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啥樣子?看這個大佛就知道了,畢沅說這是“關中第一奇觀”

雲水終南 2024-04-08 19:16:38

上次到淳化,沿途看了陝西第二大佛,我媽就說哪個是第一大佛,看第一大佛的行程就安排上了。

清明假第一天,就去看第一大佛,導航彬州大佛寺。

距離我上次來大佛寺已經有十來年了,文化古迹不會變,就在泾河岸邊,沒有高速的年代,那個是必經之路,所以很多名人都來過。

原來陝西的“省長”(巡撫)畢沅說這是“關中第一奇觀”,解放前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發出了“只有了解祖國的曆史文化,才能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的感慨。

還有老外,德國巴伐利亞州文物保護局局長贊美大佛寺石窟造像“堪比巴黎聖母院”,不知道法國人看到這個評價是如何想。

門票35元,不算貴。大門上是石憲章的題字,說實話和大佛寺挺配的,突出一個“大”。

進了大門,一塊大石頭上有“世界文化遺産”的標識,對著明鏡台,這一路主線就是大佛所在。

大佛寺是唐貞觀二年建,有人說這個大佛是按照李世民樣貌塑的,是有根據的。

李世民南征北戰罕遇敵手,但西秦霸王薛舉卻讓李世民吃不消,無奈回到長安養病,他走後手下主動出擊結果大敗,10萬大軍幾乎折損一半以上。

本來薛舉形勢一片大好,結果暴斃,恰逢李世民傷愈歸來,最終李世民取勝。當然損失很大,爲了安撫將士,李世民就決定修建大佛。

按照皇帝形象修建大佛,這是一個傳統,利用佛像將皇帝神化,可以鞏固統治。比如雲岡石窟露天大佛就是按照北魏開國皇帝的形象去修建的,龍門石窟盧舍那佛像用武則天形象修建。

但當時李世民不是皇帝甚至不是太子,要是用他的形象修建,野心可想而知。

有人把大佛和《步辇圖》中李世民的形象進行對比,相像的地方很多,當然會做一些加工:臉部會圓潤一點,耳垂會大一點。

沿著台階一步一步上到最上面一層,就能看到大佛的上半身和洞窟的一部分。

這是一個超大的大佛,手掌就有接近6米的長度,按資料說大佛依岩趺坐,身高二十四米,發式作螺髻狀。面方,耳垂,披衣袒胸,腰下系結佩帶兩條,盤腿端坐在蓮台之上;佛的左手著膝,右臂上彎,手掌向內,手指微屈,作說法狀。全身姿態自 然,肌肉豐滿,面相端嚴。

背景就崖雕刻而成,在靠近大佛的頭部周圍浮雕坐像七尊,邊緣更圍繞十九個飛天,是極富裝飾性的精美雕刻。佛身健碩雄偉,所謂“一指之大幾爲腰”。

窟內主像爲一佛二菩薩。佛兩旁菩薩頭戴寶冠,衣著華麗,身高均達15米許,故俗稱 “丈八佛”。窟壁爲佛龛,均雕刻大小佛及菩薩等造像。

(以上都是照抄資料,聽專家的,沒錯)

大佛爲阿彌陀佛,兩側站立狀的是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俗稱丈八佛,與大佛合稱爲西方三聖。

我總覺得這個兩邊菩薩的風格和大佛不一致,大佛很是威嚴,菩薩倒是和藹慈祥,不是很協調,不知道是塑像的時候就是這樣還是後期有修補。

唯一的遺憾是:不能走進洞窟裏面,但是走進去也不能看全貌。

千佛洞羅漢洞

大佛窟西側爲“羅漢洞”窟群,大佛窟東邊是“千佛洞”窟群,這裏可以近距離的看各種造像。

能清楚的看到這些造像其實都是用石頭雕刻出大致形狀,然後再用泥塑細節,有的保存完整,有些就風化嚴重。

其實風化嚴重的形成各種寫意形狀,更是有韻味。

有興趣的,還可以看看曆代遊覽者的題記留名,這些本身就是精美的書法,而且還是研究大佛寺的史料,晚清的金石學家葉昌熾在收集了大佛寺石窟103條題記,撰寫了《邠州石室錄》。

有人還在這裏發現了丁汝昌的提名,我們都知道甲午海戰中丁汝昌“自飲藥死”,卻不知他曾經在陝西有軍事行動。

大佛寺位于西安到蘭州的官道上,西蘭路以前是交通要道,名人官員往來,在這裏題名是很正常的。比如,我在這裏就看到有寫“???萬歲”字樣,落款的“劉剛1949年”,不知道這是什麽人。

當然,也有拙劣的題字起著破壞作用的,那個明清時候在原佛像上的重塑,真是大煞風景。

僧房窟和丈八佛窟

下來就到東面的僧房窟,共有大小洞窟98所,層層疊疊或方或圓,或一窟兩室,或一窟四室,小的兩米見方大的10米左右。

這些僧房窟群,猶如空中迷宮,上下左右,或以豎井相通,或以石廊相連。窟外保存的榫眼和殘留木樁,確實有意思。

不過不開放,只能在外面看看。不開放的還有丈八佛窟,位于大佛窟西200米處,和大佛窟不一樣,說是北周時期的佛教造像藝術特色。

我是清明節來的,遊客不多,看來這裏宣傳還是不夠。彬州市大佛寺,不僅是陝西第一大佛,還是絲綢之路第一大佛。

每年農曆三月初八,是大佛寺的傳統廟會,一般都免門票,看看時間也快了。

誰有時間去轉轉,去看看李世民長的啥樣子。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0 阅读:11

雲水終南

簡介:雲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