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縣城實錄:山頭小山村,終于有了“快遞員”

喝啤酒侃感情 2024-03-09 08:09:56

01

“石主任,明天早上來村裏的時候,幫我帶兩個快遞上來,一個韻達的,一個申通的……”

“好的。”

在小山村裏的微信群裏,類似的對話天天可見。小山村位于偏遠的山頭上,離鎮上大概有8公裏山路。村裏人口不多,住戶有限。

石主任是村婦聯主任,多年前,爲了孩子上學,她一家就搬到了鎮上,但戶口還在村裏。所以,當村裏找不到合適的人擔任婦聯主任時,石主任站了出來。

石主任上任的發言非常簡潔,但很有力——“因爲,我是黨員。”

正是這份擔當,讓石主任過上了“朝七晚八”的生活:每天早上七點從鎮上家裏開車上山,到辦公室開啓一天的工作。

晚上八點,收拾完手頭的工作,從山村開車返回鎮上的家裏。

當然,這個時間並不是固定的,常常,因爲一些工作,需要早早到辦公室,忙到深夜回家,這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02

石主任每天都要往返于鎮上和村裏,雷打不動,所以她順勢攬下了幫村民取快遞、送快遞的活兒。

因爲小山村偏僻,路程相對遙遠,鎮上的快遞網點基本不往村裏派送。村民的快遞,都是接到網點的電話或者短信後,自己下去取。

這對于村民而言,有諸多不便。僅僅只是爲了取一個快遞,不僅耗費時間,還有交通成本。正常天氣倒沒什麽,遇到惡劣天氣,或者農忙時節,根本顧不上。

石主任的攬下帶快遞的活兒,給大家解決了不小的難題。

03

最開始,鄉親們對這種“便利”不太適應。每次讓石主任捎快遞上來,都會小心翼翼地探問:“明天方便不?麻煩你幫我帶一個快遞,你看可以嗎?”

當石主任將快遞送到家後,不斷地表示感謝,還非要拉著石主任在家喝一杯茶再走。村裏人就是這麽實在。

每每此時,石主任都要推辭半天:“沒事,順手而已。我還有工作要忙呢!以後有需要,盡管告訴我。”

時間久了,大家也就習慣了,只要接到快遞的電話,就直接在群裏喊話石主任,“石主任,兩個快遞。”“石主任,我的快遞不要忘記了哈!”“石主任,我買的水果,耽擱不得。”有時,甚至會有抱怨聲:“石主任,我三個快遞,你怎麽只給我帶了兩個上來啊?明天一定不要搞忘記了。”“石主任,我的快遞包裹破損了,是快遞網點弄破的,還是你弄破的啊,麻煩你去幫我查一下。”

偶爾,也會有村民提出了相對過分的要求:“石主任,你今天能不能晚點來村裏啊?我的一個快遞還沒到鎮上網點。我想看看你能不能等一等,等快遞來了,幫我取一下再上來?或者,麻煩你下午幫我跑一趟也可以。反正,你有車,比我們方便多了。”

每次看到這些,石主任都簡單地笑一笑,繼續埋頭忙活自己手頭的工作。她會在本子上記住不同村民的不同需求,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件一件完成。

04

自從承接幫村民捎快遞的任務以來,石主任已經寫完了十個筆記本,每個本子的每一頁都密密麻麻地記錄裏村民的快遞情況,哪一天、哪家快遞、什麽時候到、村民家庭地址和電話等信息,一個都不少。

石主任在本子上畫的表格雖然歪歪扭扭,不夠整齊,但她寫的字清晰而漂亮。

石主任就像一個“快遞員”,每天奔波在山村的路上,爲鄉親們帶來期盼和希望。沒有額外收入,沒有補貼,自己擔負油費,自己承擔路途的風險,一個人見證小山村的雲起雲落。

每天,她都把小山村的需求記在心間。每天,她都爲村裏的變化而激動。

石主任說:“因爲,我是黨員。所以,我應該義無反顧地比其他人都承擔一些。網絡時代,村民的生活跟不上城市的節奏,但是也不能太落後。收發快遞是生活常態,我們應該努力協助他們做好。只要大家滿意,我就知足。”

0 阅读:25

喝啤酒侃感情

簡介:寫家鄉、寫小城市的煙火氣,我們更在乎是否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