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北京城守不住了,崇祯皇帝爲何不南遷呢?

學典曆史 2024-04-07 22:12:14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自此,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在此之前,崇祯明明有機會跑到南京去再圖複興,可他爲何不去呢?

其一、堅守祖訓

明成祖朱棣是位馬上天子,他將國都遷到北京,就是爲了親自守護邊境地區,實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因此,崇祯不敢輕易違背祖制,所以並沒有南遷。

其二、愛面子

在崇祯的腦海中,曾經浮現過想跑的念頭。但是他特別愛面子,怕被後人唾罵。爲此,崇祯還專門去求過大臣,希望他們上書南遷,然後他再同意一下就可以;沒想到這些大臣絲毫不給崇祯面子,非要留守北京城。即便崇祯想跑,也跑不了了。

其三、有過類似的曆史經驗教訓

在曆史上,有過皇帝棄城逃跑的案例,那便是唐宣宗李隆基。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匆匆逃往四川避難;結果後來其子唐肅宗李亨就自己登基稱帝了。安史之亂勝利後,太上皇李隆基被接回長安,手中的權力也失去了。

慘痛的曆史經驗教訓還曆曆在目,崇祯擔心南下之後失去大權,又或者說大軍途中被部下要挾;考慮再三,崇祯放棄了南遷。

除此之外,文官集團已經在這裏紮根了,生意與人脈都在這裏,他們不願南下;崇祯已無能力號令他們。

崇祯的這種“想走卻又走不了”的矛盾性格,耽誤了他跑路的最佳時機;最終索性不跑了,直接選擇與北京城共存亡。崇祯年間的無奈,注定了他的結局會以悲劇收場。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