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中國曆史上最好的皇帝,爲人仁慈善良

石中毛 2024-03-19 15:50:31

中國曆史上有許多皇帝,他們作爲地主剝削階級的“總頭子”,性情暴虐、窮奢極欲、殘害人民、勞民傷財;但是,也有一部分皇帝,卻是有道德品質、人格修爲。

康熙就是這樣的皇帝;康熙仁慈善良、爲人很好,且很有“帝王權術”,還勤奮好學、學識淵博。可以說,康熙是中國曆史上最好的皇帝。

康熙十分憐愛人民群衆,每遇到天災,就哀傷歎氣,立即派大臣到災區,主持赈災、救濟、慰問;自己到“天壇”,向上天祈禱、爲民祈福。外出時,康熙訪察民情,聽取民怨;並且告誡大小官員,出行時,防止踩死農民的莊稼禾苗。

康熙對大臣也很好,大臣生了病,康熙立即派太醫前去醫治、派侍衛去慰問。平時對大臣們也十分寬厚,甚至大臣有違法之處,康熙也不過于嚴苛,只是讓其忏悔改過。

康熙對父輩、祖輩,也十分孝順,經常親自到慈甯宮問安。和孝莊太後出行,到地勢險峻之處,康熙就親自“扶辇而行”。

康熙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對他們很關照、包容,並沒有“殺兄屠弟”。

至于“帝王權術”,康熙也是深谙;比如,吳三桂叛亂前後,因爲吳三桂反複無常,康熙就建“史可法祠”,弘揚“史可法精神”。當年史可法拒絕投降滿清,不屈而死。結果,全國人民更加厭惡、唾棄“投降派”吳三桂,吳三桂在道義上更絲毫無立足之地。

康熙在“用人”上,討厭阿谀奉承的人,喜歡“心正、老成”的人。在平時的政務上,康熙勤勤懇懇、認真勤政,一點兒也不馬虎。

康熙還十分勤奮好學,在中國的文化典籍中,尋找治理國家的道理。年輕時,讀書讀到“吐血”。還向西洋傳教士學習數學、天文等自然科學,還搞“經筵日講”,讓學者給自己講學、自己也給大臣們講學,類似“學術活動”。

康熙,是個合格的儒家知識分子、政治家,是符合儒家標准的“仁君”、“明君”。因爲當時的主流文化思想,就是“儒家”,不是其它學說;所以,儒家也不是一無是處,任何人只要能弄懂“儒家思想”,並且做到、踐行,也完全可以是個“仁人君子”。

康熙的政治功績,也是很突出的。年輕時,擒獲權臣鳌拜;平定三藩叛亂;親征噶爾丹;統一國家;制止沙俄侵略;等等。康熙時期,社會經濟大發展、文化繁榮。

中國曆史上其他有名的皇帝,就都不如康熙了,往往是“這方面好、那方面壞”。

伏羲、燧人氏、神農、黃帝、堯、舜、大禹,是很好,但他們遠古的“聖王”,並不是後世的“皇帝”。

秦始皇,殘暴不仁、政治嚴苛,焚書坑儒、嚴峻刑法,曆來都是“反面典型”;只是現代以來,經過“吹捧、洗地”,其“名聲”才有所改觀。

漢武帝,司馬遷評價其“內多欲而外施仁義”,窮兵黩武、搞“侵略擴張”,性格也有點殘忍;比起康熙的“仁慈”,就遠不及了。

光武帝劉秀,既“仁德”、又有“文韬武略”,也不殺功臣。可是,劉秀在“人格魅力”方面,差康熙那麽一點點。

劉備,是個“創業者”,雖然“仁德”,但他沒有統一全國。

曹操,很有才幹、文采也好,不僅沒有“統一全國”,人格也十分狡詐陰險。

唐太宗,很有作爲,但是,他殺了哥哥、殺了弟弟,與康熙的“兄弟友愛”,就差遠了。

宋太祖,也很仁慈、文治武功,但是,從傳統標准說,是“謀朝篡位”得來皇位;就算這個因素不說,宋太祖搞的“文官制度”、“偏文輕武”,最終導致外敵入侵、中國的“亡國”。

朱元璋,起義而趕走元朝統治者,有“恢複中華”的功勞,但太殘酷了,殺了無數的“功臣”,殺起人來,如同“喝口水”。

雍正,性格冷酷、殘忍、腹黑、苛刻,把“哥哥弟弟”殺的殺、關的關,遠沒有康熙那樣的“仁德”。

乾隆,其文化、文藝才能超過了康熙;但乾隆爲人陰險、狠毒,這一點、是無法與康熙相比的。

所以,對比一下,從“各方面”評比、比較,可以說,康熙是中國曆史上最好的皇帝。

滿清王朝,確實是“異族”滅亡了中國,建立起的類似“殖民政府”。但是,滿族已經成爲“中華民族”一員;而且,清王朝在“領土方面”也是對中國有貢獻、功勞的,不能“全部否定”。

康熙,作爲個封建王朝的皇帝,能做到那樣,已經是難能可貴了;是個好皇帝、大政治家。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