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一次性搞懂世界曆史——埃及篇·上(古埃及部分)

憐珊說曆史 2023-03-02 12:25:00

說起埃及,相信很多朋友在小時候讀《十萬個爲什麽》的時候,就認識了金字塔、法老黃金面具、尼羅河等有關事物,長大後又在許多美劇裏面看到以古埃及爲背景的各種奇幻故事,讓人仿佛覺得古埃及永遠是那麽的神秘和不可思議。

這正是因爲埃及的曆史非常悠久,以至于留下了太多的未解之謎和遠古遺迹,成爲了衆多影視作品和小說讀本的天然素材。

人們猜想的金字塔修建過程

在被人們加工後的古埃及曆史,更是被添加了一絲神秘色彩,誕生了許多爆炸性的話題,比如像什麽“法老的詛咒”、“木乃伊會複活”、“外星人建造了金字塔”等等猜測經常會出現在大衆的視野中。

那麽,抛開這些神秘的傳說和杜撰之外,真實的古埃及會是什麽樣的呢?

今天,咱就以當代主流考古研究爲基礎,輔之古埃及曆史學家曼涅托的記載,分上下兩篇內容爲大家介紹一個完整的埃及曆史,一起來看看神秘的埃及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有趣故事。

古埃及的統一和金字塔的修建

說起古埃及的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六千年以前,那時候在尼羅河流域存在著衆多氏族部落,他們之間爲了爭奪土地、水源和人口,互相征伐或者互相聯合,逐漸的形成數個城邦小國,這一時期被稱之爲前王朝時期(公元前4000-前3100年)。

隨著小國之間的互相兼並,在尼羅河的上下遊分別完成了統一。

位于上遊的南方地區被稱之爲上埃及,國王頭戴蜂巢狀的白色王冠,視狼頭人身的賽特爲保護神。而在下遊的北方地區則被稱爲下埃及,國王頭戴樹形的紅色王冠,以鷹頭人身的荷魯斯爲保護神。

荷魯斯和賽特

兩個國家爲了爭奪整個埃及的控制權,繼續進行著尼羅河流域的統一戰爭,不過兩國實力相當,長期對峙,誰也滅不了誰。但是得益于局部的統一和穩定,上下埃及發展的很快,許多水利工程開始建設起來,象形文字也開始逐漸發展成熟。

直到公元前31世紀左右,在上埃及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戰士——蠍子王,他發動了大規模的北伐戰爭,基本上消滅了下埃及的主力軍隊,一度控制了大部分下埃及的土地,奠定了南強北弱的形勢。

在蠍子王死後,他的繼承人名叫納爾邁,而曼涅托的記載是叫美尼斯,這或許和古埃及法老的命名有關,因爲在他們登基後除了本名外又會有一個登基名,後世稱之爲“荷魯斯名”,但也有學者認爲納爾邁和美尼斯根本不是同一人,納爾邁還有可能就是蠍子王本人。

不過在出土文物“蠍子王權頭標”和“納爾邁調色板”的證明情況下,更多主流學者還是會將美尼斯就視作納爾邁來看待,所以本篇文章暫且采用這種說法。

上、下埃及

就在納爾邁登基之後,他在蠍子王打下的基礎上,再次親率大軍進行北伐,對下埃及展開統一決戰。

雙方在尼羅河畔經過了三天三夜的激戰後,納爾邁最終取得勝利,並獲得了象征下埃及王權的紅色王冠,基本上實現了上下埃及的統一,埃及第一王朝隨之建立,埃及曆史的時間線也進入了早王朝時期(公元前3100-前2686年)。

戰後,納爾邁下令在決戰地點修築了一座新的城市作爲埃及的新國都,而堆砌這座城池的石磚表面是用白石膏塗抹而成,因此埃及的新首都被稱之爲白城,後來又被希臘人稱之爲孟菲斯,成爲了整個古埃及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數十個王朝都曾定都于此。

開創了埃及第一王朝和修建了孟菲斯的納爾邁,也因爲種種功績在2007年入選了《影響世界的100位帝王排行榜》中,名列第16位。

但是這位傳奇的帝王,在晚年的一次打獵中被一頭河馬襲擊不幸去世。所以,此後埃及每個朝代的王族和法老都會舉行狩獵河馬的活動,以示對納爾邁的尊敬和彰顯自己的正統性。

納爾邁

埃及早王朝時期一共包括第一和第二王朝。說到這裏,必須先給大家補充一下埃及曆史的斷代劃分問題,以免有些朋友將中國曆史思維代入其中,會影響其閱讀體驗。

古埃及曆史上雖然有三十一個王朝,但是其中有許多王朝是連續的,並沒有發生改朝換代,而是最早的古埃及曆史學家曼涅托根據王朝的發展與穩定性進行了人爲的斷代劃分,後世曆史學界也沿用至今。

所以,大家在看埃及曆史的時候,千萬不要糾結某個王朝是怎樣滅亡的,哪個王朝又是誰建立的這個問題。

咱們再回歸到正題上。由于早王朝時期曆史久遠,保存下來的文獻記載少之又少,人們對于其中很多細節都不大清楚,只根據零星的文物和遺迹推斷,在埃及早王朝時期是上下埃及逐漸融合的一個階段,也是埃及國王權力逐漸加強的一個階段。

比如在第一王朝的第五位國王之後,埃及國王就會頭戴紅白雙王冠,以表示同時統治上下埃及。又比如鷹神荷魯斯和戰神賽特原本是敵對關系,但在第二王朝的記載中,這兩位分別代表上下埃及的神祗變成了和睦相處的關系。

古埃及紅、白王冠的演變

另外在早王朝之前,埃及國王還兼職本國祭司之職,王位世襲制度還未完全確立,一般只能從年輕祭司中挑選王位繼承者。但自從第一王朝開始,埃及形成了王位世襲制,並且國王逐漸被神化,成爲神之子或者神本身,而祭司則成爲了專職爲國王服務的階層。

所以,此時埃及國王的稱呼會隨著信仰的變化而變化,比如以“賽特之子”、“荷魯斯之子”、“太陽神之子”等名稱來稱呼自己,就像中國的周王稱呼自己爲“周天子”一樣,而“法老”一詞現在還只是單純的代表國王所居住的宮殿。

埃及國王雖然在名義上已經成爲了埃及人的共主,但這個時候的埃及整體上有點類似于中國的商周時期,國王只是在王畿地區的權力較大,四周還存在許多地方實權,時刻威脅著國王的統治,這些類似于諸侯國的政權在埃及曆史上被稱之爲諾姆。

這些地方諾姆在表示對埃及國王效忠時,會面向王畿地區,向著國王所在的宮殿進行贊美,所以後來埃及語中代表宮殿的“法老”一詞,才會逐漸變成埃及國王的專用稱呼。

除此之外,還值得一說的是,在這一時期古埃及人已經開始了制作木乃伊。

因爲在早王朝之前,法老死後是直接埋入沙土當中,由于當地幹旱少雨的氣候,屍體在幹旱的沙地中會自然脫水形成幹屍。

馬斯塔巴墓

而隨著王權的不斷加強,法老爲了凸顯自己與衆不同的身份,開始使用泥磚修建陵墓,這種墓葬外觀呈梯形平頂的樣式,遠觀如同一把長凳。所以,後來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就稱呼這些建築爲馬斯塔巴(阿拉伯語中的“長凳”之意)。

馬斯塔巴墓的修建,雖然彰顯了法老的高貴,但是也因爲泥土修建的墓室使得屍體不再直接和沙土接觸,往往不能脫水幹燥而導致屍體腐爛。因此,古埃及人就不得不嘗試新的方法。

在第一王朝時期,人們開始用亞麻布包裹屍體,第二王朝時又給屍體塗抹樹脂,但是這些技術也只能阻緩屍體的腐爛速度,古埃及人爲了研究更好的屍體防腐技術,在制作木乃伊的道路上開始越走越遠。

在經過第一和第二王朝的漫長發展後,古埃及接下來就進入了另一個新的階段——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前2181年)。

古王國包括第三到第六王朝,這段時期也被稱爲“金字塔時期”。光聽名字就知道了,古埃及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金字塔,在這時期開始被修建,這也標志著埃及的國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左塞爾

第三王朝最著名的法老是第二任國王左賽爾,他在位29年間數次發起對外戰爭,在北方驅逐了西奈半島上的遊牧民族,獲得了這一地區的銅礦和石料,又在南方征服了努比亞北部,將埃及的疆域擴展到了尼羅河第一瀑布。

左塞爾之所以要對外發動戰爭,這和當時埃及的國情有著很大的關系。由于當時尼羅河連續七年沒有發生泛濫,埃及土地肥力逐漸下降,農業連年歉收,饑荒愈發嚴重。

當時埃及的宰相兼祭司伊姆霍太普對左塞爾說,只有在尼羅河上遊修建一座神廟,尼羅河才會再次哺育她的子民,所以才有了左塞爾南征努比亞。另外,爲了修建各種神廟和工事所需的材料,又對西奈半島進行了征伐。

不知道是神廟真的顯靈了,還是尼羅河終于又到了汛期,埃及的饑荒問題最終伴隨著左塞爾的南征北伐被解決。

爲此,在巴勒莫石碑上還特意記載了左塞爾統治初期和末期的牲畜數量對比,以此對他的功績加以肯定。

巴勒莫石碑(部分)

另外,左塞爾還修建了埃及的第一座金字塔。據說,一次左塞爾夢見自己走在一座直通雲霄的天梯上,夢醒後他又找到宰相伊姆霍太普爲他解夢。

伊姆霍特普表示,這預示著神明願意在您死後接納您的靈魂進入天國獲得永生,但是這需要修建一座能夠延伸到天上的陵墓才行。

左塞爾聽後大喜,立即下令由伊姆霍特普負責爲自己設計和修建一座通往天堂的陵墓。

之後,伊姆霍特普將六個馬斯塔巴進行了堆疊,每一層馬斯塔巴都比下一層更小,最終修建了一座高62米的階梯型金字塔,開啓了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曆史先河。

另外,伊姆霍特普還首創了將死者內髒取出後再制作木乃伊技術,以及用念誦咒語加上草藥爲人治病等衆多的功績,他也被古埃及人視爲智慧之神和醫療之神。

伊姆霍特普

第三王朝一共有五位法老存在了73年後,便進入了埃及古王國時期最爲鼎盛的第四王朝。

第四王朝時期,埃及人口達到了一千萬,人力和物力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爲修建大型金字塔准備了基礎。

第四王朝的第一位法老名叫斯尼夫魯,他在階梯型金字塔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修建了第一座四棱錐型的金字塔,而他的兒子胡夫更是建造了至今發現的110座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由500萬塊巨石組成,平均每塊重2.5噸,最重的石塊超過了15噸,一共花費了20年的時間,每年動工人數超過10萬人,最終打造了這座高146.6米,相當于40層摩天大樓高度的巨型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不愧爲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不僅僅是因爲它的宏偉,更加考慮到它修建完成的時間是公元前2560年,此時許多文明還處于蠻荒時期。比如這個時候的中國就正處在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期,古埃及人便在非洲大陸上修建了這座當時世界上最高的人類建築,直到3076年後才被中國北魏時期修建的永甯寺塔147米(加上塔刹部分)的高度所打破。

吉薩金字塔群

胡夫的兒子雷吉德夫繼位後,將埃及的崇拜神從荷魯斯正式更改爲太陽神拉,此後太陽神祭司逐漸成爲了古埃及曆史上最爲重要的一個階層,並深深的影響到了整個埃及曆史的發展。另外,雷吉德夫還爲紀念他偉大的父親,他用胡夫的面容修建了著名的獅身人面像。

說到獅身人面像,最多的討論可能就是關于“到底是誰毀壞了它的鼻子”這個話題。目前有著好多種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就是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拿破侖軍隊進入當時屬于英國殖民地的埃及尋找英軍失敗,氣急敗壞的拿破侖剛好路過獅身人面像前,感覺它好像在向自己示威,于是命人用大炮轟爛了這座雕像的鼻子。

不過關于拿破侖這個版本,後來被證實是反法同盟故意捏造抹黑拿破侖的故事,其實獅身人面像早在中世紀時期,馬穆魯克雇傭兵進入埃及時就已經被毀。

另外,關于獅身人面像,在希臘人入主埃及後還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斯芬克斯,並賦予了它許多傳說,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斯芬克斯之謎”,或許大家小時候都聽過這個故事:

話說很久以前,這只名叫斯芬克斯的獅身女妖,守在一個王國的城門口,想要出城的人都必須回答上她的一個謎語,如果答錯就要被她吃掉,答對則可以出城,不過一直沒有人能順利答對出城,而斯芬克斯的謎語就是:“什麽動物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

大家知道正確答案嗎?這裏咱們就不再扯遠了,回歸到正題上。

獅身人面像

在雷吉德夫之後的埃及法老是他的弟弟哈夫拉,他在胡夫金字塔的一旁修建了埃及曆史上第二大的金字塔。雖然哈夫拉金字塔的高度沒有超過胡夫金字塔,但是因爲修築在高台之上,從視覺效果上顯得比胡夫金字塔還要高大。

在哈夫拉之後的法老門卡拉同樣也在胡夫金字塔的另一側修建了埃及曆史上的第三大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門卡拉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所在地是位于開羅附近的吉薩地區,因此被稱之爲吉薩金字塔群,成爲了今天去埃及旅遊必到的打卡聖地之一。

正所謂“奇觀誤國”,就因爲整個古王國時期,古埃及的曆任法老一登基就開始修建這些大型建築,導致國庫日漸空虛,人民也日益疲憊,這爲埃及曆史上第一次大混亂時代的到來埋下了伏筆。

古埃及的混亂時代和各種集團之間的鬥爭

在第三大金字塔的主人門卡拉死後,他的兒子謝普塞斯克在位時期,埃及內部的矛盾就已經開始初見端倪。

剛在上文中說過,自從雷吉德夫將太陽神定爲埃及主神後,太陽神祭司階層日益強大,開始和法老之間産生了許多利益矛盾。

古埃及的祭司和法老

謝普塞斯克爲了表示對祭司集團的反抗,甚至沒有在登基後沒有取“太陽名”,而且此時國庫空虛,謝普塞斯克放棄了修建象征太陽神的金字塔,從而修建了一座舊式馬斯塔巴墓。

而祭司集團爲了抗衡法老,開始聯合地方諾姆勢力,最終太陽神祭司烏瑟卡夫發動政變,推翻了第四王朝的統治,建立了埃及第五王朝。

烏瑟卡夫以太陽神祭司的身份登基後,修建了埃及曆史上第一座太陽神廟,此後第五王朝的曆代法老們也動用大量的勞力和財力去修建各種太陽神廟,這也讓太陽神廟的配套性建築——方尖碑,成爲了自金字塔之後的另一種古埃及代表性建築。

在18到20世紀時期,隨著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許多古埃及方尖碑被歐美國家拉回到自己國家去展覽,或者模仿古埃及方尖碑的樣式來修建新的紀念碑。

古埃及方尖碑

在烏瑟卡夫死後,他的兒子撒胡拉繼位後創建了埃及的第一支海軍部隊,派艦隊到索馬裏和巴勒斯坦這些地區建立了礦區和貿易點,將開采到的芳香樹脂、琥珀、長方木、綠松石等資源統統拉回到埃及,用于修築神廟和宮殿。

顯然第五王朝還沒有吸取到第四王朝滅亡的教訓,依舊頻繁的動用勞力和財力大搞奇觀建設,這更加削弱了法老自己的實力。

況且第五王朝祭司集團能夠政變成功,少不了地方諾姆的幫忙。所以在第五王朝建立後,諾姆勢力也跟著迅速上漲,許多地方貴族已經開始入職孟菲斯的皇宮,擔任法老身邊的高官,對埃及的政局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到了第五王朝最後一任法老烏納斯死後,由于沒有兒子,王位由他的女婿特提繼承,埃及曆史便進入了第六王朝。

但是這樣一來,由于王位正統性受到了質疑,這讓早已蠢蠢欲動的貴族們更加不滿。特提爲了保住王位,還娶了大貴族兼埃及宰相美列盧卡的女兒爲妃,又給許多諾姆貴族加以特權進行安撫。

古王國時期的埃及及其周邊民族

此後,第六王朝法老的實力呈肉眼可見的衰退,而貴族的力量開始超過法老,就比如美列盧卡的馬斯塔巴墓規格就超過了特提的金字塔,裏面的財富和裝潢更是甩法老金字塔幾條街。

此時的埃及,不僅內部貴族勢力威脅到王權統治,另外這個時候在埃及四周的遊牧民族也逐漸強大,不斷襲擾埃及邊境。

不過在第六王朝前期,法老還能勉強和諾姆貴族們形成平衡的局面,借助諾姆力量打退擾邊的遊牧民族,直到第五任法老佩皮二世在位時期,埃及法老才徹底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

說起佩皮二世,不得不提一下他保持的一個世界紀錄——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佩皮二世6歲繼位,活了100歲,整整在位94年,至今無人打破。

佩皮二世雖然活的久,但是作爲帝王有時候活的久並不代表是一件好事,因爲佩皮二世在位晚年,由于上了年紀,沒有心力去治理國家,很多事情全部都交由貴族去處理。

特別這個時候,南方的努比亞經常發生叛亂,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也經常襲擾邊境,而獲得法老授予全權的諾姆貴族們就以鎮壓叛亂爲名,肆無忌憚的招兵買馬擴充自己的實力,王權徹底被超越。

年幼的佩皮二世與其擔任攝政的母親

佩皮二世一死,他的兒子奈姆蒂姆薩夫二世剛一繼位就被諾姆們殺死,另立了佩皮的女兒尼托克麗絲爲埃及法老。

尼托克麗絲雖然是埃及曆史上的第一位女法老,但是她並不是自己想當法老,而是政治陰謀將她推上了曆史的舞台,所以在她繼位後,便想盡一切辦法爲哥哥報仇。

後來,尼托克麗絲修築了一座大型的地下聚會廳,在落成當天,她邀請了所有參加殺害他哥哥的貴族前來赴宴。

就在這些貴族們沉醉在晚宴中時,尼托克麗絲突然將水閘門打開,由于這是一座地下宮殿,河水一股腦湧入其中,淹死了全部來赴宴的人,完成了複仇,尼托克麗絲也自盡而亡。

但是由于被淹死的人全是地方大貴族,他們的子弟紛紛揭竿而起,整個埃及陷入了一片混亂,宣告了古王國時期走到了終點,埃及曆史進入了第一中間期(公元前2181-前2040年)。

第一中間期的南北對峙

這一時期,雖然皇族支系先後在孟菲斯舊都重建了第七和第八王朝,但是諾姆們各自爲戰,紛紛自立割據,法老早已名存實亡。

隨著軍閥混戰,人們逐漸意識到君權並非神授,法老也不是什麽太陽神之子,而是誰有實力就可以稱王稱霸。

在混戰中,赫拉克列奧波裏家族逐漸統一了北部三角洲和埃及中部,推翻了第八王朝,先後建立了第九和第十王朝。

不過,南方貴族們並沒有完全歸順北方政權,底比斯貴族提夫一世也在南方建立了第十一王朝,與北方形成南北對峙的局勢。

在近一百年的對峙過程中,較爲弱小的第十一王朝采取拉攏打壓的手段,逐漸瓦解了北方政權的統治,到了的第四任法老孟圖霍特普二世時期終于再次統一了埃及,曆史時間線便進入了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40年-前1786年)。

由于第十一王朝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地方諾姆采取拉攏政策實現的,所以在完成統一之後,這些諾姆貴族還擁有很強大的實力,經常以開國元勳的姿態來拒絕向王室納貢,甚至還會侵占相鄰諾姆的疆土,以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阿美涅姆赫特一世

所以在孟圖霍特普二世統一埃及後,加上他在內才共曆三任法老,共49年的時間,王位就被另外一個出身底比斯的貴族阿美涅姆赫特一世所篡奪,建立了第十二王朝。

阿美涅姆赫特一世在篡位之前,就擔任國家宰相和海軍統帥,是最有錢和最有勢力的諾姆貴族。

因此在他登基後,憑借其強大的力量開始整治各地諾姆,頒布了多項诏令,嚴格劃分了各諾姆的疆界範圍,嚴禁混戰和私鬥,並用武力打擊不向中央繳稅和抗令的諾姆貴族。

另外,爲了重新樹立“君權神授”的理念,他還將底比斯的主神阿蒙神逐漸擡高到和太陽神拉一樣的地位,稱自己的權力是阿蒙神給予的。

因此,在後來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阿蒙神和拉神逐漸融合成爲一體,變成了古埃及人崇拜的新太陽神——阿蒙-拉神。

古埃及的太陽神演變

通過這些手段,阿美涅姆赫特在埃及重新樹立了君主權威,但是爲了能更好的控制整個埃及,他放棄了南方首都底比斯,也沒有選擇北方舊都孟菲斯,而是將埃及中部的伊特塔威定爲了國家的新首都,以方便他巡行各地,監督南北各諾姆的動向。

新首都伊特塔威位于埃及法尤姆地區,當時這裏是一片沼澤地,鳄魚衆多,再往西部一點就是沙漠地區,人煙稀少。

所以,在十二王朝建立後的埃及君主們都致力于開發法尤姆地區,特別是第四任法老塞索斯特裏斯二世統治期間,在這裏修築了人類曆史上的第一條人工運河——優素福運河,將尼羅河水引到法尤姆,並修建了許多農業水利設施,讓法尤姆獲得了“埃及農倉”的美譽。而且到了兩千多年後,在羅馬統治時期,法尤姆地區仍然是羅馬帝國的糧食主要産出區。

正是由于埃及農業的興起,作爲法尤姆地區的鳄魚神索貝克也逐漸成爲了埃及神話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角色,還有原本掌管農業的富饒之神奧西裏斯也成爲了埃及神話體系中的冥界之王。

奧西裏斯的審判

所以,自從中王國時期開始,在古埃及就有傳說:人死後到了冥界需要奧西裏斯進行審判,審判方式就是將死者的心髒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上真理女神瑪特的羽毛,如果天平兩端平衡,就說明死者無罪,可以進入永恒的來世,如果天平兩端不平衡,那麽就代表死者生前作惡多端,無法獲得永生。

說完了埃及神話,咱們繼續說塞索斯特裏斯二世。在他統治期間,爲了修築各種水利設施所需要的礦石,塞索斯特裏斯又南征努比亞,將埃及疆域擴張到尼羅河第二瀑布,使得埃及財力再次變得雄厚富足了起來,第十二王朝也到達了鼎盛階段。

此後,隨著埃及奴隸制的蓬勃發展,舊貴族諾姆階級開始被新崛起的奴隸主所取代,而這個新的奴隸主階級被稱之爲“涅傑斯”,他們與諾姆的關系有點像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和他們卿大夫之間的關系。

在中國奴隸制發展的末期,卿大夫階級逐漸掌握部分農民爲他們耕種土地,來收取租賦,並不斷擴大力量,最後取代了舊的諸侯,比如韓趙魏三家都是晉王底下的卿大夫,田氏是姜齊的士卿,三桓也是魯國的公卿等等。

中國西周時期的等級制度

在埃及也一樣,只不過涅傑斯最終沒有完全蛻變爲地主階級,但在埃及曆史發展的過程中,他們也和中國的士卿一樣,推動了階層實力的轉換。

所以,當這批最有錢的新貴族崛起之後,法老在極力拉攏他們,讓他們爲自己效力,很多涅傑斯借此機會成爲了法老的大臣或者軍官,而舊貴族們感到自己地位不保,選擇極力的打壓涅傑斯階級。

另外,自十二王朝建立之後,曆任法老爲了強調自己的正統性,一直在樹立阿蒙神的權威,神廟集團的祭司階層也逐漸強大,參與到各種政治活動中。

因此,此時的埃及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各種勢力之間互相傾軋,導致王權逐漸衰落,各地方的舊貴族和新貴族們再次開始醞釀一次新的分裂陰謀。

到了第六任法老阿蒙涅姆赫特四世死後,由于只留下了一名年紀尚小的私生子,但在各種政治勢力的操作下,他的妹妹塞貝克涅弗魯繼承了王位,成爲了埃及曆史上的第二位女法老。

埃及第二中間期

在上一次,埃及第一任女法老尼托克麗絲死後,埃及就進入了第一中間期的大混亂時代,這一次也不例外,塞貝克涅弗魯在位三年後便去世,由于無嗣,他哥哥的私生子塞北克霍特普繼承了王位,便是埃及的第十三王朝。

十三王朝剛一建立,駐守在北方三角洲地區的將軍雅克比姆立即宣布獨立,以孟菲斯爲都,建立了第十四王朝。

除此之外,許多地方的貴族們也紛紛割據自立,與十三和十四王朝混戰在一起,埃及的曆史便進入了第二中間期(公元前1786-前1567年)。

就在埃及內部陷入分裂期間,由于內耗的關系,喪失了抵禦外族入侵的力量,這讓處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遊牧民族找到了機會。

公元前1674年,一群來自西亞的遊牧民族成功入侵埃及,占領了東北部地區,並先後在這裏建立了第十五和十六王朝,而這群遊牧民族被稱埃及人之爲“喜克索斯人”,意爲“外族統治者”。

喜克索斯人

由于喜克索斯人本就是遊牧民族,戰爭成本自然比農業民族出身的埃及人要低得多,而且喜克索斯人善于馭馬,是最早使用馬拉戰車的民族之一,其軍隊的速度和靈活性都遠遠超過了以步兵爲主的埃及軍隊。

因此在喜克索斯人的武力碾壓下,南方的十三王朝成爲了其傀儡,十四王朝也被擠壓到西北邊境,甚至最後被滅國。

到了公元前1650年,南方阿拜多斯的貴族爲了反抗外族統治,起兵推翻了作爲喜克索斯人傀儡的第十三王朝,取而代之的就是第十七王朝。

但是根據近代的考古發現,其實十七王朝最初的幾位法老都是喜克索斯人的封臣,依舊是喜克索斯人的傀儡,只是到了第十七王朝最後的三位法老統治時期,才正式和喜克索斯人撕破臉破,開始反抗鬥爭。

在十七王朝的最後一個法老卡摩斯在位期間,北伐戰爭即將取得勝利,不過卡摩斯卻英年早逝,沒能等到這一天,最終由他的弟弟雅赫摩斯一世驅逐了喜克索斯人,實現了埃及的重新統一。

第十七王朝的崛起

因此,雅赫摩斯也被曼涅托算作了第十八王朝的建立者,古埃及的曆史就進入了其最輝煌、最強大的一個曆史時代——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

古埃及的鼎盛時代和宗教改革運動

埃及人在趕走了外族統治者之後,也繼承和吸收了喜克索斯人的各種先進技術,比如馬拉戰車、複合式強弓和青銅盔甲等等,對埃及的軍事發展産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正是因爲軍事上的改良和國家的重新統一,埃及人在複國鬥爭的後期就逐漸轉變成爲了對外侵略和擴張。

十八王朝自第一任法老雅赫摩斯開始,他就以追擊喜克索斯人爲由,打進了巴勒斯坦地區,他的兒子阿蒙霍特普一世在位時期又向西邊的利比亞和南邊的努比亞用兵。

阿蒙霍特普一世死後,由于沒有兒子,他的女婿圖特摩斯一世繼承法老之位。

而圖特摩斯一世原本就是將軍出身,所以特別會打仗。在南方,他將埃及疆域擴展到尼羅河第三瀑布,在東北方,他與西亞強國米坦尼爭奪敘利亞地區,並成功控制了這裏。

圖特摩斯一世

從此之後,埃及掌控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將近一百多年的時間,而且他爲了紀念在西亞的勝利,還在幼發拉底河邊樹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寫著“他使埃及的領土擴大到了太陽能照到的地方”,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武力和埃及軍隊的強大。

也正是圖特摩斯一在軍事征服上的勝利,洗刷了埃及人被外族統治一個多世紀的屈辱曆史,重新鼓舞了古埃及人的鬥志,使得十八王朝時期的埃及成爲了一個軍事主義國家,爲之後埃及大帝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而且,圖特摩斯一世還是第一個葬在帝王谷的法老。

帝王谷位于底比斯不遠處的一片無人區,圖特摩斯之所以在這裏修建陵墓,是因爲自中王國後期開始,盜墓賊猖獗,許多古王國時期的法老金字塔都遭到了偷盜。

于是從圖特摩斯開始,之後數個王朝的法老們都會選擇在帝王谷修建底下墓穴,不再修建高聳的金字塔。而且在陵墓完工後,參與施工的所有人員全部都要進行陪葬,法老也會派重兵把守帝王谷,以防止盜墓賊的光顧。

帝王谷

圖特摩斯一生創下了許多豐功偉績,但是在晚年選擇繼承人的事情上卻犯了難。因爲他的王位是繼承嶽父阿蒙霍特普一世而來的,所以理應由他和王後所生的兒子來繼承王位,雖然圖特摩斯和王後生下了兩男兩女,但是兩個兒子卻早夭,王位只能傳給側妃所生的圖特摩斯二世。

因此,在圖特摩斯二世繼位後,正統性明顯不足,所以二世娶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也就是阿蒙霍特普一世的親外孫女哈特謝普蘇特,以此來加強自己的正統性。

而哈特謝普蘇特是一個非常有政治頭腦的女性,二世自己又體弱多病,經常讓王後代替自己管理國家,這就有點類似于中國的唐高宗和武則天“二聖同朝”一般。

哈特謝普蘇特也和武則天一樣,通過各種手段,慢慢的取代了自己丈夫,成爲了國家的實際統治者。

二世和哈特謝普蘇特只生育了一個女兒,在二世死後,王位就傳給了妃子所生的圖特摩斯三世。

這個時候三世年紀尚小,哈特謝普蘇特便以繼母的身份進行攝政,最後直接宣布自己成爲埃及的新法老。

哈特謝普蘇特

一是因爲哈特謝普蘇特的王位是篡來的,並不合法,二是因爲古埃及傳統,對女帝女王存在著一定的抗拒性。

在中國的武則天曾經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對待這兩個問題,武則天一邊采用酷吏打壓質疑聲,一邊又通過擡高佛教地位,以自己的長相爲藍本修建了大量佛像來樹立權威和正統性。

哈特謝普蘇特的做法也和武則天一樣,除了控制朝政之外,她聲稱自己是太陽神的女兒,也是大興土木修建太陽神廟,並在許多雕塑中,她還命令工匠將她的樣子雕刻成留有胡須的男性模樣。

哈特謝普蘇特和武則天相像的地方非常之多。比如武則天治國時期素有“貞觀遺風”,在國家內政和經濟建設上抓的挺好,但在軍事上明顯不足,丟失了大量土地,國土面積大幅度縮水。

哈特謝普蘇特統治埃及期間,也是把埃及的內政和經濟搞得很不錯,但是在軍事上卻頻繁失敗,兩河流域地區逐漸被米坦尼王國占領,邊境上面極不穩定。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許多大臣以“女人誤國”爲由,在公元前1485年爆發了一場埃及版的“神龍政變”,執掌國家二十多年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就此在曆史上消失,她的繼子圖特摩斯三世重新登基爲王。

圖特摩斯三世

圖特摩斯三世被譽爲“古埃及的亞曆山大”和“古埃及的拿破侖”,光聽這兩個稱號就知道他特別會打仗。

在他即位後,立即對米坦尼展開了反攻,對西亞進行了17次遠征,成功的控制了兩河流域地區,強極一時的米坦尼放棄了對敘利亞地區的宣稱,轉而和埃及結盟。

面對埃及的崛起和軍事征服,西亞諸國受到了極大震動,許多國家紛紛表示友好,主動成爲埃及盟友或者附庸。比如同爲四大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這個時候因爲畏懼埃及,國王還將自己的女兒送給了圖特摩斯三世爲妃。

而在南方,三世如同埃及的許多法老一樣,有事沒事就喜歡欺負努比亞人,將埃及的南方疆域擴展到了尼羅河第四瀑布以外的地區。

至此,古埃及的疆域到達了最大化,大量的財富和勞動力隨著征服和擴張不斷的湧入埃及,使得第十八王朝成爲了古埃及31個王朝中,存在時間最長、版圖最大、國力最強盛的一個朝代,因此十八王朝也往往被冠以“埃及帝國”之稱。

埃及第十八王朝時期的版圖

對外擴張雖然給埃及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和奴隸,但是這些戰利品大多數卻被奉獻給了神廟。因爲在古埃及的傳統中,每一次戰爭的勝利,法老都會視作是神靈保佑的結果,所以每打一次勝仗,都會在神廟刻碑贊頌太陽神,並將大部分戰利品送給神廟祭司。

這讓太陽神祭司集團的勢力變得越來越強大,成爲了埃及帝國中地位最高和最富有的一群人,許多埃及平民也會將祭司們視作爲國家變強盛的原因所在,因此阿蒙神廟集團的權勢逐漸超過了法老。

在圖特摩斯三世的孫子圖特摩斯四世在位時期,他就發現了這種政治的不平衡現象。于是在一次遠征西亞的軍事勝利後,他並沒有將戰利品贈給阿蒙神廟,而是將勝利歸之于另外一個古老的太陽圓盤神——阿吞神,以通過這種方式重新提拔一個新的祭司集團,來取代強勢的阿蒙神集團。

圖特摩斯四世的兒子阿蒙霍特普三世繼位後,他也繼續執行父親的“削神政策”,不僅拒絕了阿蒙神祭司爲他挑選的王後,還選擇了一個信仰阿吞神的女子爲妻,又在底比斯給阿吞神修建神廟,並將阿吞神的名字用來命名他的法老衛隊。

阿吞神的形象直接爲太陽,而不在是人形模樣

而且阿蒙霍特普三世在培養自己的繼承人時,就讓信仰阿吞神的妻子從小給太子阿蒙霍特普四世灌輸新的理念。

阿蒙神廟集團爲此也展開了反攻,用盡一切辦法阻止太子繼位,相反這讓阿蒙霍特普四世更加痛恨阿蒙神祭司,更加堅定了他要剔除阿蒙神的決心。

公元前1353年,阿蒙霍特普四世正式繼位,宣布放棄了他這個寓意爲“阿蒙神仆人”的名字,而將自己的名字改爲了“埃赫那吞”,寓意爲“阿吞神的光輝”,在埃及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史稱“埃赫那吞改革”。

埃赫那吞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遷都。之前在上文中說過,阿蒙神原本是底比斯的地方神,是因爲第十一和第十二王朝的建立者都是來自底比斯的貴族,特別是在第十二王朝時期,法老爲了重塑君權神授理論,將自己的合法性歸功于阿蒙神,逐漸的阿蒙神和太陽神拉融爲一體,成爲了新的太陽神,而底比斯作爲阿蒙神的誕生地,自然是其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地方。

所以,埃赫那吞將首都遷到了埃及中部的阿馬爾那,並改名爲“埃赫塔吞”,寓意爲“阿吞的視界”,並在這裏大興土木開始擴建新都。

埃赫那吞

埃赫那吞的第二步就是拉攏支持者,特別是軍事貴族涅木虎的支持,涅木虎階層是埃及的中小奴隸主,埃及主要軍隊來源就是依靠涅木虎的支持,他們爲埃及的擴張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得到的戰利品卻大多被賞賜給了神廟祭司,因此這些軍事貴族們也是對神廟祭司懷恨在心。

在埃赫那吞准備好了上兩步之後,就開始在全國搗毀阿蒙神廟,沒收各地神廟財産,又在各地興修阿吞神廟。

而阿蒙神廟集團也不是吃素的。一方面他們扣留住了埃赫那吞的母親,並用太後的名義宣布埃赫那吞的改革無效。另一方面他們又暗中鼓動西亞屬地造反,給埃赫那吞施壓。

埃赫那吞爲了全身心的應對國內的改革,放棄了對西亞地區的控制,但正是因爲他的這個錯誤抉擇,導致了改革運動的失敗。

因爲放棄對西亞的軍事征服,導致軍隊沒有戰利品,更加得不到賞賜,許多涅木虎紛紛背離了埃赫那吞而去,極大的削弱了改革的力量。

另外,在改革的十多年間,埃赫那吞激進的破壞阿蒙神廟,沒收到的財産又被拿去擴建新首都和修建阿吞神廟,導致民生怨道。而且埃及老百姓就信仰的是阿蒙神,都不願意去破壞阿蒙神廟,更不願意去修建阿吞神廟。

赫梯帝國的崛起

到了後來,西亞地區徹底失控,埃及的許多附庸被新崛起的赫梯王國所威脅,這些小國王公們紛紛向埃及求救,但全部被埃赫那吞拒絕,導致赫梯占領了敘利亞大片領土,埃及帝國的威望也隨之大減,改革內部開始出現了動搖,埃赫那吞的王後、女婿等人紛紛離開了他,加入了阿蒙神集團一邊。

最終,埃赫那吞在位17年後去世,他的繼承人圖坦卡吞宣布恢複阿蒙神信仰,並將名字改回圖坦卡蒙,埃及的宗教改革運動徹底失敗,許多之前參與改革的涅木虎和王族都被清算,阿蒙神廟集團的勢力相反變得更加強大。

而新繼位的圖坦卡蒙當時才九歲,在位十年就去世了,雖然他在曆史上基本上沒什麽大的作爲,也沒能扭轉江河日下的埃及帝國,但是他的名字在考古學界卻很出名。

因爲著名的“法老詛咒事件”就是他墓室口刻著的神秘咒語,曾參與對圖坦卡蒙墓考古挖掘的工作人員,許多人都在之後的幾年中意外身亡,這一事件至今在網絡上依舊還是衆說紛纭,無疑給埃及曆史又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

另外,就是在他墓葬中挖掘出來的“黃金面具”,現在已經成爲了各種關于埃及曆史介紹時必備的插圖之一,其出名程度堪比金字塔。

圖坦卡蒙黃金面具

在圖坦卡蒙19歲匆匆去世之後,由于沒有子嗣,而之前許多王族又因爲宗教改革事件被清算,導致十八王朝到這裏就絕嗣了。

圖坦卡蒙的王後便成爲了國家的暫時攝政者,但這位寡後卻幹了一件蠢事,他沒有經過和埃及朝臣的商量,便寫了一封信給赫梯國王,讓赫梯國王派一名王子來埃及與她完婚,並許諾兩人生下的兒子將作爲埃及未來的新法老。

本來赫梯王國趁埃及衰落之際占領了敘利亞,又吞並了許多埃及屬國,埃及大臣們早就把赫梯視爲宿敵。

當王後做的這件事情被大臣們知道後,群情激憤,赫梯王子剛到埃及就被衆大臣們給殺死了。至此,埃及和赫梯正式展開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爭霸戰爭。

後來,埃及的宰相阿伊被選爲新的法老,但阿伊在位四年後去世,王位傳給了他的女婿兼埃及大將軍的霍倫海布。

霍倫海布在位期間,將首都從底比斯遷到了距離西亞更近的孟菲斯,並以商貿形式,重新取得了與西亞屬地的聯系,與赫梯的戰爭也取得不少勝利,收複了許多失地。

霍倫海布墓中的戰爭壁畫

而且霍倫海布還是一個堯舜式的人物,他沒有選擇自己的親屬作爲繼承人,而是選擇了跟著自己征戰多年,此時正擔任國家宰相的拉美西斯爲繼承人。

公元前1295年,霍倫海布去世,他的欽定繼承人拉美西斯一世正式登基,古埃及也迎來了其最後一個輝煌時代——第十九王朝。

古埃及的最後輝煌和衰落

雖然,拉美西斯一世被視爲第十九王朝的開創者,但其繼位時年事已高,在位不到兩年便去世,而他的兒子塞提一世統治期間,埃及曆史便進入了文化大爆炸時期。

著名的卡納克阿蒙神廟中的多柱庭就是從他在位時期開始修建的,而且他的陵墓是帝王谷中最具有藝術的一座,整個墓室的牆壁和天花板布滿了壁畫,裝飾非常華美。

另外,塞提一世除了在文化上留下了許多奇觀外,在與赫梯的戰爭中也逐漸掌握了主動權,爲他的兒子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的決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卡納克神廟的多柱庭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曆史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因爲他從小跟隨父親南征北戰,而且文武雙全,更要緊的他還是一個超長待機選手,23歲繼位,在位67年,一直活到了90歲才去世。

也因爲在位時間長,所以修建了許多著名的奇觀建築,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被稱之爲“拉美西斯宮”的阿布辛貝神廟,成爲了今天去埃及旅遊必到的一個景區。

另外,在他在位初期,他親自指揮埃及軍隊與赫梯之間展開了一場著名的戰鬥——卡叠什戰役。

當時拉美西斯二世爲了解決西亞問題,組建了一支四個軍團共三萬人的遠征軍,計劃在敘利亞邊境集結,而赫梯國王穆瓦塔魯也組建了一支兩萬多人的大軍與埃及決戰。

當赫梯軍隊到達敘利亞的卡叠什城附近就埋伏了起來,靜待埃及軍隊的到來。明顯赫梯國王“讀過《孫子兵法》”,懂得“兵者,詭道也”的道理。

穆瓦塔魯故意派出兩個細作讓埃及軍隊抓住,告訴拉美西斯二世說:赫梯軍隊還在離卡叠什很遠的地方。

阿布辛貝神廟門口的巨型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拉美西斯二世果然中計,還沒等到其他三個軍團的到來,他便率領嫡系的一個軍團開赴卡叠什,打算搶先奪下這座前頭堡壘,再會合另外三個軍團。

結果剛到達卡叠什,拉美西斯就被赫梯軍隊包圍,法老軍隊幾乎被全殲,拉美西斯情急之下讓部隊丟棄辎重物資,赫梯士兵忙于搶奪財物,才使得他幸免于難,最終逃了出來的拉美西斯二世彙合另外三路大軍打敗了赫梯軍隊。

這場戰爭,雙方損失慘重,埃及也只是以慘勝收場,從此之後雙方都無力再戰。

而在戰後沒多久,赫梯老國王穆瓦塔魯去世,新王哈吐什爾繼位後主動向拉美西斯二世抛出橄榄枝,雙方在公元前1258年締結了和約,並將和約內容用兩國文字分別刻在兩塊銀板上面,史稱《銀板和約》。

《銀板和約》在世界曆史和國際關系史上意義重大,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兩個不同地區的強國爲了爭奪境外霸權和劃分勢力範圍進行的交涉,標志著西方條約體系的前身。

殘存的赫梯版《銀板和約》

所以,一些學者認爲西方條約體系自誕生開始的《銀板和約》,標志成熟階段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詳情內容請參考德國篇和奧地利篇),以及構成當今世界格局的雅爾塔-波茲坦條約體系等等都是建立在強國均衡基礎之上的産物,由此提出了人類急需探討一條更加公平合理的構建世界秩序的方式方法。

咱繼續說回埃及曆史這一邊。雖然埃及和赫梯通過談判和條約的方式,在敘利亞地區劃分了各自的勢力範圍。但是曆史的車輪依舊滾滾向前,在拉美西斯二世去世後,一群早期的希臘人、腓力斯丁人、西西裏人等海上民族,不斷襲擊地中海東岸地區,搶奪這些地方的財富和奴隸。

赫梯最終在海上民族的打擊下,逐漸衰落,最終被另外一個西亞強國亞述所取代。而埃及也在海上民族打擊下,喪失了對巴勒斯坦地區的控制,而且十九王朝末年又再次陷入了王權和神權的鬥爭中。

在埃及統治集團內部一片混亂的時候,底下的人民和奴隸也爆發了起義,史稱伊蘇爾大起義,同時曾經被埃及人奴役的敘利亞人也發起反抗,反抗大軍還一度打進了埃及腹地,在各種混亂中,埃及第十九王朝最終宣告覆滅。

古埃及的戰爭壁畫

雖然十九王朝結束了,但是許多貴族一直在招兵買馬鎮壓這場大起義,一個名叫塞特納赫特的將軍最終掌控了局勢,並趕走了敘利亞人,建立了第二十王朝。

或許此時衰落的埃及法老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迷弟,又或許是對拉美西斯統治時期的懷念,整個二十王朝的衆多法老都取名叫做拉美西斯,因此這個王朝又被稱之爲“拉美西斯時代”。

不過埃及再也沒有回到拉美西斯的時代,而是繼續在各種內部鬥爭和外族入侵之下不斷衰落,第二十王朝也只存在了一百多年,就因爲王權和神權的矛盾,最終被太陽神祭司赫裏霍爾所篡權,結束了其統治,埃及的曆史便進入了黑暗時代——後埃及時代,也被稱之爲第三中間期(公元前1085-前332年)。

在後埃及時代,一共誕生了十個王朝,期間除了埃及人自己建立的許多短命王朝外,還有利比亞人建立的第二十二王朝,努比亞人建立的第二十四、二十五王朝,波斯人建立的第二十七、三十一王朝等等,而且許多整個王朝是處于並立局面,整個埃及在這一時期簡直混亂不堪。

後埃及時代早期階段

直到亞曆山大大帝到來之前,古埃及的曆史幾乎沒有什麽再值得詳細敘說的地方。另外,由于篇幅有限,古埃及的曆史就爲大家說到這裏。

關于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是如何在埃及建立的統治?曆史上著名的埃及豔後、十字軍克星薩拉丁、埃及國父納賽爾等人有著哪些精彩的故事?咱們在下一期內容中再爲大家一一道來!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