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3歲老太太離開兒女、不住大房,買下16㎡蝸居,一住就是三年

聽家說 2024-04-29 18:02:42

若讓你選一個頤養天年的地方,你會選擇住進大房子裏,還是一間身居世外的清靜蝸居裏呢?今兒要說的這位老太太,做出了很果斷的選擇。

今年63歲的特薇拉,在三年前就離開了兒女,搬出了自己那個三室還帶個車庫的大房子,將房子留給孩子們後,她反而買下了一間只有180平方英尺的蝸居,換算下來是16㎡左右。

當問起特薇拉奶奶爲什麽要住進蝸居時,她說自己操勞了一輩子,夢想就是能有一個林中木屋一樣的生活環境,自己一個人遠離兒女,他人看來有些寂寥,她卻覺得很是清靜。

趁現在自己還有精力,小房子維護打理也不費事兒,就果斷買下了這16㎡的蝸居搬了進去,沒成想,這一住就是三年時間。

16㎡蝸居的戶型和基本信息

在了解特薇拉的生活方式,和蝸居內的裝修前,先說說它的基本情況和戶型布置。

▲進入蝸居空間內

蝸居本身,連帶屋內的家具家電都下來,總共用了56000美元,約合405000塊,還算可以。

推開玄關門進入室內,發現除了衛生間以外,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想想也是,畢竟只有16㎡的面積,做太多隔斷反而會讓家裏太逼仄,不如這樣寬敞通透。

蝸居面積不大,層高尚可,利用3米多的層高和尖頂優勢,做出一個隔層臥室,沿著帶收納格的梯子,便可以走上去,雖說隔層臥室不能站立行走,但半坐床上倒是沒問題。

蝸居內,還有完整的客廳、廚房、衛生間和浴室,而衣櫃、雜物間和所謂的陽台,則統統放在了室外,後面我們也會隨著了解地深入,一一講到。

玄關藏在房門後

入戶玄關,藏在了房門後面的位置,其實與其說是玄關,不如說是個牆面收納架。

▲從門外過渡到屋內

16㎡的蝸居,通常對于空間的劃分只論有無,不講明確與否,老太太的家也是如此,門後的圓形架和下方的隔板架,既可以收納進出家門時的隨身物品,又能放擺件裝飾客廳。

燈具的開關,也放在了一進門手邊的位置,打開暖色調的燈具,整間屋子都呈現出一種溫暖的氛圍感,特薇拉一個人住,也能從中感到惬意舒適。

客廳三面都有窗戶

如果算上房門上面的小窗,家裏的客廳嚴格來說,是三面環窗的通透戶型!

▲沙發背面和旁邊都有窗

雙人位沙發背靠窗戶擺放,旁邊還有一面方正的大窗,白天天氣晴好時,甚至要用百葉窗來遮擋一定進入家中的光線,才能不影響坐在這裏看電視(電視挂在對面牆上)。

特薇拉說,自己現在住在這裏開銷並不算大,算上用人家地和水電網等一系列開支,每個月也才350美元,比自己曾住在大房子裏合適多了,當然,之前的大房子,現在由兒女維護。

▲客廳裏放燃木爐

有趣的是,客廳裏同時有空調和燃木爐兩種設備,分別用來度夏納涼,過冬取暖,住進這16㎡蝸居三年以來,特薇拉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雖然這裏不像一些離網房屋一樣,水電都要謹慎使用,但她總覺得過冬用空調很不舒服,燃木爐反而能讓小屋均勻溫暖,她很喜歡窩在客廳沙發裏,一邊烤爐子一邊看電視,太惬意。

開放式廚房水電氣不愁

對于這些較爲偏僻的蝸居來說,水電氣不愁,真的會讓生活方便許多,尤其是用廚房時。

▲廚房台面空間不大

廚房台面空間很小,且爲了避開窗戶,並沒有去做吊櫃收納,不過底櫃也能放下碗碟餐具和瓶瓶罐罐,抽屜和拉籃,能將櫃內深度充分利用起來。

台面的空間很小,爲了能擴充切菜置物區,這位63歲的老太太靈機一動,在水槽上面蓋上了一塊定制的菜板,不用的時候就相當于是櫥櫃台面,一舉兩得。

▲廚房內水路電器齊全

廚房內,既有自來水,又用丙烷罐當燃料烹饪,還安裝了油煙機、烤箱,可謂是水電氣齊全,最起碼基本的生活需求不用發愁,這點至關重要。

雙開門的小冰箱上面貼滿了特薇拉的冰箱貼,這都是她年輕時到過的地方,現在貼在冰箱上,每次看到都會勾起一段記憶;冰箱內,足夠儲存她十天八天的食材,吃完後再去附近鎮子上買就行。

不到2平米的衛生間和浴室

廚房對面就是家裏的衛生間,用谷倉門進行簡單隔斷。

▲廚房對面的衛生間

衛生間內的面積,說起來只有不到2平米,但即便是如此有限的面積,也還是塞下了馬桶、洗手池,並用浴簾對淋浴房進行了幹濕分區,小而整潔,井井有條。

洗手池正對的窗戶,也讓我眼前一亮,誰能想到,16㎡的蝸居,不僅是明衛,還是一間擁有大窗、視野采光通風都很強的明衛呢?我個人還是很喜歡哒~

▲一體式的浴室

浴室沒有選擇貼瓷磚,而是幹脆做成了一體式浴室,底部有個排水孔,花灑管路都隱藏在了牆內,日常清潔打掃真的太方便了,牆面凝結的水漬,也可以很快清理幹淨。

屋外有丙烷罐,烹饪做菜和洗澡自然也不用發出湊,一台小功率的燃氣熱水器,就足夠特薇拉日常洗漱用熱水的需求,小房子好打理,真不是隨便說說。

樓梯間暗藏收納和洗衣室

從衛生間出來後左轉,其實就走到了蝸居的盡頭,但別急,還有通向隔層的樓梯間。

▲洗衣室正對樓梯

正對樓梯的位置挂上一道簾子,後面隱藏著家裏的洗衣間,日常清洗烘幹都在這裏,這道簾子不僅相當于劃分空間的隔斷,又相當于一個隱藏雜亂的櫃門,方便收納清潔用品。

總之有了洗衣機,日常衣物清潔就完全不用這位63歲老太太費心了,入住三年時間裏,它可幫了大忙,蝸居即便再小,冰洗空(冰箱洗衣機和空調)這類基礎家電也不能少。

▲可移動收納的樓梯

樓梯間一側,塞下了髒衣簍和廚房的垃圾桶,剩余零碎小物的收納,則全靠樓梯下面這可移動的兩階,據特薇拉說,她當時買洗衣機,也是挪開小樓梯後才勉強放進去的。

可移動的小樓梯,底部放些不常用的物品,可以不經常挪動,上面還有個上翻式蓋板,用來收納隨手取用的東西,身處蝸居,自然是每一寸空間都不能浪費。

隔層臥室很寬敞

沿樓梯走上隔層臥室,發現這裏要比我想象中寬敞很多。

臥室內亮點很多。

隔層上直接鋪雙人床墊,既節省空間,一個人躺也很舒服。

小小的吸頂燈恰到好處地裝在天花板上,方便睡覺前看書閱讀。

旁邊邊做護欄後,感覺睡覺翻身安全很多。

一旁的風扇燈轉起來時,也能帶來絲絲涼意,再加上床尾開窗,入夏時不會憋悶。

雖然基本層高只有三米多,但好在是個尖頂,坐在床上時頭部離天花板還有一定距離,靠在枕頭上玩會兒手機看看書,姿勢也不會覺得太局促。

但即便如此,剛住進來時,特薇拉還是有過幾次起床碰頭的經曆,不過在這三年的熟悉之下,她卻也早已習慣了這間隔層小臥室,現在的她覺得還是挺舒服的。

其余生活設備放室外

室內雖說只有16㎡,但室外的空間大很多,其余一些生活設備,統統可以放在屋外。

▲屋外的地板陽台

屋外的地板,從玄關一直延伸到面對樹林的小平台,老太太將它做成家裏的露天陽台,一縷陽光從樹蔭灑下,坐在這裏喝茶看書,好生自在。

雖說離開兒女生活,但時不時孩子們還是會來探望,這時候,屋外陽台處就成了一家人圍坐聊天的地方。

▲衣櫃單獨做隔間

用蝸居剩下的邊角料,在屋外做一間小小的隔間,就變成了家中的衣櫃,或者說是衣帽間,一年四季的衣物都收納在裏面,讓蝸居的收納負擔小了許多。

另一邊,將開放式小屋做成戶外廚房,也可以在兒女到來的時候做些烤肉等飯食。

險些忘了說,蝸居後面就是家裏丙烷罐、水電管路所在的地方,蝸居接入這些後,生活便利度提升了一個大步,這些基礎設備可是真不能少。

文末總結

到這裏,我們也就對這位63歲老太太的蝸居有了個大致了解,大家覺得怎麽樣?

離開兒女、不住大房子,反而買下16㎡的蝸居一住就是三年,在我們很多人看來可能都不是很理解,但轉念一想,追求清靜生活,親近自然,是她畢生追求,這樣的生活狀態,反而更讓她感到舒適。

雖然,這種長時間的蝸居生活,並不是所有人都贊同,且能堅持下來的,其中有諸多不便之處,是只有真正試過才會明白的,不過單說這位老太太,只要她自己由衷喜歡,也就足夠了,不是嗎?

感謝閱讀!

(圖片:THGJ,侵刪)

0 阅读:86

聽家說

簡介:聽聞家居事,慢說生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