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前,認字就是超前學習拔苗助長?難道不是順勢而爲?

凝媽悟語 2024-04-16 18:33:49

文|凝媽悟語

曾寫過很多篇關于孩子認字的文章,又得到了很多反饋,有一些評論很讓人難過,原來“成年人的思想是很難改變的。”

有的說,每個人遲早都會認字,爲什麽非要幼兒園學,都是大家把風氣搞壞了,開開心心上幼兒園多好。

有的說,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成神童,但真正成爲神童又如何?

有的說,3歲就可以認字了,那教育部爲啥不規定3歲就上小學?

有的說,幼兒園就是培養興趣,一個字就是好好玩!幼兒園幹了小學的活,小學幹什麽,事事提前,不怕把孩子累壞了!

......

很多朋友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早認字的不滿情緒,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意思就是:上小學前認字就是超前學習,就是拔苗助長。

01

其實並沒有規定幼兒園不能認字,是說不能違背孩子的認知規律,用一些死板的方式刻意讓孩子認字,讓孩子感到痛苦,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用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的方式讓幼兒過早識字,不符合其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

如果孩子對認字有極大興趣,孩子想認字,難道跟孩子說“我不告訴你,別累著!”孩子是不是懵了,哦,認字是錯的,是很累的事,那他會對文字有好感嗎?

等到上一年級,老師要求讀書孩子不認字讀不了,做題不認字理解不了,又開始嫌棄孩子笨,學得慢,連認字都讓父母多操心。

就像孩子小時候喜歡好奇地問爲什麽,家長不耐煩地跟他說“一邊去,哪有那麽多事?”孩子碰了一鼻子灰,就漸漸地不敢問了。孩子長大了,家長又責怪他沒有好奇心,遇到問題也不知道問一問。

孩子在2歲左右就會對文字産生興趣,看到就喜歡問“讀什麽?”我們告訴他讀音是順理成章的事,只是爲了滿足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知道他的提問能得到及時回應。並不強求孩子能記住多少文字,順其自然,孩子收獲的是開心和舒適,和拔苗助長扯不上半點關系。

二寶不到2歲就喜歡認字,問什麽就告訴他什麽,並不期望他小小年紀能記住。時間長了,他突然能讀出一段文字,真的很讓人驚訝。積累得多了,他自己讀繪本已經非常流利,音調、斷句都很准確,聽起來很舒服。

也有很多朋友給了我正向反饋。

有的說,孩子2歲就開始認字,喜歡看人打牌、下象棋,就認識了棋牌牌名。

有的說,孩子3歲左右讀繪本故事開始就喜歡認字,沒有專門教認字,5歲就能讀天文地理曆史書,開闊了眼界,愛讀書。

有的說,孩子不到4歲,就愛認字,應該認識一兩千了,孩子喜歡,何樂而不爲?

......

是啊,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我們的文字就像精美的圖片,孩子喜歡看喜歡認,不就是順勢而爲的事情嗎?何必非要認准孩子上小學後才認字呢?

在這幾年裏,陸續接到過一些朋友的咨詢,有幼兒園孩子家長,有剛上一二年級的孩子家長,他們看到二寶能自己讀書了,想問問是怎麽認字的。我分享了方法後,他們過後給我的反饋都非常好,孩子識字量大了,愛讀書了,真爲他們感到開心。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能看到這裏,我還是想分享一些讓孩子無痛認字的方法,讓有緣的朋友能受益。方法很簡單,不需要額外花錢,順著孩子的興趣就可以做起來。

02

在實際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認字

文字不需要刻意去找,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在家裏,電器上、餐具上、包裝盒上、米面油醬醋上、清潔用品上、日曆上、衣服上,哪裏沒有文字的身影呢?

在路上,交通標志牌、路牌、門牌、小區名、商店名、汽車名、公交車上的廣告等等,文字多到眼花缭亂。

就是逛公園,本來去賞風景,但也不可避免遇到文字,像一些警示牌、路標、展示牌、地圖等等,文字無處不在。

商場裏也是如此,價格標簽、優惠政策、商鋪名等等,琳琅滿目。

這些文字都有實際的功能,表現形式又各不相同,顔色、形狀都很有特色,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他們不懂好問的天性,只要我們知道就告訴他呗,反正總要和孩子說話的,都是順道做的事。

很多文字會在不同的地方反複出現,孩子見的多了,自然就記住了。

03

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認字

認字的最終目的就是爲了閱讀,通過閱讀認字是最可靠的路線。

有很多朋友用字卡、識字軟件、識字書,讓孩子認識了很多字,但是轉換到讀書時又遇到了阻礙,還是從頭來。可以直接避開這些低效又繞彎的方法,直接閱讀即可。

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合適的書籍,孩子能讀的進去,認字就是捎帶的事。

比如唐詩、兒歌,朗朗上口,韻律節奏感強,孩子們從小就喜歡背、喜歡唱,早已爛熟于心。再給孩子看看書,孩子就能對著書“口念熟”。開始的讀可能是背誦,我們給他鼓掌,他喜歡反複讀,讀著讀著,就真把每個字對應上了。

比如繪本,圖多字少,文字形式還非常有趣。孩子開始喜歡看圖,圖理解了,就把興趣轉移到文字上。對那些有特點的文字尤其感興趣,不知不覺記住了不少。

像封面形色各異的大字,裏面對比鮮明的粗體字、物品的名稱、色塊裏的文字、縱向排列文字、彎彎曲曲的文字、有聲音的文字、藏在翻頁裏的文字等等,只要有鮮明特點,孩子就喜歡去認識它。

繪本有故事情節,孩子能理解文字在一段話裏的意思,在不同場景下的運用,積累到一定程度,孩子不僅僅是認識文字,還能理解和運用,這就是我們想讓孩子獲得的能力。

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都適用這個方法。

如果孩子馬上要上一年級或者已經上一年級了,認字迫在眉睫,不妨把以前孩子看過的書找出來,再陪著孩子讀一讀,孩子認字肯定特別快。以前看過的認知書、手掌書、繪本等等都是很好的認字素材。

04

通過不同活動認字

據我了解,還有一些孩子是因爲有特別的愛好而認識了很多字,只要輕松都無可厚非。

像上面提到的,有個孩子喜歡看人家打牌、下象棋,就認識了很多字。但是家長說,以後孩子上小學了,不想讓孩子看這些,可能就需要轉換到讀書上來。

至少說明,孩子上幼兒園期間是快樂的、輕松的,是憑著自己的喜好去認字,而不是被強迫認字。

還有的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上面都有字幕,孩子是個有心人,很注意把情節和字幕對應起來,不僅認識了很多字,還知道文字傳達的意思。

能做到這一點也非常厲害,很多孩子看動畫片就是看熱鬧,不想動腦,不知道人家卻用來學習呢!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發揮孩子自身的優勢即可。

高手在民間,相信還有一些其他有趣的活動。孩子們都在用自洽的方式認字,都是主動不是被動,就不存在拔苗助長的問題。

寫在最後:經常看到有人說孩子上小學前認字,就是超前學習、拔苗助長?其實是對孩子認字有誤解。孩子有認字的需求,沒必要去限制,順勢而爲,孩子開心,讀書多、長見識,還能更好適應小學生活,豈不是更好嗎?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啓蒙、科學啓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幹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0 阅读:30

凝媽悟語

簡介:兩寶媽媽,專注育兒經驗分享,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