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多數人不願意做腸鏡?院士:做一次腸鏡,或能保5年沒問題

醫學原創故事會 2024-03-30 00:13:29

一名45歲的女性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便血已經整整一個月了,前前後後來醫院看了三次,每次醫生建議做腸鏡檢查,都被患者拒絕了。

患者拒絕的理由很簡單,醫生,我害怕。

怕什麽呢?怕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聽人說腸鏡檢查太痛苦,害怕自己受不了,聽人說腸鏡檢查風險太大,甚至有可能導致腸穿孔,所以也害怕。

由于始終沒有勇氣去接受,所以猶豫不決,一拖再拖。

當患者來醫院看第四次的時候,醫生推心置腹地問了她一句,難道你要這樣反反複複一直看下去,你有想過沒有,萬一是不好的東西呢?你這樣一拖再拖,最終導致的後果只有一種,那就是病入膏肓。

在醫生的耐心勸阻下,患者終于同意接受腸鏡檢查,在直腸上段,醫生發現了一個直徑約1厘米的息肉,屬于腺瘤性息肉,正是這顆息肉導致的便血,醫生通過內鏡微創順利切除了這顆息肉。

事後,醫生說,好在你鼓起勇氣接受了腸鏡檢查,不然這顆息肉要是沒發現,再拖下去肯定會惡變,等到變成腸癌了,那就得做大手術了。

真是驚心動魄。

患者在做腸鏡檢查,所有的擔心與害怕都來自道聽途說,可真正接受了一次腸鏡檢查,她才發現外面所流傳的腸鏡痛苦與風險,其實都是假的。

整個腸鏡檢查過程中,雖然有一定的腹脹,但是完全是可以承受的,至于一直擔心的腸穿孔風險也沒有發生,更讓患者難以相信的是,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裏,醫生竟然還切除了一顆大息肉。

醫生說,道聽途說,對腸鏡過度誤解,是導致大多數人不願意做腸鏡的原因。

但是,恰恰是一個疏忽,就可能導致難以挽回的悲劇,原因很簡單,在我國,腸癌的發病率非常高,腸癌的發病率一直排在全部惡性腫瘤的前五位,發病率僅次于胃癌,發現胃癌的最佳方式是胃鏡,而發現大腸癌的最佳方式就是腸鏡。

李兆申院士曾經在一次會議上呼籲“如果45歲以後還未做腸鏡,那一定要盡快做一次腸鏡,一次腸鏡能保證在五年、十年左右不會患直腸癌,一旦腸鏡發現息肉就可以盡早切掉,來預防腸癌!”

所以,如果你已經是45歲以後,依然還沒有去做腸鏡,必須要說的是,你對健康實在太不重視了,很多人可能去醫院做了體檢,但是體檢項目裏沒有腸鏡,要說的是,對于一個45歲的人來說,這樣的體檢是不合格的。

45歲以後,無論有無症狀,都需要去醫院做一次腸鏡。

45歲以前,在出現以下症狀的時候,不要有絲毫猶豫,越早做腸鏡越好。

1、出現不明原因的便血,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腸鏡。

2、出現不明原因的大便性狀改變,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腸鏡。

3、出現不明原因的排便習慣改變,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腸鏡。

4、出現不明原因的排便不盡或裏急後重,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腸鏡。

5、出現不明原因的大便隱血陽性,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腸鏡。

6、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或消瘦,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腸鏡。

當你決定做腸鏡檢查的時候,應該提前三天進行飲食准備,要少渣飲食,以便服用瀉藥的時候可以更好地清理腸道。腸鏡分爲普通腸鏡和無痛腸鏡,前者是在清醒狀態下進行,後者是在麻醉狀態下進行。

1 阅读:155

醫學原創故事會

簡介:我們是患者的暖寶寶,健康科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