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多少位皇貴妃?她們在宮中地位僅次于皇後,各自結局如何?

樓哥看明史 2024-03-23 12:00:59

前言:明朝原本沒有皇貴妃,皇後之下便是貴妃,比如洪武朝成穆貴妃孫氏,永樂朝昭獻貴妃王氏、昭懿貴妃張氏,洪熙朝恭肅貴妃郭氏。到了宣德朝,明宣宗朱瞻基爲了擡高他青梅竹馬愛人孫氏的地位,不但冊封她爲貴妃,還讓她和皇後一樣享有金冊和金寶。

故事皇後金寶、金冊,貴妃以下有冊無寶。妃有寵,宣德元年五月,帝請于太後,制金寶賜焉。貴妃有寶自此始。—《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

明宣宗孫貴妃劇照

而到了景泰朝,明代宗朱祁钰冊封其愛妃唐氏爲皇貴妃。那麽自此之後,明代一共出現了幾位皇貴妃,她們各自的命運又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景泰朝一人

唐皇貴妃

唐氏,江西建昌(今江西撫州)人,原郕王府侍妾。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發生了震驚朝野的“土木堡之變”,禦駕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做了瓦剌人的俘虜。明廷此後尊英宗爲“太上皇帝”,改立其庶弟郕王朱祁钰爲新天子。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十二月,唐氏之父唐興,以外戚得授世襲錦衣衛指揮佥事,說明此時她已經成爲妃嫔,《國榷》記載她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選秀入宮,明顯有誤。

今北京西海子公園

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八月,武清侯石亨、禮部尚書胡濙出任正、副使,持節冊封唐氏爲皇貴妃。唐皇貴妃極受寵愛,有一次她和皇帝騎馬遊覽西海子,因馬受驚而墜馬。景泰帝特意下令挑選禦廄中最好的馬,日日訓練以等待唐皇貴妃下次遊玩時再騎。

戊寅,枷內官劉茂于內府新房外。景泰間茂嘗被旨,以馬載唐妃遊西海子。馬驚妃墜,因命茂選良馬二十,日控習之以俟。上複位有言茂欲擒太監劉永誠未發,遂執茂下獄,故有是命。—《明英宗實錄卷二百七十六》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太上皇帝趁著皇帝病重,聯合石亨等人發動政變,重新奪回了皇位。唐氏因此被革去封號,並在當年二月朱祁钰去世後被逼殉葬。

成化朝一人

萬皇貴妃

萬氏,縣吏萬貴之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選入宮,時年僅四歲。

由于和明憲宗朱見深之間,有一段年齡相差十七歲,但卻至死不渝的愛情,萬氏成爲了全天下剩女的楷模。

萬氏劇照

景泰年間,朱見深曾經從皇太子被降封爲沂王,當時除了祖母孫太後,就只有萬宮女全心全意地守護著這位廢太子。

憲宗即位之後,先是因爲皇後吳氏無故杖責萬氏,發雷霆之怒廢黜了這位大婚僅僅一月的皇後。緊接著在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三十七歲的萬氏爲憲宗生下了皇長子,並因此進封爲貴妃。只可惜皇長子不幸夭折,不然萬貴妃下一步應該就能成爲萬皇後。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一月,憲宗冊立皇第三子朱祐樘爲皇太子。爲了讓萬阿姨寬心,皇帝在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十月進封其爲皇貴妃。在冊文之中,憲宗把萬皇貴妃給誇成了一朵花,我們來看一看:

貴妃萬氏柔明而專靜,端懿而惠和。率禮稱詩,實禀貞于茂族。進規退矩,遂冠德于後宮。動則聞環佩之音,居則視箴圖之戒。寵愈加而愈慎,譽益顯而益恭。副予關睢樂得之心,克謹雞鳴儆戒之道。相成既久,輔助良多。—《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五十八》

憲宗與萬皇貴妃劇照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五十八歲的萬皇貴妃去世。憲宗崩潰之余,半晌才說出一句話: “萬侍長去了,我亦將去矣”。皇帝辍視朝七日,賜谥號曰“恭肅端慎榮靖”,葬于天壽山西南,“凡喪禮皆從厚”。半年後,四十一歲的憲宗也撒手人寰,真正做到了和萬皇貴妃: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嘉靖朝二人

王皇貴妃

王氏,籍貫不詳,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二月選秀入宮,當年三月被冊封爲昭嫔。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十月初六日,皇第二子朱載壑出生,生母正是王昭嫔。

由于皇長子朱載基出生僅兩個月就夭折,世宗對這個兒子極爲看重,不但親自跑去南郊祭告天地,還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四月進封王氏爲貴妃。

上谕禮部: “朕荷天庥賜生元子,生母昭嫔王氏宜有進加,以示寵異。取今月二十三日告于皇祖列聖、皇考,遣使持節,以金冊、金印進封爲貴妃。”—《明世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九》

承天府明顯陵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二月,明世宗朱厚熜決定南巡他的出生地:承天府(今湖北鍾祥)。爲了規避風險,世宗不但冊立朱載壑爲皇太子,還命其監國(當然是象征性的)。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正月,皇帝下诏進封王氏爲皇貴妃。

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三月,皇太子朱載壑不幸薨逝,年僅十四歲,谥曰莊敬。王皇貴妃傷心之余,也在兩年後的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正月二十九日去世,谥曰“端和恭順溫僖”,葬于莊敬太子墓旁。

沈皇貴妃

沈氏,吳興歸安(在今浙江湖州)人,和王皇貴妃一同選秀入宮,封爲僖嫔。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正月,世宗廢黜第二任皇後張氏,改立德嫔方氏爲新皇後,同時以“禀資淑敏,朕所特加”的理由,進封沈氏爲宸妃。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八月,皇長女朱壽瑛出生,世宗進封其生母端嫔曹氏爲端妃,同時又以“久在眷隆之首”的理由進封沈氏爲貴妃。而在王貴妃因爲兒子的緣故進封皇貴妃的同時,無兒無女的沈氏也跟著被冊封爲皇貴妃,我們只能認爲世宗對她是真愛。

咨爾貴妃沈氏純懿金相,柔嘉玉度。進禦宸極,恭妃位于星居。楊休淑宮,接文祥于沩汭。六儀明廸,式承見廟之榮。九禦用光,茂著宜家之美。屬茲元序,遹霈渥恩。特遣使進封爾爲皇貴妃,錫之冊寶。—《吳興藝文補·卷之二十九·冊封皇貴妃沈氏冊文》

明世宗朱厚熜畫像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發生了震驚朝野的“壬寅宮變”。因此事發生于曹端妃宮中,她也被世宗下旨淩遲處死,女兒朱祿媜則交由沈皇貴妃撫養。

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十月初九日,沈氏去世,享年六十五歲,谥曰“莊順安榮貞靖”,葬于悼陵。

萬曆朝二人

王皇貴妃

王氏,宣府左衛(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左衛鎮)人,錦衣衛百戶王朝窭之女。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二月,十四歲的王氏被選入內庭,成爲神宗朱翊鈞生母李太後身邊的宮女。

李太後劇照

萬曆九年(公元1581年)十一月,由于皇後王氏臨盆在即,神宗百無聊賴之余,來到母後宮中閑逛,未曾想一眼看中了十七歲的王宮女。春風一度之後,王宮女竟然有了身孕。

孝靖王太後,光宗生母也。初爲慈甯宮宮人。年長矣,帝過慈甯,私幸之,有身。—《明史卷一百十四·列傳第二》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王氏被冊封爲恭妃。當年八月十三日,皇長子朱常洛出生。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七月,王恭妃又爲神宗生下一女:雲夢公主朱軒嫄。

王恭妃劇照

換句話說,神宗和王恭妃原本感情還算不錯。但隨著皇三子朱常洵的出生,一切都發生了變化。皇帝深愛朱常洵的生母鄭氏,一心想著冊立這個兒子爲皇太子,由此引發了一場長達十五年之久的“國本之爭”。

此時的王恭妃以及皇長子朱常洛,處境極爲尴尬,不但住在紫禁城東西六宮中最冷清的院落:景陽宮,而且還長時間無法見到神宗本人。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九月,朱常洛終于被冊立爲皇太子,從而遷居慈慶宮,王恭妃更是孤獨無依。

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十一月,皇長孫朱由校出生,在文官們的強烈要求之下,神宗不得不進封王氏爲皇貴妃。爲了掩飾自己的薄情,皇帝特意解釋我早有這個打算,只是一直沒錢而已。

複思皇太子生母恭妃王氏,先年每欲進封。因帑藏錢糧不敷,恐禮文未備,是以暫停。今宮闱大典告成,恭妃宜進封皇貴妃。—《明神宗實錄卷四百一十八》

孝靖皇後鳳冠

萬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九月十三日,王皇貴妃去世,享年四十七歲,谥曰“溫肅端靖純懿”,葬于天壽山陵區內東井左側的平岡地,其隨葬品僅有一些銀制器物,連金錠都沒有。

神宗駕崩後,皇太子朱常洛繼位,但他在位僅一個月,尚未來得及追尊自己的生母。直到熹宗朱由校繼位之後,才追尊祖母爲“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後”,並將其祔葬于神宗定陵。

鄭皇貴妃

鄭氏,大興縣人,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三月被冊封爲淑嫔。鄭淑嫔愛讀書,和神宗稱得上是靈魂伴侶。

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七月,鄭氏晉封德妃,並在當年十一月生下皇次女朱軒姝。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八月,鄭德妃進封爲貴妃,並于當年十二月生下皇次子朱常溆。據路邊社的八卦消息,這位皇次子之所以很快夭折,責任在神宗身上。

時鄭氏寵冠後宮已三年矣,初妊邠哀王,上與之戲逐而傷之,生三月不育,鄭恚甚。上憐之,與私誓,即更舉子則立汝子爲東宮。至皇第三子生,赉予特厚。—《先太常公傳略》

鄭氏劇照

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正月,皇第三子朱常洵出生。當年三月,神宗不顧文官們的百般反對,堅持進封鄭氏爲皇貴妃。皇貴妃這個封號“位亞中宮,鄰于正嫡”,而此時皇長子生母不過是恭妃,皇帝想立皇三子爲太子的心思,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萬曆四十一(公元1613年)年六月,由于發生了企圖行刺太子的“王曰乾案”,神宗和鄭皇貴妃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之下,不得不讓二十七歲的福王朱常洵,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三月之國河南洛陽府。爲此神宗還特意傳谕內閣,讓他們放心,我不會廢立太子。

當皇祖時,皇考與景王名封比肩,故人心猜疑。今皇太子與福王名分不同,大義已定。又有諸皇孫,何疑之有?—《明神宗實錄卷五百九》

福王朱常洵劇照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神宗在彌留之際,向皇太子朱常洛提了一個要求,讓他給鄭皇貴妃一個皇後的名分。

對此文官們跳出來堅決反對,表示太子親娘還沒追尊,鄭氏算老幾?再說福王又不是太子,鄭氏也配當皇後?禮部左侍郎孫如遊最終給出一個結論:先帝的話是胡說八道,不用聽。

夫善繼善述,正須斟酌于義。若義不可行,則遵命非孝,遵禮爲孝。臣若不顧義禮而曲徇意旨,則又欺罔不忠,臣不敢以不忠事主。尤仰冀殿下以大孝自居也。—《明光宗實錄卷二》

神宗駕崩後,鄭氏作爲“神廟皇貴妃”,只能在仁壽宮中苟延殘喘。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五月,鄭氏去世,享年六十六歲,谥曰“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葬于定陵內銀錢山東麓。

鄭皇貴妃與明神宗劇照

日後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位,追尊祖母爲“孝甯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太皇太後”。若是弘光政權能夠守住半壁江山,鄭氏估摸著還能有一個“孝甯溫穆莊惠慈懿憲天裕聖皇後”的名分。若是能夠打回北京,朱由崧一定會重啓定陵地宮,讓祖母與皇祖父合葬。

天啓朝二人

範皇貴妃

範氏,出生地不詳,天啓二年(公元1622年)因生育熹宗長女永甯公主,被冊封爲慧妃。天啓三年(公元1623年)閏十月,皇次子朱慈焴出生。由于皇長子一出生就是死胎,所以皇帝這一次激動異常,直接越級進封範氏爲皇貴妃。

蓋三年于茲,乃荷皇穹眷佑,九廟居歆,以今年十月二十二日皇子誕生,系皇貴妃範氏出。嘉慶積于邦家,歡悰洽乎億兆。肆頒渥澤,覃被多方。—《明熹宗實錄卷四十》

客氏劇照

然而兩個子女先後夭折,範皇貴妃也很快失寵,並因爲得罪了客氏而被幽禁于宮中,直到崇祯帝即位生活才得以改善。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北京陷落後,範氏逃離皇宮。等到清軍入京,她又回到北京,由清廷出資贍養。

任皇貴妃

任氏,出生地不詳,據說是魏忠賢的侄外孫女,初封容妃。天啓五年(公元1625年)因生育皇三子朱慈炅,進封爲皇貴妃。

丙辰,冊封容妃任氏爲皇貴妃。英國公張惟賢持節,大學士顧秉謙、丁紹轼捧冊各行禮。—《明熹宗實錄卷六十五》

魏忠賢劇照

天啓六年(公元1626年)五月初六日,京師之中發生了著名的“王恭廠大爆炸”,年僅七個月的朱慈炅受驚夭折,最終導致熹宗絕嗣。

大順軍入宮之時,任皇貴妃同樣逃離了皇宮。據說她曾經冒充熹宗張皇後到處招搖撞騙,並且在清軍入京後回到京師,由清廷出資贍養。

崇祯朝一人

田皇貴妃

田氏,原籍陝西西安,後隨其父田弘遇遷往揚州。我們不得不提一句,這位田姑娘,很有“揚州瘦馬”的嫌疑,因爲她精通吟詩作賦,純純是勾引風流才子的那一套才藝。

天啓六年(公元1626年)六月,熹宗朱由校下旨爲唯一在世的弟弟信王朱由檢選婚,最終田氏成爲信王侍妾。熹宗駕崩後,信王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入繼大統,隨即封田氏爲禮妃。又將東六宮之一的永甯宮更名爲承乾宮,以供田禮妃居住。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四月,田氏被冊封爲貴妃,在宮中的地位僅次于周皇後一人。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春,皇帝又進封田貴妃爲皇貴妃,讓她搬往啓祥宮,稱東宮皇貴妃。

思陵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七月,田皇貴妃去世,谥曰“恭淑端惠靜懷”,葬于天壽山。明朝滅亡後,李自成打開田皇貴妃地宮,將崇祯帝朱由檢和周皇後安葬于此。清軍入關後,又對墳園進行修繕,並定名“思陵”。

結語:設不設皇貴妃,還是跟朝局有關。景泰朝唐氏進封,是因爲當時皇太子朱見濟已經夭折,若是她能有身孕,必然會被冊立爲皇後。天順朝之所以不設皇貴妃,是因爲皇後錢氏無子,貴妃周氏生于皇長子,英宗不想引發後宮之爭。

成化朝萬氏,本來就是奔著皇後去的,只可惜皇長子夭折。弘治朝因爲皇後張氏擅寵,孝宗後宮不要說皇貴妃,連個皇妃都沒有。正德朝由于武宗的心思都在兵權上,後宮都不經常去。

嘉靖朝形勢較爲複雜,世宗的真愛估計是沈氏。但在方皇後崩逝之後,皇太子及其生母王氏依然在世,皇帝也不好冊立沈氏爲皇後。隆慶朝情況和天順朝相仿,都是皇後無子而貴妃有子,故而不設皇貴妃。

至于萬曆、天啓、崇祯三朝的皇貴妃都有兒子,她們和皇後之間的關系,其實都頗爲微妙。但是無論如何,不管和皇帝之間有多麽恩愛,沒有兒子撐腰,到了新天子繼位一切都會成爲過眼煙雲。

1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