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自殺前終于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其實另有其人

陋室文史 2024-03-28 17:02:47

提起《水浒傳》,想必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宋江這個人物吧,因爲他是梁山上的“老大”,也是帶著梁山走向悲劇的“主導者”。

但其實,梁山上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這一點吳用在自殺前才終于恍然大悟。

吳用人設,智謀擔當

那麽,誰才是梁山真正的老大呢?其實就是吳用自己!

與宋江一樣,吳用是《水浒傳》中貫穿全書的重要人物,是他的決策推動了劇情的發展。爲什麽這樣說呢?首先來看書中所刻畫的吳用形象。

吳用,實則並非“無用”,這個人物最早出現在宋朝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而這本書是《水浒傳》的早期作品。在前書中,吳用是被喚作“智多星吳學究”。

從他的名字就能看出,作者賦予他的人設定位是智謀的象征。這也是爲何在元朝續寫的“水浒”《大宋宣和遺事》中,此書作者將吳用改成了“吳加亮”。

“加亮”這個名字是在暗指三國年間的諸葛亮了,並且這一個“加”字似乎還暗示著吳用更勝一籌。到了《水浒傳》中,施耐庵直接點出了吳用“謀略敢欺諸葛亮”。

此外,在這位作者的眼中,就連輔佐劉邦一統天下的陳平都不如吳用。所以,吳用的智謀到底體現在了哪裏呢?

一次是在劫生辰綱時,吳用哄騙著“三阮”入夥。他們是阮姓的三兄弟,原是梁山石碣村中的漁夫。雖說三阮是以打漁爲生,日子清寒,但他們卻也會在閑下來的時候去賭博。

因此,吳用就利用這一點,勾起了他們對錢財的渴望,進而組成了一支偷盜生辰綱的隊伍。經過這一次,吳用爲後期的梁山招募了第一批武功高強的“好漢”。

另外,在招攬書法聖手蕭讓和篆刻大師金大堅時,吳用是假借請他們篆刻碑文的由頭將他們誘騙上山。接著,吳用就派人將他們的家人都接到了山上,以此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歸順了梁山。

倘若沒有吳用的謀劃,那梁山也很難在前期壯大的。而宋江能成爲梁山的老大,也和吳用的經營有關。

宋江上位,實現抱負

一開始,吳用是“輔佐”晁蓋成爲了梁山老大,是他的“軍師”。可是當宋江上了梁山後,吳用就發現了他的不一般,並把他推上了老大的“寶座”。

吳用會選擇宋江其實也是出于對晁蓋的失望。身爲古代社會一個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吳用也從心底渴望“學而優則仕”。然而,動蕩的時局暫時打破了他的這份渴望。

爲此,吳用只能蟄伏起來,伺機行動。起初,吳用看中了義薄雲天,愛結交江湖義士的晁蓋,認爲他能夠闖下一番事業,讓自己有所成就。

但,吳用想錯了。在晁蓋當上了梁山老大之後,他每天都是吃肉喝酒,秤砣分金,一點成大業者的樣子都沒有。因此,吳用才會在後來放棄晁蓋。

而吳用站隊宋江也不難理解。宋江的江湖名聲遠高于晁蓋,而且在他上梁山之後,很多江湖義士都慕名而來,比如楊雄、石秀等,就連打虎的武松也是宋江的支持者。

所以,宋江進入梁山之後,他在吳用的幫助下開始掌權,負責執行吳用策劃的軍事行動,這就相當于架空了晁蓋老大的權力。

等晁蓋感受到威脅後,他決定通過親征曾頭市來奪回梁山老大的威嚴。可他卻在這一戰中受了箭傷,很快就病死了。

那麽,該由誰來接替梁山老大呢?這個答案大家都很清楚,是宋江。而吳用在這之中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在晁蓋還活著的時候,吳用就幫著宋江贏下了不少戰役,因此很多新上梁山的人都只知宋江,不知晁蓋。

吳用決定成爲宋江的“軍師”,除了像上文提到了他有著更高的江湖名聲外,宋江還有著一個晁蓋沒有的特點,那就是他身上那強烈的家國意識。

並且,宋江此前也是山東省郓城縣的押司。盡管官位不高,但卻也是朝廷體制中的一份子,自然也更了解朝廷。因此,跟著宋江,吳用覺得自己能實現“入仕”的抱負。

自殺之前,恍然大悟

宋江上位後,吳用也調整了梁山未來發展的策略,從第四十四回就能看出端倪。

在這個章節中的吳用說了這樣一番話,他認爲如今的山寨事業已經做大了,需要設置一些探聽情報的酒肆,進而得知朝廷的動向。

此外,吳用也開始命人在梁山下修水路,開河道。而且,吳用也設置了上山的關卡,鑄造了兵符。可見,此時的吳用已經將梁山的軍備、後勤、起居等事都安排妥帖了。

從這裏也能看出他是一個有著安邦定國才能的“謀士”,這一點就和諸葛亮類似。

後來,等到梁山勢力強大起來之後,朝廷就准備來招安。這也是吳用經營的最根本目的,他也知道有著忠君愛國思想的宋江肯定會同意招安。

所以,在吳用的推動下,梁山歸屬了朝廷。但在梁山衆人來看,是老大宋江答應招安的。

但不知道吳用有沒有料到,朝廷是想利用梁山去平定其他的叛亂。而梁山也在這些戰役中死傷慘重,等到征方臘最後一戰結束後,宋江被賜予了一杯毒酒。

從這裏也能看出,朝廷從始至終都忌憚著梁山,因此才會想要宋江死。

宋江死後,吳用也選擇了自盡。在自殺前,吳用才終于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其實就是自己。

吳用的死是因爲他對現實絕望了,他原本是想通過自己的智謀去開拓他的事業和成就。可是事與願違,最終害慘了梁山。

倘若不是他執意追求功名,那就沒有這許多的事情,至少晁蓋就不會去劫生辰綱,這就不會發生這之後的種種。

因此,當吳用明白自己是一切的始作俑者之後,他才會自裁而亡,因爲他明白自己已經徹底失敗了。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