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發力優化財政支出

經濟日報 2024-05-07 19:40:17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明顯,但財政運行仍處于“緊平衡”狀態。在收入總盤子受限的情況下,財政要在促進經濟恢複、穩定市場預期、改善民生福祉、激發創新動力、防控政府債務風險等多目標下尋求平衡,必須在持續優化支出結構上下功夫。這既是強化財政資源統籌、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財政管理法治化、科學化、標准化和規範化,更好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的關鍵所在。

在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中央財政本級支出占比長期低于15%,大量資金轉移支付給地方政府使用,這樣雖然有利于調動地方積極性,但可能導致資金安排“撒胡椒面”、支出績效不高,甚至形成低效重複建設。今年中央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8.6%,強調要集中財力保障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做到“大錢大方,小錢小氣”。從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視角來看,適當提高中央本級支出占比,有利于增強中央的資源統籌能力,打破資源要素流動的區域壁壘,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全國“一盤棋”。政府要在財政資金使用上發揮主導作用,特別是在涉及整體國家安全和流動人口基本權益保障等方面承擔更多支出責任,從而更好處理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避免財政資金的低效支出。

針對財政投入長期存在“重基建投資、輕社會服務”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財政在投入重點上逐步從物轉向人。2023年,我國在財政收入增長受限、收支持續緊平衡的背景下,切實保障“國之大者”,持續加大對教育、科技、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其中70%以上用于民生。“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相關支出規模位居最前列,且保持明顯增長態勢。科技支出達10567億元,較2018年增長近30%。從2024年一般公共預算安排來看,教育支出達42906億元,仍位列各項支出之首。另外,財政科技支出較去年實際執行數增長7.9%,將主要聚焦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和發展,著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接下來,應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和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財政政策重點也要逐漸從重投資向消費與投資並重轉變,進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在優化財政支出的主體構成和領域構成的基礎上,還要對支出方式的組合進行合理配置。今年以來,爲應對更趨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適當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切實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在保持政府總體杠杆率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繼續安排適當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保持基本不變,但均衡性轉移支付達2.57萬億元,同比增長8.8%,相應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安排。

未來,隨著減稅降費力度逐年加大,財政收入對支出的支撐力度會進一步降低,有關部門要調動其他方面資源或增加債務、使用結余、加大國企利潤上繳等舉措彌補財政收支缺口。在國債方面,要在全國人大審查批准的國債余額限額內靠前安排發行,切實用好相關國債資金。連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通過多種支出方式的有效組合,對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推動高質量發展形成更加精准有力的財政支持。(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 琦)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