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史料」俄國人記載的東北“柳條長城”

赫歇爾 2024-02-04 16:02:13

參考資料

Мелихов Г. В. Ивовый палисад — граница Цинской империи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 1981.

Мелихов Г. В. О северной границе вотчинных владений маньчжурских (цинских) феодалов в период завоевания ими Китая (40—80 годы XVII в.) // Документы опровергают.

據日本學者稻葉君山記載,他于1907年穿過柳條邊東段,“除了幾根老樹樁,什麽也看不見。”一位柳條邊老衛兵告訴他,這些柳樹是在日俄戰爭期間,被俄羅斯和日本軍隊砍伐的……

柳條長城(俄語:Ивовый палисад)在漢語稱爲柳條邊,是由溝渠和堤岸組成的工事網絡,兩旁種有柳樹,建于17世紀末清朝,主要用于防止漢人滲透進入滿洲,另外還起到“插柳結繩, 以界蒙古”的作用。

柳條邊工事對進入滿洲的人設下了限制,通過檢查的人才允許通過,限制了漢人在滿洲定居,保護滿族傳統收到漢族的影響,以維持關外滿族人口比例。

此外,柳條邊還有防禦、監視東南方向的朝鮮之用。滿洲的長白山東麓與朝鮮半島毗鄰,清帝國與藩屬國朝鮮交往頻繁的同時,也存在不少世仇。

朝鮮半島多山,適合耕種的土地很少,而朝鮮東北部和長白山東部之間有一片肥沃的平原。清初的八旗入關對朝鮮人來說是一個機遇,常有朝鮮人越界非法開墾。

因此,清朝于1638年在鴨綠江下遊築堤,後又將邊界向外擴展,在邊境東端和鴨綠江邊疆之間開辟了一條“中間地帶”,後來又遭到朝鮮人的非法入侵。

柳條長城修築完成後,長度超過1300公裏,是世界曆史上最大的工事之一。

清朝中後期,漢族農民開始從中國北方省份遷移到遼河沿岸地區,除了從滿族地主租用土地以外,漢人們也大量私自開墾荒地。

盡管官方禁止漢人在滿洲和蒙古土地上定居,但到了18世紀,清朝還是決定將遭受饑荒、洪水和幹旱的中國北方漢族難民,安置到滿洲和內蒙古。

乾隆年間,今天的錦州、沈陽、鐵嶺、長春、呼倫貝爾等地區都有漢人定居。到了1800年,滿洲地區的漢人已占據多數。爲增加帝國國庫的收入,清朝在道光皇帝統治初期,開始將以前滿人的土地出售給漢人。

據法國傳教士古伯察(Évariste Régis Huc,下圖)的記錄,到 1840 年代,漢人占領了滿洲的大部分城鎮。

18世紀中葉,柳條邊系統逐漸衰敗,看守軍隊往往只守衛在靠近周邊城鎮的地方,遠離“柳條城牆”。隨著時間的推移,柳樹枯萎,堤壩也被侵蝕……1745年,一位何姓禦史報告了他對非法移民和人參走私者,可能很容易越過柳條柵欄的擔憂。

到了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柳條邊對移民的控制功能進一步減弱,因爲此時的滿族和蒙古地主很希望看到漢族佃農在他們的土地上工作和居住。

1820年至1860年間,柳條邊的東南段和鴨綠江之間的,也居住了大量漢族定居者,消除了之前和朝鮮之間的“中間地帶”無人區。

因此,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柳條邊的主要意義只剩下對通過大門的人征稅,和規範對柳條邊之外木材的砍伐。

正如20世紀初到訪該地區的許多旅行者所證實的那樣,柳條邊大部分已消失,只剩下堤壩的部分,且大部分位于系統的西段。

據日本學者稻葉君山的記載,他于1907年穿過威遠堡邊門(位于柳條邊東段,靠近遼甯開原,下圖),“除了幾根老樹樁,什麽也看不見。”

一位老門衛告訴他,這些柳樹是在1904-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被俄羅斯和日本軍隊砍伐的。剩下的“城牆”已經分崩離析,但仍有稅吏駐守。直到1920年,最後一批駐守部隊從柳條邊撤出。

14 阅读:1872
评论列表
  • 2024-02-06 14:27

    滿清對我華夏的滔天罪孽永遠不能忘!!

    skt 回覆:
    元朝清朝都是中國的朝代。文盲
    指尖滑落那 回覆:
    照你這麽說,元朝也是殖民時期,唐朝也是殖民時期!
  • 2024-02-10 19:45

    滿族的民族政策比中原王朝強多了,像蒙古西藏都對清朝有認同感,即使清末內憂外患也能做到不離不棄

  • 2024-04-13 06:45

    滿清的罪孽比日本還要可恨,跟沙俄一樣罪孽深重

  • 2024-04-24 21:14

    愚昧的螨清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