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概況三理解中國文明,不可不知伏羲​所論陰陽之道

複心同然 2024-04-10 22:11:42

往聖所論之道是宇宙與人類本質真理,第一個領悟此道是伏羲。伏羲仰觀俯察,一畫開天,始作八卦。伏羲到底發現了什麽宇宙秘密,其與儒家有何淵源?

儒家經典周易曆經三聖而成,伏羲畫卦,文王系詞,孔子贊易。周易包含易經與易傳,易經包含伏羲所畫圖像與文王所作卦爻辭組成。易傳是孔子闡發易經哲理所著。

圖像系統由陰陽組成,陽以‘—’代表,陰以 ‘- -’代表,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一氣,由其特性分而言之曰陰陽,合而言之曰太極。系辭傳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卦辭爻辭由文王所作,文王被商纣囚禁羑裏七年,于獄中演繹周易,參悟天道,爲易經作卦爻詞。卦爻辭即吉凶判詞,吉凶是人間失得之象,得則吉,失則凶。

沒有判詞的易經,占蔔技術由商王朝壟斷,以易占蔔本是人與天溝通的媒介,國家大事必參考天意而後方可做決定。此絕非人們所謂迷信,而是一套複雜的系統。文王不僅系詞,並且開發了一套以蓍草占蔔的新技術,大大簡化了占蔔,與天溝通不再是商王朝專屬。

至孔子之時,人們把易經完全當做了占蔔之書,而不知其所包含的宇宙法則,故孔子作易傳以闡發其哲理。周易是從伏羲作圖像,到文王系卦爻詞,再到孔子作易傳,曆經三聖,跨越幾千年而成。其書對華夏文明之重要不言而喻。

司馬遷記載,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可知孔子與易經淵源極深。陽明先生在龍場潛心研究聖人之學,亦有玩易窩之事。儒家聖人與易經皆有密切關系。可以說若是不懂陰陽之道,則根本不可能理解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不僅僅是仁義禮智信這些表德,其思想內核是對宇宙運行法則的真理性認識。

儒家聖人說領悟大道在于盡性窮理。盡性則可窮理,窮理亦可盡性。而領悟陰陽之道在于窮理,窮其宇宙萬物之理。

宇宙萬物周流不居,人類被變化的宇宙萬物所裹挾,僅知有變而不知有常。聖人則可透過宇宙萬物變化的表象看到永恒不變之物,而要看到永恒不變之物,在于徹底理解掌握陰陽法則。

變化的宇宙有永恒不變的基礎,比如一朵花,若以眼睛看只能看到花的表象,若以思想去觀,必知在其表象之下,有肉眼不可見之物。比如今人以顯微鏡看花,亦可看到花中世界,可是顯微鏡無論可以放大多少倍,亦不可見花之基礎。能知其基礎者唯有思想,若是花沒有基礎何來的花?

小如花之物皆有基礎,宇宙如何可能沒有基礎,而構成宇宙的基礎必定只有一物。萬物皆不同,萬物又皆相同,萬物不同的是其表象,萬物相同的是其基礎。人只知宇宙萬物的表象,而聖人知其基礎。聖人因何知其基礎,亦只是從宇宙萬物表象推演而來。

宇宙萬物,有變即有常,有動即有靜,有男即有女,有剛即有柔,有天即有地,有日即有月,聖人把萬物規律簡易地象爲陰陽,萬物由陰陽化生,故萬物亦不可脫離陰陽法則。變化宇宙萬物若爲陽,則其不變的基礎爲陰。

陰陽又不可分離,故可見之物是形而下,不可見則是形而上。所謂形而下者之謂器,形而上者之謂道。器即道,道亦器。佛老二氏不明此理,老氏言無,佛氏言空,不知形上形下之說。

陰陽之道運行法則包括陰陽互根,陰陽互轉。所謂陰陽互根,陰陽一氣,宇宙本體一氣而已,陽動則陰隨。陰陽互轉,陰極生陽,陽極生陰。如自然之中,夏至則陽極,陽極則陰生,冬至則陰極,陰極則陽生,循環往複,周而複始。人們被變化的事物裹挾,而聖人見證恒常者則可超越時間。

陰陽之道影響中國文明方方面面,不明陰陽之道不可理解其文明內核。中國的醫學、建築、服飾、文字、繪畫、音樂等等,底層思想皆是陰陽思想。這是真正的本體學問,不因時代進步而落後。如今時代進步反而在很多方面已遠遠落後古人。

要理解真正中國文明,不可不理解伏羲所論陰陽之道。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