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敢于稱呼毛主席爲“老毛”的,只有三個人!

孔甲丙今說史 2024-05-11 00:54:01

黨內互稱“同志”,是中央對黨內生活的一貫要求和重要的政治規矩。毛澤東同志早在1959年就提出,“建議黨內一律用同志稱呼,不要以職務相稱”。1965年12月14日,中央專門發出通知,要求黨內一律稱“同志”。至此,“同志”這一稱呼已不單單只是一個稱呼,而是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克服和抵制舊社會腐朽習氣和官僚主義作風的一種方式。

1931年11月,毛澤東在瑞金召開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人民委員會”主席。從那以後,絕大多數同志見到毛澤東,都會喊他一聲“毛主席”。“毛主席”這個稱謂,也漸漸從小小的瑞金,響徹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在“毛主席”這個稱呼出現之前,同志們基本上都是以“毛委員”來稱呼毛澤東的。這個稱呼源自1923年6月,毛澤東在黨的三大上當選爲中央執行委員兼中央局委員後,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革命中,因此“毛委員”這個稱呼便在農村廣泛流傳開來。

雖然毛澤東一貫要求“黨內一律用同志稱呼,不要以職務相稱”,但出于他的崇高威望和領導水平,絕大多數人出于對他的佩服,還是習慣對他以職務相稱”。比如聶榮臻元帥曾說過:“在我的心目中,毛主席永遠是第一位的。”王震也曾說過:“毛主席比我們早看了起碼50年。”

在全黨和全軍中,也許只有兩個人是個例外。他們很少稱毛澤東爲“主席”,而是以“老毛”相稱。而毛主席也對兩人的這種稱呼欣然接受。這兩人是誰呢?

一、

第一個人稱毛澤東爲“老毛”的,是朱德元帥。

從井岡山時期開始,毛澤東與朱德便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誼。在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中,他們一起合作的時間最長,從 1928 年到 1976 年,近半個世紀。在我軍的曆史上,他們的組合也是名聲最大,威望最高,“朱毛”也成了中國革命史上一個鮮明的符號,成爲勝利的象征。

一直以來,朱德始終堅定擁護毛澤東的領導,始終維護毛澤東在黨內的核心地位。對于朱德,毛澤東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三灣改編後,毛澤東帶領起義軍來到井岡山,于1927年11月在這裏成立了湘贛邊界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至此,井岡山根據地初步建立起來。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轉移到井岡山地區,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從此,他們領導的軍隊被稱爲“朱毛紅軍”,朱德對毛澤東也以“老毛”相稱。

在毛澤東和朱德的指揮下,“朱毛紅軍”連續打退湘贛兩省國民黨軍隊的多次進攻,使根據地日益擴大,在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爲中國革命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樣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正確道路。同時也留下了“井岡山精神”這一最爲寶貴的財富。

毛澤東和朱德的革命友誼,來自兩人對革命的堅定信念。秋收起義後,面對國民黨軍隊和反動地方武裝猛烈反撲,工農革命軍損失嚴重,部隊由 1500 多人銳減到 800 多人。但毛澤東毫不動搖,在三灣村對部隊進行整編,將黨支部建在連隊上,並勝利地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八一南昌起義後,朱德面對的情況和毛澤東非常相似。當起義隊伍屢遭強敵襲擊,戰士們饑寒交迫,士氣低落之時,是朱德召集部隊發表激動人心的講話,在危境中率領“鐵軍”余部近千人,于1928年4月走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合,建立了紅四軍並任軍長,成爲全國第一支主力紅軍的最高軍事指揮員。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革命事業中,毛澤東和朱德都表現出了當仁不讓、舍我其誰、敢爲天下先的革命氣概。這也讓兩人彼此惺惺相惜,建立了長達一生的革命友誼。

二、

在革命生涯中,毛澤東和朱德也曾産生過分歧。1929年,圍繞紅 4 軍軍委和前委關系問題,毛澤東和朱德曾爆發過激烈的爭論。毛澤東一度離開紅 4 軍,到閩西指導地方工作。

毛澤東走後,朱德冷靜地指出:“盡管我和毛澤東意見相左,但我們仍然是心心相印的。”于是在紅4軍八大期間,將毛澤東請回前委工作,並公開表示:朱離不開毛,毛也離不開朱,朱毛聯合一起,就會形成一種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朱德的這一舉動,消除了兩人在工作中的矛盾和隔閡,從此之後,朱毛團結得更加緊密。

長征開始後,朱德和毛澤東被分在同一個黨小組。每次黨小組開會,他們都會按時參加,並在小組會上規定只許稱呼朱同志、毛同志,不許稱職務。據和兩人同一個黨小組的同志們回憶,在小組會上,兩人從不以職務相稱,相互之間不是稱對方爲“同志”,便是稱對方爲“老毛”、“老朱”。

1935 年 1 月,在遵義會議上,朱德態度鮮明地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使我黨形成了以毛澤東爲核心的新的領導集體。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中革軍委決定將紅一、紅四方面軍混合編組,分左、右兩路北上。朱德和張國焘一同指揮左路軍。

沒想到的是,張國焘拒不執行中央的決議,堅持南下,企圖分裂和危害黨中央。他多次要求朱德表態反對黨中央北上,都被朱德堅決拒絕。朱德說:“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針是正確的。北上決議,我在政治局會議上是舉過手的,我不能出爾反爾。我是共産黨員,我的義務是執行黨的決定。南下是沒有出路的!”

除此之外,張國焘還造謠誹謗毛澤東等黨中央領導,朱德也都堅決予以回擊。氣急敗壞的張國焘罵朱德是“老頑固”,朱德反擊說 :“天下紅軍是一家。中國工農紅軍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是個整體。‘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國全世界都聞名。要我這個‘朱’去反‘毛’,我做不到!”

朱德的強硬態度,有力地制約了張國焘。最終,張國焘不得不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其分裂黨中央的活動以失敗告終。對于朱德的態度,毛澤東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稱贊朱德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1946 年 12 月 1 日,是朱德 60歲生日。中央連續 3 天在延安爲他舉行祝壽活動,毛澤東親筆題下了“人民的光榮”五個大字,爲朱德祝壽。這五個字是黨和人民對朱德的最高評價,更體現了毛澤東與朱德的革命友誼。

1973 年,毛澤東在會見參加中央軍委會議的人員時,緊緊地握住朱德的手,動情地問候朱德:“紅司令,紅司令,你可好嗎?”

緊接著,毛澤東對周圍的人說:“這位同志,我們一起幾十年了!有人說你是黑司令,我不高興,我說你是紅司令。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朱,哪能有毛啊?朱毛,朱毛,朱在先嘛!”

從1928年到1976年,毛澤東和朱德的革命友誼跨越 了將近40年。他們參與締造了一個偉大的時代,經曆了出生入死的考驗。朱毛永不分離、生死相依的信任,和他們惺惺相惜的革命情懷,給偉大的友誼作出了至高無上的注解。

三、

除了朱德之外,另一個一直喊毛澤東爲“老毛”的人,便是彭德懷。

毛澤東是中國革命的領袖,而彭德懷則是毛澤東的手下愛將。毛澤東曾寫詩贊揚彭德懷:“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足見彭德懷在毛澤東心中與衆不同的地位。 

延安整風運動期間,有些同志對彭德懷的“百團大戰”提出了不公正的、過火的批評,彭德懷十分惱火,決定拉著周恩來,找毛澤東交換一下意見。

談話開始前,毛澤東定下了一個君子協定:第一,把話講透。第二,可以罵娘。第三,各自檢討,不准記仇,不得影響工作。

毛澤東認爲,“百團大戰”是無可非議的。戰前彭德懷對軍委進行過報告,軍委是同意的。如果講缺點的話,那就是軍委回電未到,彭德懷就提前動作了。“老毛,若說有錯,首先錯誤在我,我不但同意了,給你發了電報,還向你提出這樣的大戰役是否可以多搞幾次。”

聽了毛澤東的話,彭德懷積在心裏的不快頓時消失了。他堅定地說:“有主席今晚這席話,就是現在叫我去死,也是死而無憾了。我對你有誤會,甚至有埋怨情緒,還要請你原諒,我是個粗人!”

彭德懷對毛澤東的感情是真摯的。自從率領平江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後,彭德懷便一直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戰鬥。在多個關鍵時刻和關鍵問題上,彭德懷總是站在毛主席的一邊,擁護和支持毛主席的正確主張。而毛主席每遇到艱險任務時總要交給彭德懷去承擔,彭德懷也從未負過重托,總是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扭轉局面。

長期艱苦的鬥爭,使兩人不僅在情感上建立了戰鬥友誼,而且在軍事思想上形成了許多共識,包括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等等。毛主席的重要戰略原則都得到彭德懷的支持,因此他才能在毛主席的領導下,運用毛澤東的軍事思想,贏下了許多著名的大仗。

1929年初,當時的中央對紅軍前途作了悲觀的分析,提出將紅四軍分成小部隊的組織,“散入湘、贛邊境各鄉村中進行和深人土地革命”,以“避免敵人目標的集中和便于給養與持久”,並提出 “朱、毛兩同志目前有離開部隊的必要”,希望毛澤東和朱德“應毅然地脫離部隊速來中央”。

接到中央的這封“二月來信”後,彭德懷立即上書中央:“中國需要紅軍存在,年輕的紅軍需要毛澤東、朱德來領導”,同時指出“將隊伍分得很小,散向農村中,朱、毛離開隊伍,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正是因爲彭德懷等人的堅決反對,中央終于改變了看法,認爲“二月來信”中對分散紅軍等說法“是有些毛病的”,紅軍應采取集中遊擊的策略,改變分散紅軍的原則。這也使得毛澤東留在了紅軍之內,保證了井岡山根據地之後的發展。

1930年,毛澤東爲了誘敵深入,提出彭德懷率紅軍東渡贛江的設想。盡管有些人不願過江,但彭德懷堅決支持毛澤東,說服了不願渡江的同志,毅然率部東渡,並號召部隊要團結一致,堅持擁護毛澤東和總前委的領導。彭德懷這種光明磊落的果敢行爲,給毛澤東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面對蔣介石對根據地的多次圍剿,彭德懷在毛澤東指揮下,屢戰屢勝,連續取得了幾次反“圍剿”的勝利,連毛澤東都誇獎“我們合作得很好”。

長征途中,彭德懷率三軍團于1935年1月占領遵義,使得在中國革命史上有決定意義的遵義會議得以勝利召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的領導地位。之後彭德懷率三軍團擔任前衛,攻克天險婁山關,使紅軍擺脫了強敵。

1935年6月兩河口會議後,彭德懷堅決反對張國煮南進的錯誤主張,擁護毛澤東北上抗日的方針。

一直以來,彭德懷與毛澤東不僅是上下級關系,也是一對親密合作、互相信任的戰友。兩人並肩戰鬥,共同經曆了無數的艱險與苦難。在此期間,彭德懷一直稱呼毛澤東爲“老毛”。曾有人提醒過他這麽叫不合適,彭德懷的回答是:“老毛這個稱呼,我叫順了不好改口!”由此可見,兩人的革命友誼有多深厚!

四、

毛澤東成爲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後,彭德懷對毛澤東的稱呼仍然沒有改變。而毛澤東本人也對此毫不計較。因爲兩人都出身農民家庭,都具有清正廉潔的美德和實事求是的思想,厭惡一切浮誇的作風,根本不會把稱呼看得有多重要。

雖然嘴上稱呼毛澤東爲”老毛“,實際下彭德懷心中對毛澤東十分敬愛,一貫視毛澤東爲“老師”和“領袖”。毛澤東也對彭德懷異常器重,經常稱其爲“彭大將軍”。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彭德懷一直在毛澤東的指揮下,同敵人浴血奮戰,最終趕跑了日本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國。

1950年冬,朝鮮戰爭爆發。毛澤東在林彪不願入朝的情況下,決定派彭德懷任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在3年抗美援朝的戰爭中,彭德懷指揮我志願軍,以劣勢裝備戰勝了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威望,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威武不屈、英勇鬥爭的民族精神,使中國巍然屹立于世界東方。

無論是紅軍時期,還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又或是抗美援朝時期,彭德懷始終是毛澤東最爲信任和倚重的將領。每當局勢嚴峻時,毛主席總是派彭德懷去擔當重任,而彭德懷也都能挺身而出,扭轉局面,在貫徹執行毛主席的戰略方針上,可以說是最堅決、最勇敢、最忠誠的將領。從某種角度來說,除了朱老總,也只有他,才有資格稱呼毛澤東爲“老毛”。

五、

除了朱德和彭德懷之外,黨史上還有一個人稱呼毛澤東爲“老毛”的。不過此人不是將領,而是一位女革命家,她的名字叫曾志。

在井岡山時,曾志與賀子珍的關系很好。1929年11月,毛澤東因賀子珍因懷孕不便隨軍,于是找到曾志,想請曾志幫忙照顧一下賀子珍。曾志誤以爲是要她離開工作專門照顧賀子珍,于是拒絕了毛澤東,兩人還吵了起來。

爭吵中,曾志得知毛澤東是想讓自己適當照顧一下賀子珍,不是放棄工作去當護工,于是主動向毛澤東認錯說:“老毛,我跟子珍是好朋友,過去行軍都常在一起吃飯睡覺,我從來都關心她,照顧她,你不說我也會這樣做的,剛才是我誤解了你的意思!”

還有一次,曾志聽人說紅軍戰士們在吃紅米飯和南瓜湯,毛澤東卻偷偷在吃肉,于是氣沖沖地闖進毛澤東的家,掀開鍋蓋看鍋裏到底有沒有肉。當她看到毛澤東的鍋裏也只有紅米飯和南瓜湯時,紅著臉向毛澤東道歉說:“老毛,是我錯了,你真的沒有搞特殊!”

參考資料:

中新網:《紅軍時期的朱德和毛澤東》

中新網:《毛澤東晚年見朱德感慨:“沒有朱,哪有毛”》

人民網:《毛澤東和彭德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