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熱議最高法工作報告之二:做實爲人民司法,以能動司法保障和增進民生福祉

人民法院報 2024-03-09 15:52:50

“顧氏三兄弟爲孤寡老人養老送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案”“牟林翰淩辱同居女友致其自殺”“湖南某企業合並重整盤活資金168億元”“網絡暴力‘按鍵傷人’、‘按鍵殺人’”……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報告中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共同組成人民法院做實爲人民司法的生動圖景。

會議結束後,走出會場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南中醫藥大學省重點實驗室和省國際聯合實驗室主任司富春感慨不已,他反複提到兩個詞,一個是“能動司法”,另一個是“公平正義”。

“人民法院堅持能動司法理念,爲群衆解決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難題,滿足了群衆對公平正義的期待!”司富春點贊道。未來全面依法治國新征程如何繼續前行?司富春說他在會議中找到了不少答案。

依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不讓勞動者流汗又流淚

“我國超齡勞動者數以千萬計,工傷認定、社保繳納等方面存在堵點,每年約5萬件此類勞動爭議訴至法院。”最高法工作報告中指出。

近年來,伴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催生了相當規模的“銀發勞動者”。越來越多超出法定退休年齡的“銀發勞動者”被用人單位雇傭,或是被用人單位返聘。

“有些‘銀發勞動者’雖然超過了法定退休年齡,但在身體、智力方面完全具備繼續工作的條件,甚至在管理經驗等方面占有優勢。”全國人大代表、江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數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彭小彥談道。

然而根據現行法律法規,超過60歲的老年人再就業,與用人單位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勞動關系”,而是構成“雇傭關系”。實踐中,“銀發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全部保障,尤其是發生意外事故時,涉及到賠償等事宜,容易産生大量糾紛。

如何切實保護“銀發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最高法工作報告提到,發出5號司法建議,協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加強對超齡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引導和保障“老有所爲”,助推勞動力市場規範有序發展。

“近年來,最高法先後發布三批老年人權益保護典型案例,涉及老年人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人民法院爲保障‘銀發勞動者’權益所采取的各項舉措,充分體現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生動實踐。”彭小彥建議,進一步完善工傷保險制度,逐步探索擴大工傷保險制度覆蓋範圍,讓工傷保險惠及更多人群。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近幾年來另一個被廣泛關注的勞動群體。

隨著經濟發展、技術變革,我國用工關系的發展呈現出新局面,湧現出一大批以外賣配送員、快遞員、帶貨主播等爲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但我國現行法律法規未能完全覆蓋新就業形態領域用工關系認定等問題,導致相關糾紛處理過程中,有時勞動者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最高法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審結涉新業態勞動爭議案件14.2萬件,同比下降10.2%。根據實際用工,判斷外賣小哥等與平台企業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破除以勞務連環外包、誘導注冊個體戶等方式規避用工責任的“障眼法”。

“人民法院堅持能動司法,通過發布典型案例,以案釋法引導裁判實踐,既有效緩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之急難,又有力護航新業態靈活用工規範發展,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人民法院的司法擔當。”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雲南衆濟律師事務所主任萬立肯定道。

每年冬天,到城裏打工的農民工都期待著能拿到打拼一年的辛苦錢,回家過年。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堪稱社會治理頑疾,如何從清欠走向根治,需要人民法院與相關單位加強聯動、多措並舉,實現高效協同執行。

最高法工作報告強調,有力支持依法維權。過去一年,加大拖欠薪資案件審判執行力度,幫助農民工追回21.8億元“辛苦錢”。

“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不僅拖垮農民工的家庭生活,也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新鄉市糖業煙酒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買世蕊表示,人民法院依法嚴厲打擊惡意欠薪違法行爲,爲農民工追回工資,充分體現了司法爲民。同時,最高人民法院定期發布相關典型案例,引導形成合理訴訟預期,培養用人單位、勞動者的自覺守法用法意識,有效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值得點贊。

全方位呵護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保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關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

對“姐弟墜亡案”被告人張波、葉誠塵,假借戀愛性侵多名幼女的倪笃群,線上“隔空猥亵”線下威逼強奸的王小山、孫保昌等,依法判處死刑。最高法工作報告強調,“法律和倫理底線不容挑戰”。

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需要修枝剪葉。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也需要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最高法工作報告提及,督導失責父母當好合格家長。發出家庭教育指導令,督促家長履行監護責任、關注孩子身心健康。依法懲治未成年人犯罪,寬容但不縱容。努力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持續做好回訪幫教,落實犯罪記錄封存。

2023年9月5日上午,身兼北京市第二中學法治副校長的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爲北京二中師生和家長們講授題爲“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強化家庭學校協同 共同守護青春揚帆遠航”的法治第一課,北京二中180名師生和20名家長代表在現場聽課。

最高法工作報告顯示,目前全國有3.7萬名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

“法治副校長是法院創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的亮點,讓普法教育更有針對性,也更具效果。法治課不僅講給孩子聽,也講給家長、老師聽。”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權益部兼職副部長、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西安分所主任方燕表示,“法治副校長既是學生普法‘指導員’,又是校園法治‘宣講員’,同時還是平安校園‘監督員’。希望法院進一步發揮法治副校長作用,做深做實送法進校園工作,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小學生體育課意外受傷,家長起訴學校,校方已盡必要教育管理責任和救助義務,法院判定學校不擔責。最高法工作報告提出:“對學校依規組織體育活動等不施以苛責,有利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現實中,因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不強,加之心理發育並未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識別危險行爲以及危險行爲所帶來的後果。有些學校爲了規避風險,直接取消體育課和課間活動,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最高法工作報告提到這個案件,傳遞出一種價值觀念,提醒家長也要擔負起責任。作爲家長,也應當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對于何爲危險行爲、實施危險行爲的後果有所認識,並加以防範。出現傷害事件後,學校、家庭應達成共識,不推卸責任,時刻注意防患于未然,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身體健康不受影響。”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劉希娅表示。

久久爲功解決執行難,將“紙面權益”兌現爲“真金白銀”

“執結案件976萬件,執行到位金額2.2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13.1%,初次執行結案平均用時67.9天,同比縮短7%。”最高法工作報告中的一組數據,展示了過去一年人民法院努力兌現群衆合法權益取得的成果。

執行是將勝訴當事人的“紙上權益”兌現爲“真金白銀”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最能讓人民群衆感受到司法公正的關鍵環節。

最高法工作報告指出,注重區分失信與確無財産可供執行的“失能”。對有能力履行卻惡意逃避、抗拒執行的,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對核實確無能力履行義務的,不納入失信名單。

數據顯示,記錄失信320.7萬人次,同比下降3.1%;爲努力償債的被執行人及時修複信用208.3萬人次,同比增長15.9%。

一增一降之間,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依法執行、人性化執行的司法溫度。

“善意文明執行是能動司法在執行領域的具體體現。”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磚牆鎮茅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邢青松談道,“人民法院適時采取靈活的執行方式,秉持‘保障經營、善意執行’‘放水養魚’原則,最大限度減少強制措施對企業正常生産經營的不利影響。給被執行企業履行寬限期,爲企業度過困境贏得了一線生機,充分展現法院暖企護企、服務大局的良好形象。”

針對久執不結案件,最高法力推異地法院交叉執行,排除各種幹擾,攻堅難案積案。報告顯示,去年10月以來,異地交叉執行案件10767件,取得實質進展4203件,執行到位金額206.7億元。

“以‘就是頭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辦好’的決心推進‘有信必複’。”報告的話語铿锵有力。

7日內程序性應複盡複、3個月內實質性答複、未辦結的每月反饋進展;院長帶頭接訪、牽頭辦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涉訴信訪化解工作持續推進……人民法院用實踐換來成績單:去年9月以來,全國法院7日內程序性回複19.1萬件,期限內回複率91.4%;實質性答複10.7萬件,期限內答複率95.6%。

“信件一頭連著法院,一頭連著人民群衆,反映的是群衆訴求呼聲,折射的是司法態度溫度,檢驗的是法院工作作風。”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文康(臨沂)律師事務所主任程萍評價道,“‘有信必複’是人民法院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體現,是厚植黨的執政根基的重要舉措。最高法工作報告處處體現‘如我在訴’的爲民擔當,正是交給人民的答卷。”

來源:人民法院報

記者:王珊珊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