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住”說一二,七八十年代土房子,瓦頂旱廁打水井,蜘蛛蟑螂小壁虎

星海月淺淺 2024-03-06 20:42:29

文/星海月淺淺原創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北差異,說是巨大,也不爲過。這些差異,形成了當地獨有的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豐富多彩,獨具魅力。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事,不同的思想,值得我們探討和認識。

從容小主文學院系列文《南方·北方》第二組:星海月淺淺&慶水,相約每周一篇,記錄南方和北方的風景、民俗、人或事等。

是爲記錄,亦爲序。

人生有四大事,分別是衣食住行。住是一個人的根本所在,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後天努力所決定,你住在哪裏,住房類型如何,住房條件如何,住房環境如何等等。今天就來談談“住”的問題。

人一出生就有家。我出生在粵西的一個小城裏。幾十年前,生活條件落後,我們住的是土房子。

我出生之時,我們家和大伯父家住在一起。我們那個家至今還存在,大伯父還住在那裏,我家的小廚房也依然還在。不過我對那個家沒有任何印象,因爲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家已經搬進新房子,距離本家有兩三百米的距離。本家就相當于大伯父的家。

80年代的新房子依然是土房子,牆體用的就是土磚砌築而成。這種土磚很大很厚實,據說使用黃泥土、灰泥土以及稻稈混合制作而成。等我記事開始,土磚已經漸漸被淘汰,因此我並沒有見過土磚的制作工藝。

別看泥土很容易被雨水沖刷幹淨,就先入爲主,以爲土房子不結實。其實土房子保養得當,同樣能住很多年,而且住起來十分舒適,冬暖夏涼。

這裏不得不感歎先人的智慧,能夠將泥土制作成磚塊,砌築成房屋,任憑日曬雨淋,風吹雨打,也屹立多年不倒。

我是在土房子裏長大的,印象中,我家的土房子有一廳四房,空間很大。

這種土房子作爲主屋,室內高度向來建得比較高,有些可達五六米。因此屋內通風良好,感覺也比較舒適。

土房子的屋頂一般都是木結構的,房梁都是一根根粗壯的木頭。屋面則鋪上黑色的瓦片。

這些瓦片可不是琉璃瓦,而是薄薄的,大概只有5毫米厚。形狀爲有一定弧度的方形,尺寸大概20厘米長。瓦片十分脆弱,輕輕一敲,就有可能碎裂。但這些瓦片又十分耐用,鋪到屋頂上,遮風擋雨,經久耐用。

屋頂是等三角的形狀,瓦片一片疊著一片鋪在屋面上。相對來說,瓦片比較輕巧,面積卻有點大,容易被風吹翻。因此鋪好屋面之後,還會在各處放上磚頭壓住。

那時候的土房子都是原裝正品,室內也沒有刷白灰,更沒有安裝吊頂的說法。擡頭一看,梁柱和瓦片一目了然。

住的時間長了,小動物也搬了進來,入駐各處。

屋頂是蛛蛛最愛的地方。長腳蜘蛛一般只在它的結網範圍活動,而大肚子蜘蛛,可不會宅在網裏,白天黑夜,都有可能出來活動。孕育期間,你還會看到大肚蜘蛛的肚子下面有一個白色的又圓又扁的小包。等到小蜘蛛出生後,那個小包就被大肚蜘蛛遺棄在屋頂的某個角落。

幾米高的屋頂,一般的掃帚可是夠不著的。每年的年底,我母親就會用長棍接上一把長毛掃帚,帶上頭巾,將屋頂都清理一遍。蜘蛛們四處奔逃,年後又再接再厲,周而複始。

除了蜘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數會飛的蟑螂,粵語稱之爲“曱甴”。它們經常在夜間神出鬼沒,叫人防不勝防。因此,在土房子裏,你不搭蚊帳,是睡不著覺的。除了防蚊,蚊帳的功能是防蟑螂。

小壁虎則是比較安分的外來戶。從我不討厭壁虎就可以知道,住在土房子裏,我們相安無事,各過各的,生活並沒有太多交集的地方。

土房子大部分都是獨棟的單層房屋,廚房並不在土房子裏,而是另外單獨建一個小房子。

當然,屋裏也沒有廁所。那個年代,農村的廁所還是旱廁,通常安置在離主屋比較遠的地方。夜裏上廁所肯定不方便,所以都會在家裏放置一個便桶,解決晚上的生理問題。

那個年代特有的産物還有水井,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打一口。我家也有,就在院子裏。井口爲圓形,大概一米寬,兩三米深。我們是看不到水的,水在更深的地方,用一條圓管連通地下水。

水井剛開始是安裝手動式水泵,通過杠杆原理,手壓著鐵杆,一下,兩下,三下,水就出來了,並不費勁。後來電機開始流行,我家也在水井下安裝一個,用電機抽水,更加方便。

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家家戶戶都開始把土房子推倒重建。

我在土房子裏住了大概十年,家裏經濟條件寬裕一些,父母也決定重建房子。建起的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

慢慢發展到今天,我們農村的房子基本都是獨棟磚混結構的3-7層房屋。有些經濟條件好的,房屋結構偏別墅風格,又美又時尚。但絕大部分房屋都是規規整整的四方形。

90年代建起的房屋,外牆基本上都沒有裝修的。有一些人家裏經濟條件不好,只建了一二層,內部也沒有裝修,地面刷水泥,直接就入住也是有的。

到了今天,大部分新建起的房屋都有五六層樓高。外牆也都貼上瓷磚,內部裝修也比較時尚。和當年可是千差萬別呀。

關于“住”的方面,當然不僅僅這些,三言兩語可是講不完的,以後還會補充,下一期繼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