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承認,美國對華出現戰略誤判,但真正誤判的是其他事

強國軍情 2024-05-06 09:50:51

前不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接受了英國《金融時報》的專訪。在這次專訪中,斯蒂格利茨提出一個觀點,他認爲中美貿易摩擦的根源在于“美國沒有預料到會有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所以“不是中國出現貿易違規,而是美國出現了戰略錯誤”。

爲此,斯蒂格利茨以新能源電動汽車舉例,聲稱中國在十多年前就進行戰略布局,而美國卻毫無動作。很顯然,斯蒂格利茨的言下之意是美國誤判了中國,導致在電動汽車領域錯失良機,讓中國彎道超車了。 但事實上,美國出現的戰略誤判遠不止電動汽車領域,還有光伏、高超聲速武器等衆多領域。

很多人都清楚,光伏以及高超聲速武器都是歐美國家先研究的,時間遠早于中國,但如今,中國卻在這些領域遠超歐美,美國空軍試驗高超聲速武器N多次了,到現在還沒有研究成功。爲此,美國空軍失望透頂,已經放棄一個高超聲速武器項目,專攻其他有可能成功的項目。

不過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最大的戰略誤判,最大的誤判就是美國認爲自己所主導的模式會一直維持下去。衆所周知,在過去幾十年,美國走的是金融帝國的路線,爲此實體産業空心化,把大部分産業搬遷到勞動力便宜的國家,然後美國提供初始投資以及技術,第三世界國家提供廉價勞動力。

這種模式持續了幾十年,的確讓美國越來越富裕,也越來越強大。因爲仗著占據主導地位,美國可以一邊從第三世界國家進口廉價商品,另外一邊通過自己構建的美元體系,屢次在全球範圍發起“美元潮汐”,拿全世界當韭菜,而中國與美國之前也是這種合作模式。

問題是,一個國家想要發展,就不應該止步于代加工,把利潤大頭全部讓渡給西方國家。這樣的國家,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而任何有雄心壯志的國家,也不可能永遠走這條路。所以當中國工業體系完善後,我們也想進行産業革命,去到産業鏈的上遊,獲得更高的利潤。

我們都清楚,這種模式是不可能的,短時間被壓榨的國家爲了發展可以委曲求全,但長時間來看,是一定不會維持這種模式的,這點無論是中國,還是印度都不例外。基于此,當中國決心改變這種不合理模式時,中美之間的矛盾就産生了,因爲習慣了賺輕松錢的美國,不可能允許中國來搶占市場,這就是結構性矛盾。

坦白講,假如美國前幾屆政府能及時意識到這個問題,轉變思路,願意讓渡一部分利益給中國,恐怕中美關系不會這麽差。又或者說,美國能夠早點認清問題所在,甯願少賺錢也要在中國工業體系完善之前實施“脫鈎”戰略,也能遏制中國的崛起速度。但偏偏,美國選擇了“拖”字訣,將局面拖到了現在這個地步。

1 阅读:1392
评论列表
  • 2024-05-06 23:29

    不是美國想托,而是自911以來美國禍事不斷,不得不托

  • BKH
    2024-05-06 16:24

    他可以發現問題,但他解決不了問題

  • 2024-05-06 18:46

    我還是喜歡原作者的聲音!

  • 2024-05-07 05:10

    他最大的錯誤是放棄了俄羅斯[紅臉笑]

強國軍情

簡介:最新軍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