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因果定律:結仇的兄弟姐妹,多半承受了父母的三種教育方式

布衣粗食 2024-02-08 13:16:46

心理專家李玫瑾說過:“孩子的問題,都可以從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誠然,父母和子女是一場因果,父母種下的因,結果在子女身上。

子女在長大過程中,把因果關系也慢慢放大。

如果有一天,家裏的兄弟姐妹結仇,表面上看,是利益的爭奪,其實是很多恩怨長期積累的結果。只是大家歸因于利益。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作爲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一定要慎重選擇,別沒有“百年大計”。

通常,以下幾種教育方式,很容易引起兄弟姐妹的仇恨。

01

“連坐”:一個孩子犯錯,父母會責罰所有孩子。

你有沒有這樣的遭遇:在學校,老師組織大家做廣播體操,如果發現一個同學做得不夠標准,或者有一兩個同學遲到了。那麽老師會要求所有的同學,重新做幾遍。

晚自習,有一兩個同學鬧騰,老師讓全班留下來,訓斥幾分鍾。

網友“文森特”就談到類似的情況,周一升旗儀式上,有一個女同學遲到,導致班級扣分。班主任因此批評了半小時,說集體榮譽有多重要。

令人很詫異的是,女同學先是低頭認錯,後來煩躁了,怼了一句:“若是因此扣錢,我掏錢,好吧。”

學校是一個大集體,家庭是一個小集體。教育的方式,有很多類似的地方。

很多父母,發現一個孩子犯錯,就把所有的孩子都喊過來,一起承受錯誤。

比方說,老二下河遊泳,就指責老大沒有看護好,說老三沒有及時報告家長。老大和老二一起玩泥巴,也怪老三不制止。

想一想,沒有錯的人,爲什麽要跟大家一起受罰?會有什麽後果?

沒有錯的人,會把自己承受的痛苦,歸咎于犯錯的人,而不是父母。因爲父母是大人,也是長輩,有一份敬畏。

當沒有錯的人被連累次數多了,自然會隨時揭露兄弟姐妹的錯誤,甚至添油加醋地說一番,從此把關系變得一團糟。

《史記·商君列傳》:“令民爲什伍,而相牧司連坐。”

封建社會,都是一人犯法,一家遭殃。現在是,一碼歸一碼,一人做事一人當。父母不要總是采用“各打五十大板”的套路。

是非對錯,要分得清,要區別對待。讓犯錯的人改正,讓沒錯的人再接再厲。

02

“扶弱”:誰哭、誰窮誰有理,父母習慣同情無能的孩子。

同情弱者,是一種常見的情愫。

對老弱病殘孕去幫助,這是高尚的道德。

可是對懶窮的人進行幫助,那就是助纣爲虐,是被大家厭恨的事情了。

可惜的是,很多家庭裏,父母在幫助懶惰的孩子,甚至把敗家子當成寶貝。

那個勤勞、有本事的孩子,反而被父母一次次要求,回頭幫助沒有出息的孩子。這樣的行爲,讓有本事的孩子,心生厭惡。

生理學家巴甫洛夫一直就積極向上,混得不錯。

其弟弟就混得差很多,並且沒有努力工作的態度。

有一段時間,巴甫洛夫研究條件反射,弟弟失業在家。父母要求巴甫洛夫讓弟弟參與研究工作,得到一份收入。

巴甫洛夫把弟弟帶到實驗室,但是弟弟很不配合。

母親知道情況後,非常生氣地對巴甫洛夫說:“你對弟弟做了什麽?”

就這樣,兄弟一步步走向反目成仇。

類似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也常常遇見。

和我同村的小劉,在省城做調料生意。其母親要求,把弟弟安排一下。

弟弟初中畢業,也沒有一技之長。小劉就讓他做倉庫管理員,工資查考其他員工。

過了幾個月,弟弟辭職不幹了,還在村裏說:“哥哥欺負人,安排我做普工,還讓我上夜班......”

母親心疼小兒子,打電話責怪小劉:“都是兄弟姐妹,你何苦欺負人啊。”

小劉從此對弟弟,沒有好臉色。

有句話說得好:“被偏愛的有恃無恐,被虧待的懷恨在心。”

父母只是憑借自己的主觀判斷,去偏愛一個孩子,又薄待另一個孩子,這就是偏心。

感情、財富、工作、讀書等方面的偏心,帶來的是各種內耗。

有人借著父母的偏愛,持續性墮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疑是拖垮大家庭,但是後果要所有的兄弟姐妹承擔。有本事的人,是無法接受的。

誰窮、誰弱,誰有理。這樣的教育方式,肯定是錯的。應該看看,弱在什麽地方,更要鼓勵弱者,做有骨氣的人。

03

“對比”:父母把孩子互相對比,然後一次次貶損“沒出息”的孩子。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

又說:“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幾個孩子,不可能都很厲害。就是都很厲害,也不能一模一樣厲害。

過年過節,子女都孝順,但是給的禮物,不可能價格一樣。

孩子讀書的過程中,有第一名,也有第二名。有上大學的人,有上職中的人。

作爲父母,肯定希望子女都厲害,但是不要苛求“一樣”。

古時候,孔子教育學生,就注重因材施教。

學生子貢能說會道,因此被教育成了外交家;顔回喜歡讀書,因此終生做學者;曾子有孝道,因此儒家的禮儀,學習更到位。他們之間,也並不必要一較高下。

子曰:“聞斯行之。”

多觀察具體情況,再去教育孩子,父母不要開口就來:“你弟弟一百分,你九十分,有什麽驕傲的?”也許,拿九十分的人,進步最大。

不要張口就比:“你三十歲了,也沒有存款,看你弟弟,二十五歲就有幾十萬了。”

對比之下,弱者會自卑,但也會怨恨“強者”。認爲是強者擋住了自己的去路,奪走了自己的家庭溫暖。

04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帶來一雙夢想的翅膀。

父母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允許孩子走文學路,也允許孩子走商業路。

父母要公正判斷,不要認爲哭泣的孩子,就被欺負了,若是幫忙錯了,也許那是將來的鳄魚的眼淚。

父母要鼓勵孩子,超越過去的自己,而不一定要超越身邊的兄妹。每天都進步,一定會有美好前程。

父母要制定家庭規矩,並帶頭執行,讓家庭運行秩序良好。

父母要引領好家風,大家互相 包容,孝順長輩,好好溝通,及時化解矛盾。

做父母,養兒不教,不如養豬;錯誤教育,不如自責。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8 阅读:6276
评论列表
  • 2024-03-19 19:18

    我媽就搞得家裏不太平,還認爲是對的。說我當三,脾氣不好,對娃不上心一個課外班不報。事實親戚家表哥喝高了晚上八點串門被鄰居看到,誰沒事亂發火,娃成績ok,星期六到日早九點出門天黑回家,生病兩天就好。而她們不停制造新矛盾[笑著哭][笑著哭]

    暴風雪來臨2013 回覆:
    同款媽!我哥肯老幾十年,帶著媳婦兒又吃又喝,走時還大包小包往家拿,我媽還特偏向他,哥兩口過平常和過節一分不花還要錢!現在媽癱四年了,什麽也不管,我媽還讓我伺候它們吃喝,認爲全應當我做!
    skcy126 回覆: 暴風雪來臨2013
    唉,還沒事看宮鬥劇
  • 2024-02-09 22:54

    父母偏心才是兒女不團結的最大根源!

  • 2024-02-08 14:23

    偏心的父母是兄弟姊妹疏遠的根源。

  • 2024-02-09 03:41

    偏心的父母導致親情疏遠。

  • 2024-02-09 08:00

    偏心的父母導致親情疏遠。特別是母親

  • 2024-02-13 11:14

    結什麽仇,各過各的日子,視爲路人,不來往就行了!

    暴風雪來臨2013 回覆:
    父母不在了,才能斷關系呀!父母活著有大病,一方不管,一方付出,還真不好斷,父母還偏向那個不管的子女!
  • 2024-03-24 23:05

    多子女家庭,父母又偏心,無法爲子女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成長環境的,晚年必遭反噬。

  • 2024-02-08 21:14

    還有一類是父母強勢,偏執,本身就不稱職的爲人父母,怎麽能教育好下一代;書香門第的家庭,家風,家教他們是怎樣培養下一代的?值得深思。

  • 2024-02-09 05:52

    還有一點,就是蠻橫的兒女,父母不敢惹,父母專挑軟柿子捏,一輩子的沒有贍養父母的,在親戚朋友面前父母說他們最孝順,甚至一起诋毀贍養父母孝順父母的兒女,因此寒了孝順兒女的心

    平平安安 回覆:
    同感。
  • 2024-02-09 18:19

    先生所提或有不足:最厲害的是父母格局太低極度自私自利,從自身角度偏心坦護,甚至挑撥離間搬弄是非,導致兄妹失和……

  • 2024-02-09 12:40

    也不是,人的天性,這個人天生涼薄、自私、認錢、僞君子,怎麽教育也改不了,生來骨頭長來的肉,骨子裏就是那樣的人。我家就有

    春華 回覆:
    我家也有。看血型。
    暴風雪來臨2013 回覆:
    胎裏壞的孩子就這樣!
  • 2024-02-09 00:09

    兄弟姊妹中有的人就是天性涼薄,也不全是父母教育的問題

  • 2024-02-09 10:41

    每人世上走一遭,各有作爲在人間。社會工種千千萬,各種崗位要人占。

  • 2024-02-08 13:19

    父母對待子女不能偏心,教師對待學生也是如此!

  • 2024-02-11 08:57

    天生的

布衣粗食

簡介: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