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身上有這三種特征,是“克父克母”的征兆,父母務必要警惕

夏羽墨 2024-05-01 09:03:25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兒女養大,孝敬父母是兒女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人世間》馮華成對“孝道”有過這樣一段講述:“孝道分爲兩種,養口體和養心智。伺候父母,照顧衣食住行是養口體,遠走高飛有所成就,讓父母以此爲榮是養心智。”

可是,這世間,總是有一些不孝兒女的存在,他們對孝道視若罔聞,非但不盡到贍養父母的責任,反而各種嫌棄或壓榨父母,給父母的晚年帶來莫大的困難。

其實,兒女是否孝順父母,很早就有征兆了,只是很多父母沒有注意罷了。

如果兒女身上有以下三種特征,那未來多半不會孝順父母,父母務必要警惕。

1、只知索取、不知感恩

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在大街上,一個14歲的男孩,一只手死死拽住母親的頭發,另一只試圖從母親手裏搶走什麽東西。

是什麽原因,讓男孩當衆對母親大打出手?

原來,男孩看上一個新款手機,想要母親掏錢爲他買來,母親再三拒絕之後,男孩不惜盜取家中的錢財來購買,被母親發現後,他依舊不知悔改,反而對母親暴力相向,非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可。

看到這樣的視頻,不禁令人感到心痛。

父母甯願自己過得清苦一些,也要給兒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可是,這樣的無私付出,非但沒有換來兒女的感恩與回報,反而讓兒女養成了“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習慣,實在可悲。

試想,一個從小就只知索取、不懂感恩、不敬父母的兒女,長大之後,又能好到哪裏去呢?

這樣的兒女,長大之後能夠不敗家就不錯了,不啃老已是萬幸了,就別想著他們孝敬父母、贍養父母了。

2、沒有擔當、喜歡推诿

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孩子,明明自己犯了錯誤,還各種找借口,把過錯推卸給別人;

明明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還各種推三阻四,不想付出勞動,更不想承擔責任……

說實話,如果兒女身上有這樣的特征,往往是長大以後不孝父母的征兆。

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發現並教導、糾正,那麽,這樣的兒女就會成爲父母晚年的負擔,而非依靠。

說實話,兒女成爲一個“沒有擔當、喜歡推诿”的人,父母是難辭其咎的。

扪心自問,身爲父母,在兒女幼時摔倒、受傷時,有沒有說過“都怪地面不平,把我們寶寶絆倒了”這樣的話;

當兒女第一次想要幫忙做些家務時,有沒有說過“你只管好好學習就行,這些事情不需要你管”之類的話……

想必多半的父母都說過這樣的話,從而讓兒女漸漸養成了沒有擔當和責任感的習慣。

所以,父母想要兒女成爲有擔當、有責任感、孝順父母的人,就要敢于放手讓兒女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大包大攬、不要強行幹涉,更不要否定打擊;

否則,兒女一旦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成爲一個沒有擔當的人,最終受苦受累的還是父母自身。

3、唯利是圖、見利忘義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人生病了,四個兒女卻沒有一人願意照顧他,兒女們像踢皮球似的,把老父親踢來踢去,誰都不想多一份累贅。

後來,兒女不知從哪裏聽說,父親有一張存折,上面有好多錢。于是,四個兒女爭搶贍養父親,生怕父親看不到他們的孝心,從而不把錢分給他們。

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生之養之的莫大恩情,在金錢利益面前,都不值一提,是不是特別可悲。

然而,這種“父母有利可圖,兒女就巴結孝順;父母無利可圖,兒女就疏遠嫌棄”的情況,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

就比如,一些兒女需要父母幫忙做家務、帶孩子時,就把父母接到身邊,美其名曰“孝順”;待到孩子大了,或許父母幹不動了,就找各種理由把父母送回老家……

遇到這樣的兒女,父母務必要早做准備,否則晚年會很苦。

結語:

常言道:父母養兒女小,兒女養父母老。贍養父母,是每個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但是,生活中,總有一些兒女,他們只知索取、不知感恩、沒有擔當、喜歡推诿、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全然不把孝順父母放在心上。

如果兒女身上有以上不孝父母的征兆,父母務必要警惕,提前做好准備,以免晚年淒苦。

—END—

1 阅读:1547

夏羽墨

簡介:不主動就會失去,太主動就不會被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