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健康狀態兒童疫苗接種難,北京順義三年完成接種近2萬劑次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2024-04-25 13:35:47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韓金序 喬芮 侯佳欣)“醫生您好,請問小寶可以接種乙肝疫苗嗎?她有先天性心髒病……”

“根據多學科專家團隊評估意見,小寶目前病情穩定,可以接種。”

4月初,北京順義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接種室內,林女士抱著她的孩子詢問醫生,當她收到醫生的肯定答複,手中接過醫生制定的接種計劃表時,林女士緊繃的心弦漸漸舒緩。

3年爲1500名特殊兒童接種疫苗

“抱歉家長,寶寶患有先天性心髒病,我們無法判斷能否接種疫苗。”同樣的問題,十年前的答案則不同。北京市順義區疾控中心副主任王鳳雙回憶,十年前這樣的對話在日常工作中屢見不鮮,“判斷有基礎疾病兒童能否接種疫苗環節複雜,基層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很多時候無法准確評估並處理這類複雜病例,沒有接種建議借鑒,往往不敢輕易做出判斷。”

“特殊健康狀態兒童未能接種疫苗,可能面臨的風險不容忽視。”王鳳雙介紹,這些孩子由于往往對某些病毒感染或傳染病的抵抗力較弱。當遭遇呼吸道感染,例如麻疹、風疹等,他們相較于健康兒童更容易病情加重,甚至會合並肺炎、腦炎等嚴重並發症。

然而如今,情況卻已經截然不同。據統計,僅2018年至2020年三年間,順義區已爲約1500名特殊健康狀態兒童完成了近2萬劑次的疫苗接種。其中,不乏千裏迢迢慕名而來的患兒家庭。而且,“順義模式”的成功經驗已在山東青島、山西晉中、黑龍江哈爾濱南崗區、內蒙古巴林左旗等多個地區得到推廣應用。

這一切,都得益于順義區疾控中心構建起的特殊健康狀態兒童預防接種模式。

北京市順義區保健科醫師爲符合條件的兒童注射疫苗。受訪者供圖

特殊患兒“一對一”定制接種方案

2015年,面對基層衛生機構在特殊健康狀態兒童接種問題上的無力,順義區疾控中心首先采取了病例收集與專家咨詢的策略。

“每個季度,中心會主動收集由家長咨詢但無法得到明確接種建議的病例。隨後,中心對這些病例進行詳細研究,根據疾病涉及的專業領域,邀請多學科專家進行一對一的病例分析,對于符合條件的病例,專家會給出具體接種建議;而對于尚不穩定、需先進行治療的病例,則建議暫緩接種。”王鳳雙說。

2020年,順義區第七次患基礎病患兒預防接種專家討論會。受訪者供圖

基于前期病例分析與專家咨詢的經驗,順義區疾控中心通過定期舉行專家論證會,對各類病例進行深入討論,形成針對特定疾病的建議,並將這些建議細致解析後,通過培訓傳達給基層衛生院。多年來逐步確立了“1+1+X”模式,即以順義區疾控中心的多學科專家論證爲技術指導平台,以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爲特殊接種中心,以轄區各基層門診爲服務網底的工作模式,很好的解決了特殊健康狀態兒童接種問題。

國家疾控中心調研特殊兒童疫苗接種情況。受訪者供圖

“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特殊兒童疫苗接種的分級診療模式。”王鳳雙介紹,基層衛生院作爲主體,盡力滿足大部分兒童的接種需求;無法處理的疑難病例則會轉診至特殊健康狀態兒童接種中心,由兒科專家直接坐診並制定個性化接種方案;若仍難以解決,疾控中心會啓動多學科專家論證(MDP門診),爲極少數複雜病例提供最終解決方案。

據悉,該項目于2018年獲得首都衛生科研發展專項立項,自2021年起先後獲得了中國社區協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北京市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站在新的起點,王鳳雙深知,這場關乎生命的接力賽遠未結束。她和她的團隊期待政策層面給予特殊健康狀態兒童接種中心更多支持,以確保其長效運營;同時,也會持續關注三級轉診體系的運行效率,不斷優化流程,確保每一顆“生命種子”都能在最適合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