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內兩次訪華,布林肯這次攜“超強底牌”而來

羅sir職話 2024-04-25 16:30:37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昨天下午已經抵達上海,開啓他第10個月來第二次對華訪問。

如果梳理布林肯訪華前的各方喊話,以及美國財長耶倫訪華的細節,我們很容易就能夠得出一個結論:局勢變得更複雜了。

美財長耶倫,作爲美國一個相對鴿派的經濟學家,訪華結束其實沒多久,而這次美國務卿布林肯又再度訪華,這兩位美國重量級的實權人物,皆是一年內兩次訪華,足可見兩個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系,正在變得愈發複雜,且不可預測。

布林肯作爲美國務卿,是美國最高部長級的職位,顯然,上次耶倫訪華取得的實際效果並不多,才會讓布林肯這位級別更高的人物,再度開啓訪華之旅。

而這一次,布林肯顯然是有備而來。

回顧去年布林肯訪華,當時那趟行程並不如去年耶倫訪華的效果更好。

當時原本布林肯2月初即打算訪華,後來因爲“氣球”事件,導致雙方關系一度陷入冰點,一直到六月才成行。

在那次的鋪墊下,促成了去年11月雙方在舊金山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進行面對面會談。在這次會議後,中美關系有企穩的迹象,當時外交部用詞是“止跌企穩”來形容中美關系。

而今年,局勢又很快發生逆轉。

和去年一樣,今年也是布林肯和耶倫這兩位美國重量級人物訪華。但去年是布林肯打頭陣,今年變成了耶倫。

耶倫一改往日的鴿派作風,在訪華期間多次提到對我國三個“産能過剩”産業的聲討,而我國則是予以反駁。

要知道,耶倫在特朗普時期也是美國經濟官員,就是因爲不滿特朗普對華發動的貿易關稅,耶倫才憤而辭職選擇不幹,這次拜登上台,耶倫又再次回歸,且一來就坐上了財長的位置,但這位鴿派的經濟學家,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智者,似乎也開始掉頭支持貿易關稅了。

這是美國精英界一個很大的轉變。

之後,就是我們熟悉的劇情了。

在耶倫訪華結束後,布林肯訪華之前這麽短短的時間裏,鋼鋁關稅、美菲聯合軍演等議題相繼成爲熱點,甚至美國還發起調查我國造船業等等,種種迹象都表明了,耶倫訪華的時候,雙方並沒有談攏。

所以在訪華結束之後,一系列措施就跟著上馬了。

而這次布林肯訪華,和上次耶倫有何不同呢?

上一次耶倫訪華,是經過“雙方協商”的。而這一次,根據我國發言人汪文斌公告,布林肯是應外長王毅的邀請,因此後者展現的態度顯然更積極。

在4月19日美國舉行的一場吹風會上,美國國務院就稱,兩國之間“高強度的競爭”需要“高強度的外交”,而深入、面對面的外交,對于管理中美戰略競爭中的緊繃來說格外重要。

和耶倫訪華相比,這次布林肯著重點不僅僅會放在經貿領域,雙方還會商討俄烏沖突、甚至是台海局勢,這也是兩者訪華的最大差異。

在布林肯訪華前最直接的喊話,就是4月19日的G7部長級會議後,布林肯指責我們是俄軍事工業的支持者,爲其提供“機床、半導體”等裝備和零件,使俄被嚴重制裁的軍事工業得以修複。

這一點,顯然是無端捏造的東西。

但在這之前,4月10日,美國商務部又的確以此借口對我國12家實體實施出口管制,理由就是這些實體試圖規避原産地爲美國的産品用以支持俄的武裝力量和軍工部門。

對這次布林肯訪華,我們顯然有著更多的回應。

《環球時報》社評稱,布林肯此行主要尋求在烏克蘭、以巴等地區特點問題上與我國合作,以及在拜登關切的芬太尼藥物等問題上,盼我國“幫一把”,因此,布林肯應當“把姿態放低一點,對我國表現出充分尊重”。

除此之外,我方還稱:“美方還應立即停止對我國企業和個人濫施單邊制裁。烏克蘭問題不是中美之間的問題,美方也不要把它變成中美之間的問題。”

那麽問題來了,布林肯會展現出充分的尊重嗎?

布林肯在昨晚到達上海後,就曾以外灘作爲背景拍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布林肯自己也提到,面對面的外交,對于管理中美關系來說至關重要。

因此,這次布林肯訪華不同于耶倫的經貿磋商,更多的是多方位的一系列甚至包含可能引發軍事沖突的商談。

例如南海。

去年布林肯訪華前幾個月,菲律賓新任總統小馬科斯把我國作爲東盟之外的首次訪問目的地,彼此輿論普遍認爲,小馬科斯將延續杜特爾特的路線,對我國友好。

但隨後,菲律賓在南海不斷開始挑事。今年4月,美國陸軍的新型陸基飛彈發射系統“堤豐”在菲律賓北部部署,這套新型陸基飛彈系統首次在太平洋“第一島鏈”上亮相,其射程更是可達2000公裏以上,完全可以覆蓋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以及敏感的南海和台海。

這一點,顯然就是美國在傳達其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防禦能力。

作爲回應,我們也不甘示弱,召見了古巴武裝力量部羅霍,聲明我國將繼續支持古巴軍隊建設,其警告意味濃厚。

而這次布林肯訪華之前,美方就透露,布林肯此行目的之一,就是負責任地管理競爭,避免造成誤判或沖突。

還有一個點也很重要,那就是離美國大選還有半年,4月17日拜登在匹茨堡向鋼鐵工人發表講話宣布,將提高我國鋼鐵及鋁産品的進口關稅,以及向墨西哥施壓禁止我國轉道規避關稅,同時對我國在造船、海事及物流領域的貿易做法啓動301調查。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拜登也不僅僅是爲了爭取選票支持,有時候情緒也很重要,或者說表態很重要。

因爲實際上我國對美鋼鐵出口極少,2023年,我國是美國的第七大鋼鐵出口國,出口量只有59.8萬噸,還不到第一大出口國加拿大的十分之一。

而匹茨堡所在的賓州是2024美國大選的關鍵搖擺州,因此拜登此舉更多是爲了選票,而不是其他。

而這次布林肯過來,可能也有安撫我們的部分原因,美國大選,拜登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美國對我國整體的態度轉變。

而這種轉變,不僅僅有身爲精英界的鴿派耶倫,還有美國普通的民間力量,例如美國工會。

例如對我國在造船業、海事及物流領域的貿易調查,就是美國五個工會聯合發起的,投訴到了美國貿易代表處,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前段時間還在美國會上說,一些調查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相信很快就會有所結果。

布林肯這次訪華,也不是沒有底牌,甚至用“核彈”來形容也毫不爲過,那就是對我國銀行實施制裁。

到今天爲止,美國從未對我國各大銀行實施制裁行動,而制裁我國各大銀行,無異于“核選項”,因爲這會給全球經濟和中美關系帶來極其嚴重的影響。

這條消息最早是《華爾街日報》4月23日披露的,出于對我國間接援助俄的擔憂,美國正在起草可能切斷我國一些銀行與全球金融體系聯系的制裁措施。

而這,可能也是布林肯這次訪華最大的外交籌碼,爲什麽說這是最大籌碼呢?

因爲我們的人民幣並沒有國際化,一旦被切斷全球金融體系的聯系,那麽這意味著銀行可能會面臨著資金短缺,這個短缺指的不是人民幣短缺,而是美元短缺。

衆所周知,我們的貨幣一直“錨”的是美元,曆來美元儲備都在3萬億左右,一旦美國把這個制裁實施,那無異于金融的核彈,其後果難以估量。

所以,援俄這個問題,應該是美國的絕對底線,而我們的絕對底線則是台海。

負責任地說,中美關系是再也回不去了,至少短期內是再也回不去了,眼下不僅僅是兩國在外交上已經沒有多少回旋余地,就連雙方內部的公衆輿論,也越來越強硬。

這就像一鍋快燒開的水,只需要再提高一兩度就會沸騰起來。

更重要的是,演變到今天,這股沸騰的民意已經裹挾著雙方很難回到過去的那個黃金年代,而這個時候,面對面的外交最大優勢就在于,管控分歧,以免出現更多誤判。

理性,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1 阅读:98
评论列表
  • 2024-04-25 18:51

    美帝鬼子鬼婆走了鬼子又來了,美帝鬼子送琉球群島和關島給中國做見面禮,賣阿拉斯加換中國資金。

羅sir職話

簡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