20 21:31:03

1月15日,國家發改委、中咨公司聯合印發了《全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情況監測報告》(2024年第1期,總第10期),從産業協作、消費幫扶、醫療衛生、營商環境4個方面,系統總結了深汕對口合作工作經驗,充分肯定了深汕對口合作取得的成效,並在全國進行推廣。

建立健全革命老區對口合作制度體系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位統籌、全力支持,深圳、汕尾兩市主動靠前、高效落實,推動省級層面出台《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深圳市與汕尾市對口合作實施方案(2023-2027年)》,市級層面建立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要點,統籌把握合作方向,共商共議發展事宜,區縣層面建立結對幫扶協作關系,推進對口合作具體任務,從組織領導和資金保障,全面構築對口合作工作“四梁八柱”。

雙向奔赴,産業協作按下“快進鍵”

高效落實、互利共贏,全力推進深汕共建産業合作園區建設。立足深汕合作拓展區,高標准打造深圳市-汕尾市産業轉移合作園區,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産業。成立合作園區管委會,園區的規劃建設、招商投資等經濟發展事務由深圳牽頭落實,征地拆遷、土地指標等社會事務由汕尾牽頭負責。出台《深圳市-汕尾市産業轉移合作園區規劃建設方案》,推動合作園區建設步入正軌。2023年,深圳市明確對汕尾專項幫扶資金按每年不少于2億元安排,縣級對口幫扶資金按每縣(市、區)不少于2000萬元安排,並確保後續年度專項幫扶資金每年不低于5%增長,優先支持合作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高點布局、創新驅動,全力提升“科創飛地”服務轉化能力。汕尾市在深圳南山區設立“科創飛地”——汕尾創新島(深圳),充分利用深圳人才、技術、科研等創新資源,形成“研發設計在深圳,轉化生産在汕尾”的創新生態。截至目前,汕尾創新島(深圳)已入駐企業(創新團隊)73家,引進科技研發人才121人,200余項知識産權完成申報,推動深汕兩地創新與産業轉化的優勢互補,爲革命老區打造高科技産業集群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爲深汕協作共建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新動力。

同頻共振,消費幫扶增活力助振興

興業富農,大力發展留得住的幫扶産業。組織“深圳農業龍頭企業考察團”汕尾行活動,推動豐農控股、廣弘資産等深圳企業與汕尾企業達成合作,共謀汕尾農業現代化。注重發揮科技特派團隊作用,聯系省農科院汕尾分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對水稻、荔枝等多個農産品進行品種改良,引進優質品種,推動科技賦能幫扶産業。深圳19個駐鎮工作隊通過農行金融助理辦理貸款累計超2億元,惠及20余家農企、500多農戶。

推介揚名,著力培育叫得響的幫扶品牌。持續助力汕尾産品“深圳認證”,統籌抓好“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工程建設,強化定向采購幫扶,持續推動幫扶産品進駐深圳餐廳、工會、學校。2023年汕尾新增螺絲椒等10款優質農産品入選“圳品”,獲得進入深圳等大灣區城市大型商超的通行證;海豐絲苗香米等16款汕尾農産品入圍第三屆深圳消費幫扶“百強好産品”名單;妙荔現代農業園等6家汕尾農場入選“深圳農場”。依托海吉星“圳幫扶”平台打造“圳幫扶·汕尾館”,銷售汕尾農副産品超1.77億元。利用“深圳食博會”平台推介汕尾十大精品旅遊線路助力文旅消費。

攜手並進,構築醫療衛生服務新高地

創新運營模式,推動高水平醫院落戶老區。爲推動汕尾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深圳出資16億元援建深汕中心醫院。借鑒深圳近年來將新建市屬醫院交由知名醫學院校運營的做法,深汕中心醫院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營管理,已成爲廣東省高水平建設醫院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推動省級醫療資源下沉,老區人民更有“醫”靠。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將總院的學科和醫療技術等全方位平移到新院區。總院平均每月派駐全時和柔性的高層次臨床專家200人次以上到深汕院區開展門診、會診、手術、講座等,診療患者超過60萬人次,實施了18000多台手術,開展了近100項粵東地區首例的前沿醫療技術,打造了重大疾病臨床診療學科平台。同時,對標總院醫療設備配置標准,高起點配備先進醫療設備,目前擁有粵東首台達芬奇手術機器人、PET-CT等先進設施,爲老區人民提供多項“高、精、尖”醫療技術服務,有效激活了汕尾醫療衛生事業的“一池春水”。

高標准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汕尾市印發支持政策清單,從資金保障、醫療服務等6個方面予以政策保障,全方位助力深汕中心醫院爭創國家區域醫療中心。2023年5月18日,深汕中心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正式揭牌,努力搭建粵東區域內、省內跨區域醫聯體,牽頭粵東區域內專科聯盟建設,通過人才引領、學科輻射和技術帶動,讓優質醫療服務輻射粵東地區、惠及更多群衆。

同向發力,以“特區”思維擦亮

“老區”營商環境新品牌

“陽光暖企行”,爲企業減負降本。汕尾市深入學習深圳市圍繞企業獲得感、提升企業投資興業效率的先進實踐,將著力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作爲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抓手。支持申請人在相關平台完成設立登記後分段辦理企業開辦相關服務事項,開設“電水氣有線電視網一次辦”專窗,設立政策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專項資金200萬元,拓寬動産押品範疇,創新推出小企業漁船抵押貸等多款本地金融産品,貸款增速領跑全省各地市。

“春雨潤企行”,爲企業服務“零距離”。汕尾市對標學習深圳市數字政府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的成功經驗,將打造區域一體化政務服務新模式作爲提升服務效能的重要突破。上線“大灣區·視頻辦”異地收件平台,通過遠程交互方式,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深汕零距離”,打造“大灣區能辦、老區也能辦”的營商品牌,全力解決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點難點問題,截至目前,384項深圳政務服務事項在汕可辦,1048項汕尾政務服務事項在深可辦,實現異地辦事無差別受理。

“清風伴企行”,爲企業保駕護航。汕尾市認真學習深圳市法治引領、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經驗做法,將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建成汕尾市農民工工資支付預警監控平台、汕尾市農民工工資維權碼系統、汕尾市勞動關系風險監測預警平台等,汕尾市民商事案件結收案比97.63%,同比提升12.74個百分點。搭建知識産權公共服務數字平台,完成首個廣東省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服務工作站申報。

十年幫扶路,共續深汕情

深圳、汕尾一家親,這份情誼始于2013年。回顧過去,“特區”攜手“老區”,聚焦“中央要求、汕尾所需、深圳所能”,以全方位、多領域、寬層次合作奔赴山海之約。展望未來,深圳、汕尾將秉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深化交流對接,拓寬合作領域,推動對口合作在産業共建、鄉村振興、民生幫扶等領域再結碩果,推動深汕合作共贏邁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共同書寫對口合作新篇章的美好未來!

往期推薦

科技賦能、産業支撐!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效

光明區結對汕尾城區支教工作成效斐然

駐河東鎮工作隊:節後座談暖心窩 凝心聚力謀新篇

戴斌指揮長到陸河縣河口鎮調研“百千萬工程”工作並開展春節前安全生産檢查

駐新田鎮工作隊:歲末寒冬送關懷 節前慰問暖人心

END

內容來源 汕尾市發展和改革局

整理發布:廣東省文化學會

1 阅读: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