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爲什麽都反對鄭和下西洋?難道下西洋真的不賺錢嗎?

民間傳奇人物 2024-03-22 23:58:55

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在從蒙古草原班師回朝的途中去世,太子朱高熾繼承皇位即明仁宗。同年在大臣們接二連三的建議下,朱高熾下令停止船只的建造工程,取消了朱棣原本讓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的計劃;那大臣們爲什麽不讓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呢?

鄭和下西洋

有人認爲下西洋是爲了宣揚明朝國威,明朝在這過程中賞賜西洋諸國大量的錢財珠寶,還允許西洋使者跟著船隊來中國朝貢,朝廷又要賞賜朝貢使團大量的財富;不僅如此朝廷還要出大筆錢對鄭和的船隊進行維護,所以鄭和下西洋完全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大臣們自然不同意

然而這個說法只說對了一半,其實鄭和下西洋是掙錢的,要知道五征漠北、遷都北京修建紫禁城、編修《永樂大典》、派鄭和六下西洋、疏通南北運河、南征安南、經營哈密以及貴州建省等等,這些事情都是要花錢的,而朱棣在位二十二年這些事情都被他做到了,說明他有足夠的錢

如果沒有足夠的錢,要想把這些事情都做到是非常困難的,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像楊廣一樣,步子邁得太大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那麽朱棣做這些事的錢都是從哪兒來的,指望朝廷每年的稅收嗎?顯然不是,朝廷的稅收除了作爲官員、軍隊以及征用民夫的工資外,還要用于地方災難爆發後朝廷的援助等等

朱棣修建紫禁城遷都北京‍

古代國庫

除了以上用途外,朝廷的稅收最多只能完成朱棣做的那麽多事情中的一兩個,不可能供朱棣完成所有的事情;可結果是朱棣完成了這麽多的事情,留下了這麽多的功績,那朱棣完成這些事情的錢是從哪來的?就是鄭和下西洋給他賺回來的

據《明英宗實錄》記載,永樂宣德年間(鄭和)屢下西洋,收買黃金珍珠寶石諸物,國用充足;嘉靖時期也有相關記載,自永樂改元譴使(鄭和)四出,招谕海番貢獻叠至,奇貨重寶前代所希,充溢府庫;文獻《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裏更是說鄭和下西洋所賺取的錢財,是宋元兩代海外貿易收入的十幾倍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能知道鄭和下西洋是如何賺錢的,就是從西洋諸國的手中低價收購黃金、珍珠、寶石等東西,再運到國內高價賣給富商,說白了就是賺差價;當時歐洲尚未開始大航海運動,中東、東非等西洋諸國黃金珠寶遍布,且價格低廉;而國內這些東西稀缺且價格高昂

黃金

明朝富商

那既然鄭和下西洋是賺錢的,爲什麽大臣們還要反對呢?難道大臣們不希望國家越來越富裕嗎?非也,如果你是大臣你也反對,而且是極力反對,因爲鄭和下西洋賺來的錢都沒有進入國庫,而是進了內庫,不僅如此,朝廷還要負責鄭和每次下西洋的開銷,以及船只的建造和維護費用;什麽意思呢

舉個例子你在一家公司上班,和同事們加班加點拼死拼活的完成項目,甚至爲此花了不少錢;結果項目賺來的錢沒有進公司的賬戶,而是進了老板的個人賬戶,你會怎麽想?你還會支持公司做這種項目嗎?同樣的看到國庫花了這麽多錢支持鄭和下西洋,結果賺的錢都進了皇帝的小金庫,大臣們自然不樂意

大臣們反對鄭和下西洋還有另一層原因,就是朱棣的離譜操作。鄭和下西洋不僅帶回來了大量的黃金、珍珠、寶石,還有大量的胡椒、蘇木等香料,由于這些香料不像黃金珠寶那樣深受富商的喜歡,所以(香料)一直堆積在國家的倉庫裏無人問津

明朝大臣上朝

朱棣

朱棣爲了處理這些香料,下令將香料按照市場價格折成官員的俸祿,也就是說朝廷不再發俸祿給官員,而是將香料發給官員,假如某官員的俸祿是十五兩銀子,就領價值十五兩銀子的香料回家。這就相當于你上班公司不再發工資,而是將倉庫裏的庫存按照市場價發給你,你該領多少工資就發價值多少的庫存

關鍵是香料在當時並不是必需品,普通人一年下來賺不了幾個銀子,無力買香料的同時也不會來買;而香料不像珍珠寶石那些越多越好,富商畢竟是少數人根本用不了那麽多的香料,所以朱棣這個命令下達之後,大量官員的家裏堆滿了香料賣都賣不出去;而官員領不到錢,很多清官更是入不敷出、生活寒酸

而反觀朱棣倒是賺得盆滿缽滿,因爲香料這種東西在西洋原産國只需要1兩銀子就能買一百斤,而大明當時的市場價是20兩銀子買一百斤,鄭和他們這樣來回一倒騰朱棣就賺了二十倍利潤;而且朱棣也是強買強賣,香料抵俸祿大臣願意也得抵不願意也得抵,這種情況下換成你是大臣,你還會支持鄭和下西洋嗎

胡椒

影視劇中的朱高熾繼位

不僅如此,朱棣還將香料折成軍饷發給士兵,折成工資發給朝廷雇傭的民夫,朱棣或許是想推廣香料在明朝的使用,可問題是士兵、民夫、大臣都只是大明人群中的一小部分,他們在與其他人買賣物品時香料無法使用,結果就是鄭和下西洋頻繁帶回來這些香料,引起了大臣、士兵、民夫等人群的強烈不滿

可朱棣是一個想法堅定且乾綱獨斷的皇帝,他要做的事不是一群人反對就能改變的,所以衆人只能壓制對鄭和下西洋的不滿。朱棣一死朱高熾繼位,大臣們就立刻建議停止下西洋;朱棣在位期間朱高熾頻繁監國,和大臣們來往密切,這位仁宗皇帝把大臣、士兵和民夫們的難處看在眼裏,便同意了大臣的請求

朱高熾在位不滿一年便駕崩,繼位的明宣宗朱瞻基以爺爺朱棣爲榜樣,力排衆議讓鄭和第七次下了西洋。1433年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去世,因爲這次下西洋朱瞻基沒賺多少,而且大臣們極力反對,明朝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下西洋;不久歐洲開啓大航海時代,中國也因此錯過了這次的地理大發現

18 阅读:6816
评论列表
  • 2024-03-23 10:51

    主要是影響他們走私了。

    小燕兒飛354602302 回覆: 平靜~開開開
    呃😓不是上來就那麽大的,是judy賺錢了,擴建的,朱元璋對海真是因爲擔心倭寇,還有陳張舊部反撲。船隊能快速建立是因爲南面泉州從宋開始造船業發達,海貿一直不錯,蒙古人沒管,比如沈萬三就是元時的走私巨富,當然死在了老朱來之前。明朝海禁解解封封封的,船後來就不太行了
    平靜~開開開 回覆: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永樂三年,這麽龐大的艦隊很顯然不是朱棣時期造的,而朱元璋爲什麽造這艦隊答案很明顯
  • 2024-04-02 11:09

    在古代有腦子的商人玩的遠距離貿易都是暴利

    飯飯 回覆:
    宋朝就是這樣玩
  • 2024-04-27 23:15

    沿著海岸線走得,航線很成熟,跟西方無補給無海圖一頭紮進未知得深海去探索沒法比。排場倒是很大,但沒什麽實際效果和後續影響力,這點跟國産車很像。

  • 2024-03-27 00:56

    錢肯定賺了不用想,明朝建築基本都是朱棣拿錢做的,稅務不可能頂住朱棣開銷,很多噴吹朱高熾省出來的,那就是瞎扯淡,1塊還能省出10塊出來嗎?可惜的是後世之君只要開海就短命,

    用戶10xxx91 回覆:
    但凡有點經濟常識也不認爲是賺錢的吧?你查查一下遠航貿易交換得來的都是哪些東西,放到現在相當于富裕階層的奢侈品。再看鄭和船隊的規模,二百多艘船、二萬多船員放在今天是什麽級別的軍事編制單位?單憑富裕階層購買奢侈品的利潤可以覆蓋全部造船成本、刀槍馬炮以及遠航期二萬多人的人力成本?還有盈余拿來搞基建,你是不是單純過了頭?
    心平氣和 回覆: 用戶10xxx91
    不是吧,我記得那時候南洋黃金挺多的,英國人去的時候還有好多,這個可是貨幣,不是高端品,
  • 2024-03-26 23:29

    蘇木折俸?必須反對,堅決反對!

  • 2024-03-30 15:58

    帶著兩萬多人,帶著槍炮,坐著航母出去,我想他不會只是出去轉轉,要說他是聖人不愛財,我也不相信,

  • 2024-04-03 04:51

    所以朱棣這人也咋行,拿香料抵工資 簡直不是人幹的事,再說國外發現大批香料地、黃金...... 把庶子 王爺分封搞出去占領,那一部分錢給他們造船 拉軍隊 自己去打 利益分成,可以建附屬國,那多好。

    用戶10xxx05 回覆:
    在中東一被圍,明朝要支援要半年才能到,明最多到菲律賓就到頭了
    龍曦う羽 回覆:
    香料真當摸臉上的才叫香料嗎[哭笑不得]衣食住行哪個用不到香料
  • 2024-03-26 06:31

    開支巨大,對經濟發展沒有什麽作用。

  • 2024-03-26 19:49

    老鄭帶回的東西都是皇家禦用,跟民衆沒一點關系

    殺人誅心 回覆:
    禦用還好吧,但是禦賣禦抵這才是問題
  • 2024-03-26 17:22

    斷了士紳的財路,當然反對了

  • 宋朝就靠著海貿和商貿才能撐起經濟,你說鄭和沒賺錢怕不是滿清編的曆史告訴你的吧?不說那些稀奇古怪的香料木材和種子,光是黃金就有二三十萬兩,白銀千萬兩,更別提那堆成山的珍珠瑪瑙寶石,這些很多還是考古發現賞賜出去的陪葬品(其中就有永樂帝孫子梁莊王,墓志銘上注有),流出市面的又不知凡幾,說到底還就是永樂吃獨食沒帶那些朝官,加之當時花國庫的錢,帶回來的錢卻進了皇帝私庫,所以別人眼紅了

    平靜~開開開 回覆: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永樂三年,很明顯這麽龐大的艦隊不是朱棣制造的而是朱元璋制造的,但在曆史記載上就沒記載朱元璋時期艦隊的事,就能看出儒生們對這事的記載可信程度如何了。
  • 2024-03-24 16:55

    不能掙錢的項目,難以持續

  • 2024-04-15 18:31

    談錢就外行了,而且不好發賣的!假設你是一百人的族長,現在一百人可以生産兩百人糧食!你會安排80生産,20兵丁。20個都是幹活的。所以你大概只能生産140的糧食。每年還有40人的糧食,可以用來享受!現在你要抽調十個人去溜達。那糧食就很緊張了

  • 2024-04-12 23:16

    明朝後期是由封建社會轉型資産社會,資産階級代表東林黨是最大的勢力,保皇派魏忠賢也僅能維持皇權的苟延殘喘,崇祯沒了魏忠賢的幫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會抛棄。崇祯的罪過是跟虛君的時代潮流對抗,輸光了還甯死不南遷,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動蕩。如果能南遷到資産階級大本營,皇權雖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資本社會的進階。

  • 2024-04-11 03:08

    鄭和下西洋是爲國家賺錢,不讓鄭和下西洋賺錢的就會是大臣們,當然要反對。

  • 2024-03-23 16:34

    官員只能拿到一成工資,剩下的工資用鄭和買回的東西抵賬。這麽少的工資,只有明粉才會支持。

  • 2024-04-13 11:56

    明朝軍隊衛所制,士兵有個雞毛的工資,後期都淪爲將官的奴隸佃戶了,肚子都吃不飽,明末正規軍連李自成的流民都打不過。

  • 2024-03-23 11:54

    沒帶回來黑

  • 2024-03-26 22:27

    好一個朱棣。也是真男兒。英雄。

  • 2024-04-13 23:17

    下西洋賺錢是賺的盆滿缽滿。只有老百姓窮的賣兒賣女,富的只是朱家,[摳鼻]

    肖白浪 回覆: 帝王
    太長了,看不懂!我說“通脹”的意思是:下西洋這事,耗費國內大量生産原料,最後換回貴重金屬、玉石珠寶、香料、珍奇動物等,不僅不會促進國內生産力的發展,反而會引起通脹,阻礙生産力,有百害而無一利!
    帝王 回覆:
    錢💰在多有個屁用啊。只不過是個以物易物的代替品。就跟一個和尚有飯吃有水喝。兩個和尚沒飯吃。三個和尚沒水喝。爲啥舉個例子。有一個人很勤勞挑水種糧食。十個人有人民幣¥。都拿人民幣¥去買這個勤勞的人挑的水種的糧食。很正常的事情吧。這個勤勞的挑水種糧食的人死了。這十個人拿這人民幣¥買不到水和糧食。這十個人就開始內鬥內讧了,因爲都想叫別人去種糧食去挑水。你能說有人民幣¥的人錯。還是挑水種糧食死了人的錯。在說爲啥現代男女對立。以前古代男的耕地女的帶孩子餵奶。現在中國女的不想順産餵奶。因爲有刨腹産奶粉。這就造成了問題。女的是輕松了只要男的出錢買奶粉刨腹産月子費用。男的花費高了。[摳鼻]
  • 2024-04-28 14:48

    進口奢侈品賺錢畢竟不是長遠之計,何況紅眼病問題是古今中外都不缺乏的。

  • 2024-04-02 23:08

    主要賺回的銀兩被朝庭大臣貪汙了,才說沒賺[捂臉哭][捂臉哭][捂臉哭]又影響大臣走私業務[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

  • 2024-04-12 07:39

    鄭和下西洋都帶回來了什麽?稀有金屬?拿來土裏吃灰?稀有動物?人都吃不飽還得餵動物?海上淡水多珍貴?拿什麽換的?瓷器,茶葉,絲綢。到底哪個更珍貴?瓷器這麽遠運輸困不困難?茶葉在海上防潮要不要到位。絲綢可是蠶絲,需要養多少蠶?吃多少桑葉?又浪費多少人力?漢和唐搞西域之路,那至少西瓜葡萄等作物拿來培養,明下西洋到底對民生有什麽作用?

    逍遙子 回覆:
    最大作用是成了600年後的自媒體明粉吹牛逼素材[笑著哭],反正相關實際資料已經銷毀,自媒體無腦曆史發明家可以隨意胡編亂造吹牛逼!反正自媒體文章,不需要證據、更不需要去查曆史資料,只需要開腦洞意淫迎合自嗨粉,一切爲了流量!
  • 2024-05-03 22:28

    頭回聽說香料不值錢的[笑著哭]

  • 2024-05-04 00:50

    賺你個牛牛錢。後面連造船的錢都沒有。後面規模越來越小

  • 2024-05-14 13:35

    掙錢的項目肯定不願意太多人參與啊!

  • KG 1
    2024-05-11 22:03

    你是真能胡謅

    民間傳奇人物 回覆:
    我再怎麽說,也是有理有據,不像你是張口就否定別人的觀點,然後無依無據信口開河,再回去多讀點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