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和永璘都是令妃所生,乾隆爲何沒選永璘做繼位人,他結局如何?

聞學天史 2024-02-28 21:33:35

勝者王侯敗者寇,因爲權力,政鬥,帝王家的人幾乎都逃不過這個魔障,但乾隆的最小兒子愛新覺羅·永璘卻幸運逃出。

永璘生于乾隆三十一年,是乾隆第17個兒子裏,歲數最小的一個,永璘出生時母親魏佳氏年40,彼時乾隆皇帝年已56歲。

之前看過宮廷劇《還珠格格》都知道,大明湖畔奇女子夏雨荷,紫薇的生母,是乾隆最愛之一,而在宮中最受寵愛的便是令妃,這個令妃正是永璘的母親魏佳氏。所以,永璘是乾隆皇帝最小幺兒,天下父母都愛幺兒,即使身爲皇帝也概莫能外,而且還是他最愛的妃子所生,更是受到乾隆皇帝的各種寵愛。

乾隆後宮三千佳麗,可以說只寵愛于令妃一身,令妃共爲乾隆生下了四子二女,因爲有兩子夭折,最終只有兩子兩女存活,兩子是嘉慶皇帝永琰與幼子永璘,兩女是固倫和靜公主、和碩和恪公主,令妃一生所生育子女的數目在清朝,可以說是排到首位的。

乾隆皇帝對于永璘是如此的溺愛,讓 哥哥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曾一再稱其父過于寵愛弟弟永璘,通常,在帝王權勢的這種關系下,難免會産生政鬥,那麽,爲何永璘又幸運地避開這場原本會發生的政鬥命運呢?

永璘不愛江山只愛豪宅,巧妙地避開了原本會有的一場政鬥

乾隆皇帝在位後期,儲位一直未定,其實只有4個成年兒子還活著,因此乾隆在選擇兒子作爲儲君的人也就這四個,同母的就有永琰和永璘,都占了兩個名額了。

雖然說滿人是在馬上打天下的,但是好像乾隆這幾個兒子都不擅長騎射,皇八子永璇品行太差,經常被乾隆訓斥,皇十一子永瑆是重文輕武,書法特別著名,但騎射不及格。所以乾隆把繼承的就全放令妃這倆兒子身上了。

但這兩兒子也不算是很優秀,平平庸庸,文和武都還算是及格,永璘既不肯用心讀書,又對滿人騎射方面毫無興趣,處處遊蕩、尋事生非,在兄弟當中給人感覺最不靠譜的一位,盡管如此,乾隆帝依然喜愛這個幺兒。

雖說永璘無心儲位,但自己對理想定位還是有的,大臣們曾私下向永璘提議讓他參與儲位的爭奪。可永璘卻是不屑地對大臣們說:“江山社稷對我而言太沉重了,我這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能有像和珅一樣“豪宅”,也足矣了!”

這要是換當年康熙皇帝的“九子奪嫡”的其中一位皇子,隨便撈一個出來都能壓倒他們四個。大約,在大清除了乾隆“荒唐”弟弟弘晝外,也就只有永璘這樣“只愛豪宅不愛江山”的皇子了,乾隆雖然對他寵愛有加,但因爲他這樣玩世不恭的心態,覺得哥哥永琰更靠譜,更穩重些,所以乾隆帝才把皇位傳給哥哥永琰的。

爲何永璘這麽羨慕和坤呢?都知道在清朝不管是官員還是皇子俸祿都很低,就說雍正皇帝,當年還是雍親王的時候也是過得摳摳搜搜的,別說永璘只是一個貝勒了,當年乾隆分府的時候,給他一個當鋪,價值也只有4萬兩銀子,你再看看和坤上億家産,永璘能不羨慕他嗎?

然而,也正是永璘的這句話,表態自己無心皇位,讓哥哥嘉慶徹底放松了對這個胞弟的戒心。這樣一來,永璘也獲得了哥哥嘉慶皇帝恩寵一輩子,可謂是一勞永逸。

永璘如願以償住進了和珅的府邸

永璘的任性,跟他叔叔的弘晝差不多,都是爲了在皇權面前“保命”。令妃、乾隆皇帝相繼去世後,哥哥嘉慶帝便開始接替父母繼續給予弟弟永璘極致寵愛。話說哥哥嘉慶寵愛這個弟弟到什麽程度呢?

和珅倒台後,嘉慶帝果然將和珅的府邸賜給永璘,滿足他的理想願望,都知道,這和珅是乾隆最寵愛的重臣,但凡乾隆在世,盡管對永璘十分寵溺,但和珅的府邸無論怎麽也落不到永璘手上的,所以永璘這一理想願望也只能懸在半空中。

嘉慶4年,是嘉慶帝正式得到親政的第一年,嘉慶帝剛掌權,別提多開心,新官上任三把火,直接將和珅留全屍處死了。隨後,他和弟弟永璘倆人開開心心,一起瓜分了和珅家的財産,並且將和珅的宅邸賞賜給永璘作王府,讓他的“美夢成真”!

要知道和珅在當時可是億萬富翁啊,等于永璘不費吹灰之力,一口氣就得到了和坤的一半財産,可以說,永璘得知後自是欣喜如狂,這願望親哥終于幫他實現了,有親哥如此,夫複何求!此後,永璘便開始住在他的慶王府的“豪宅”裏享受著“混吃等死”的理想型舒坦日子,對于他沒有什麽雄心壯志的選擇,哥哥嘉慶帝也只好無奈搖頭作罷。

話說,即便永璘有功建立業的雄心壯志,這個文不通詩文,武不善騎射,還一直被爹娘、哥哥寵溺的纨绔也幹不出什麽功業來吧。“慈父多敗兒”就是說永璘這樣的人了,永璘是被爹媽寵壞的皇子代表,但他雖頑劣,但沒有做過什麽大錯之事。不過雖說永璘沒犯什麽大錯,但在小處也是不斷亂了分寸,讓哥哥嘉慶皇帝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永璘雖說小處經常“沒分寸”,但最終也得到了平安和善終

在嘉慶在位期間,永璘也是辦一些沒有分寸,不靠譜的事情。

永璘最典型“沒分寸”的一次,在某一天,他在皇宮四處遊蕩時碰見了皇後,即永璘的皇嫂。據說,那天永璘看到皇嫂經過,他突然興起戲弄皇嫂,竟拿無矢之箭瞄射皇嫂來取樂。

這件事,如果哥哥永琰追責的話,往大來說是在調戲皇嫂重罪,往小來說就是無臣禮。皇後委屈告訴嘉慶皇帝了,可哥哥永琰並沒有太在意,只是寬慰皇後說了句:“你這小叔就是跟你開玩笑的呢!”既然嘉慶帝都這麽說了,皇後也只好作罷了。

嘉慶五年,永璘還辦件“沒分寸”的事,那就是給養母私辦壽辰。

永璘生母令妃過世後,永璘還很小,于是乾隆把他交給了穎貴妃巴林氏撫養,一生無所出的穎貴妃對永璘疼愛有加,因此永璘對她也分外敬重,永璘視她如親媽。

在穎貴妃70大壽時,作爲養子的永璘肯定需要表示孝心,永璘覺得這是家事,並未奏明哥哥嘉慶皇帝的情況下,便私自大張旗鼓地給自己養母辦了70歲壽辰,估計收了不少份子錢,好嘛,哥哥永琰覺得這麽快就不把我當自家人了,那我也不把你當弟弟,結果導致嘉慶將他趕出了乾清門,不過,這也只是嘉慶帝對其略施小懲罰而已。

嘉慶二十一年,永璘又幹了一件非常“荒唐事”。

永璘把奏折直接交給了大內奏事太監。清制,在京人員上奏折需在“禦前聽政”時直接交給皇帝。非在京人員上奏折,由內廷奏事處傳達外奏事處,外奏事處轉交皇帝。永璘這種行爲,很明顯是不合制度的,不符合清制上奏的程序,嘉慶帝得知後雖啼笑皆非,但卻也只對弟弟永璘罰俸祿了之。

關于這類沒有分寸的事兒,永璘幹過的還真不少,但哥哥嘉慶對這個弟弟永璘的愛,超乎尋常,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幹的這些事,每每事後都因爲哥哥嘉慶帝的庇佑,才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只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了了事。

嘉慶二十五年,一心只想享樂的永璘生命垂危,這年,他才55歲,嘉慶親自登門探望。胞弟的病急壞了嘉慶,于是嘉慶皇帝竟違祖制破格將無功勞的弟弟永璘,晉封爲了慶親王,想用“沖喜”讓弟弟的病痊愈,可惜,這樣的恩寵,始終改變不了胞弟永璘的命運,永璘于1820年便撒手人寰。

永璘去世後,他的谥號是“僖”。僖字,小心畏忌,質淵受谏,才能平庸,有罰而還,剛克有過,無上進心,小心恭慎,一生無功無過。僖是對其最恰當的定義。

縱觀永璘的一生,雖然才智平庸,沒有什麽功業,但能在乾隆朝晚年巧妙避開政鬥,在嘉慶朝得到哥哥的庇護,安穩度過余生,並且還實現生平最大的理想。總得來說,永璘的命運還算很不錯的,過得“混吃等死”的舒坦日子,享盡榮華富貴,也沒有受過他的皇帝哥哥的排擠,在封建帝王家,做到永璘這般,未嘗不是人生贏家。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