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號航天員確定,此前爲何進入待命狀態?和能量餐同爲應急

謙奇評論 2024-05-10 18:48:50

距離神舟十八號發射成功,已經過去了十幾天,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

其實發射神舟十八號的時候,神舟十九號也已經做好了發射准備,處于待命狀態。

另外,按照楊利偉接受采訪時透露的消息,執行神舟十九號任務的航天員人選早已確定,不過出于保密需要,並沒有透露具體名單。

很多人就有疑問了,爲什麽神舟十九號在發射神十八的時候就做好了准備?

其實神舟十九號飛船之所以處于待命狀態,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

如果我們的空間站或者飛船遭到了嚴重的威脅,航天員可能遇到危險,那處于待命狀態的神舟十九號飛船就會發射升空,去太空中把航天員接回來。

自從我們擁有天宮空間站後,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飛船就采用了“發一備一”的模式。

比如此前在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七號之際,神舟十八號飛船也早已嚴陣以待,進入“待命救援”的緊急狀態。

這一舉措旨在應對潛在的特殊狀況,確保我國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充分展現了我國在航天任務中“未雨綢缪”的明智策略。

若不做這樣的准備,後果不堪設想。

曆史上,國際空間站就曾遭遇過類似的危機。在一次太空飛行中,由于太空微粒的意外撞擊,飛船受損嚴重,導致無法按照既定計劃返回地球。

面對這一突發情況,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們只能被迫在太空中延長停留時間,直到地面研究團隊准備好新的飛船,並將其發射至深空,才最終將他們安全接回。

我們都知道,在載人航天領域,任何的疏忽都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因此,神舟飛船的“待命救援”狀態不僅是對航天員生命安全的負責,更是對我國航天事業嚴謹態度的體現。

下面舉個例子,比如當前太陽活動很頻繁,這些現象對在地面生活的人類影響雖然不大,但是外太空輻射很強,有可能會對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葉光富、李聰、李廣蘇3人造成一定不利的影響,爲了以防萬一,做好“待命救援”等准備就很重要,一旦有意外,就可以把他們接回來。

至于地磁暴對于航天器的影響,具體來說,地磁暴會加劇地球高層大氣微粒運動,導致外太空空氣密度增大,影響近地軌道航天器的飛行。

這些航天器的速度一旦下降,軌道高度也會隨之降低,可能引發更大阻力,甚至導致部分航天器墜入大氣層燒毀。

但我們也無需過度擔憂,因爲我國發射的航天器的飛行可預測、可控制。

中國空間站和神舟十九號飛船均具備防護措施和應對策略,如變軌能力和上面提到的備用飛船待命救援,以此確保航天員安全。

再說了,通過精准的空間天氣預報,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提前應對太陽活動帶來的潛在影響。

我國以往執行的十余次載人航天任務都取得了成功,大家都已經習以爲常,其實要成功把人類送上天,再接回來,並不容易。

比如前幾天印度首次發射載人航天飛船,號稱“成功”把航天器發射到了17公裏高空,不過隨後又後墜落入海,因爲引擎出現了故障無法進一步升空,還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載人航天要成功,不僅要把航天員成功送上天,也要讓他們成功回到地面。

在每一次的升空與返回中,我國航天領域的工作人員都傾注了巨大的心血,確保航天員的平安,如此我們國家的載人航天事業才能夠穩紮穩打的不斷前進。

在精心設計的逃逸塔裝置的保護下,航天員們擁有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同時,無論是發射還是返回,我們都備有充足的緊急儲備,比如“航天員能量餐”作爲儲備食品,足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航天員能量餐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獨特的航天食品,不僅能爲航天員提供日常所需的營養成分,更能在緊急情況下,爲他們提供長達6小時的能量支持以及抗疲勞,確保他們在太空中或者返航時的生命安全。

而當我們看到印度載人飛船的首次飛行時,不禁爲他們的宇航員捏了一把汗,幸運的是他們的宇航員平安返回。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的確是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動力,印度要在航天領域發力追趕,我們也要不斷提高技術和能力,正視一些方面的不足,如此才能不斷進步。

讓人欣喜的是,最近神舟十八號、嫦娥六號的成功發射和去月背采樣,不僅讓讓我們看到了我國在航天領域不斷突破,也讓我們更期待早日看到載人登月計劃實現的那一天。

立足當下,今年的載人航天任務按照計劃應該還有神舟十八號的返回和神舟十九號的發射,神舟十八號飛船的在軌時間也是6個月,所以預估在10月下旬就會返回地球,所以神舟十九號飛船的發射時間應該也是在10月下旬了。

至于執行神舟十九號任務的航天員名單,目前也還沒有公布,所以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按照慣例,他們應該已經在訓練中了。

前面提到神十九的航天員人選已經確定了,在大家對執行神舟十九號任務航天員人選的討論中,有人認爲神舟十九號任務會有女航天員的參與。

其中有一位女航天員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劉洋。

作爲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劉洋的每一次出征都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

就在神十八發射成功後不久,航天員劉洋參與的《魯健訪談》播出,劉洋在節目中表示從中國空間站返回地球時,她就已經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在不久的將來她還要出征太空。

我們已經知道,在2030年前我們中國人會實現載人登月,登上月球表面,這不僅僅是她也是所有航天員的小目標,她希望能成爲執行載人登月任務的航天員。

至于她會不會執行神舟十九號任務,甚至以後會不會登上月球,我們只能等待未來由時間來揭曉答案了。

但不論如何,劉洋的“小目標”不僅是個人的追求,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縮影。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這是中國航天人的共同夢想,希望這個夢想早日實現!

對于神舟十九號,你還有哪些要討論的呢?

0 阅读: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