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車主,還敢留挪車電話?有人盯上你了

半島晨報 2024-05-14 20:45:43

開車出行時

常會遇到車位緊張的問題

在車上留下“挪車電話”

是大多車主的應急辦法

然而

這一行爲卻造成了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

近日,深圳本地一則兼職信息引發關注,兼職內容爲拍攝車頭照片,要求包含車牌號、挪車手機號等信息,並對車輛品牌進行了限定,每張報酬0.5元。該內容引發廣大車主對個人隱私被泄露的擔憂。

這些個人信息將被如何利用?

收集這些信息牟利是否構成侵權?

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限定25萬元以上豪車品牌

記者根據線索在兼職平台搜索發現,該兼職信息于5月8日發布,工作內容爲拍攝車頭照,拍1個車頭和一個挪車號碼爲一組,一組0.5元。同時對車輛品牌進行了限定,要求奔馳、寶馬、保時捷、奧迪、雷克薩斯、路虎、沃爾沃、理想、蔚來,並注明必須是粵B或粵S牌照。

兼職平台上發布的兼職要求。

記者以應聘者身份,通過平台聯系上了該兼職信息的發布者。對方表示,爲保障照片的真實性,兼職者需下載馬克水印相機進行拍攝,除了包含車牌號及挪車手機號等信息外,還要詳細顯示拍攝時間及定位。當記者詢問爲何限定汽車品牌時,對方表示品牌可進一步放寬,“只要金額超過25萬的車都可以。”

兼職發布者給出的拍攝範例。

對于照片拍攝數量要求,對方稱“不限數量,能者多勞,每天最好至少100張,每100張額外獎勵10元。”此外,該人員還向記者“傳授”拍攝技巧,“出發前先在高德地圖上找好位置,通常小區地下停車場和大型工業區符合要求的車輛比較多。”

車主信息或用于貸款推銷

有償收集這些車主信息究竟有何用途?對此該人員並未透露。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同樣的兼職信息也曾于2023年8月發布,顯示發布方爲“平安保險”,而記者此次聯系上的發布者微信名中同樣包含“平安”字樣。

2023年8月發布的類似兼職信息中標注“平安保險”。

該發布者朋友圈中的一則推廣信息引起了記者注意,宣傳內容是一款名爲“陸賬房”的貸款産品,申請流程中包含填寫手機號、車牌號等信息,並提示“掃碼自助測額度”。記者通過二維碼打開産品網站後,頁面顯示“平安擔保”,最高額度1000萬元。

在該網頁下方的注釋中,其中一條就標明優選客戶需符合的條件爲寶馬、奔馳、保時捷、奧迪等品牌車主。

左圖爲兼職發布者朋友圈中的推廣信息;右圖爲二維碼鏈接到的相關産品網頁。

記者以客戶身份致電平安擔保官方客服,對方表示“平安擔保”原爲“平安普惠”,“陸賬房”確實是旗下的貸款産品。當記者表明身份反映該情況後,平安官方表示將進行核實,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複。

一位金融貸款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獲取了車主手機號、車牌號、車輛品牌等信息後,即可通過手機號查詢車主個人征信情況,通過車牌號及品牌評估“車抵貸”的額度。“0.5元獲取一輛豪車車主信息,進行精准推銷,性價比很高。”

兼職者與發布者均構成違法

車輛停在公共場所,挪車號碼爲車主主動公開,該兼職是否侵犯個人隱私?對此,廣東卓建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合規研究院副院長、數據合規中心主任李蘭蘭向記者表示,兼職者與兼職發布者均構成違法行爲。

“兼職者拍攝收集的車牌號、車主手機號等均屬于公民個人信息,且停車時間、地點爲車主的個人行蹤,涉及敏感個人信息,屬于車主隱私。雖然車主將部分信息公開,其僅同意該信息用于挪車目的,而並未授權其他用途。”

李蘭蘭進一步表示,根據《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可以在合理範圍內處理個人自行公開的個人信息,但如果是貸款推銷人員雇傭兼職者拍攝收集公開的個人信息,用于個人征信及放貸額度評估,則不屬于合理使用範圍。因此,該兼職明顯侵犯車主隱私,涉嫌違法。

其中,兼職發布者雖然沒有親自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爲,但其讓兼職人員進行拍攝屬于委托行爲,後果依法及于委托人,應當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甚至需承擔刑事責任。而兼職者明知未經過車主同意,拍攝、記錄個人信息,且通過交易獲取報酬,涉嫌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或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

來源:讀特新聞

1 阅读: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