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爲什麽取消了公攤面積?對內地樓市的啓示

小白鴿財經 2024-02-23 11:12:21

小夥伴們,你們知道香港爲啥取消了公攤面積嗎?這可真是個有意思的話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背後的故事,看看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首先咱們得明白什麽是公攤面積。簡單來說,公攤面積就是整棟樓的産權人共同分攤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比如電梯間、樓道、門廳等。以前,我們在內地買房時,常常會遇到公攤面積這個問題,有時候公攤面積甚至能占到整個房子面積的很大一部分,讓人感覺有點不劃算。

公攤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公攤面積=公攤系數×套內建築面積,其中公攤系數=總公共分攤面積/(套內建築面積×總套數),而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牆體面積+陽台面積。

普通多層住宅樓在沒有地下設備用房、沒有底層商鋪、底層架空的情況下,公攤系數在10%-15%左右;帶電梯的小高層住宅,公攤系數在15%-20%左右;高層住宅相對更高一些,在20%-25%左右。而別墅類的公攤系數則因設計及功能不同而相差較大。

但是在香港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香港是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每一平米都顯得彌足珍貴。所以,香港人對于公攤面積這個問題,可是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爲,公攤面積不僅增加了購房成本,而且還沒有實際的使用價值,這簡直就是一種浪費!于是,在2013年,香港就正式取消了公攤面積制度,成爲了全球第一個取消公攤面積的地區。

那麽,香港爲啥會取消公攤面積呢?這背後的原因可是多方面的:

第一,公平性問題。在香港,房價高昂,每一寸土地都顯得彌足珍貴。如果購房者需要爲公攤面積買單,那麽對于那些只需要實際使用面積的購房者來說,就顯得非常不公平。取消公攤面積,讓購房者只爲自己實際需要的面積買單,更加公平合理。

第二,透明性問題。在內地,公攤面積的計算方式往往不透明,購房者很難知道自己到底爲多少公攤面積付了錢。而在香港,取消公攤面積後,房屋面積的計算變得更加透明,購房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購買的房屋的實際面積和價格。

第三,提高居住質量。取消公攤面積後,開發商不再需要爲了公攤面積而犧牲房屋的實際使用面積。這意味著,購房者可以獲得更加寬敞、舒適的居住空間,提高了居住質量。

第四,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取消公攤面積後,香港的房地産市場變得更加透明、公平,這有助于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同時,這也爲購房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有助于推動房地産市場的多元化發展。

當然,取消公攤面積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香港取消公攤面積之初,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爭議。比如,有些人認爲取消公攤面積會導致房價上漲;有些人擔心取消公攤面積後,開發商可能會在其他方面偷工減料,影響房屋質量。但是,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這些擔憂都是多余的。取消公攤面積後,香港的房地産市場依然保持了健康、穩定的發展態勢。

那麽,取消公攤面積對購房者來說到底有啥好處呢?其實好處可不少!

首先,購房者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購買的房屋的實際面積和價格,避免了因爲公攤面積而産生的額外費用。其次,取消公攤面積後,購房者可以獲得更加寬敞、舒適的居住空間,提高了居住質量。最後,取消公攤面積也有助于促進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爲購房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

那麽,內地爲啥還沒取消公攤面積呢?這其中的原因可就複雜了。不過,隨著香港取消公攤面積的成功實踐,相信內地也會對公攤面積制度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畢竟,對于購房者來說,能夠只爲自己實際需要的面積買單,是一種更加公平、合理的選擇。

總之,香港取消公攤面積是一個值得關注和思考的話題。它不僅關系到購房者的切身利益,也反映出房地産市場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希望在未來,我們能夠看到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房地産市場,讓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到舒適、溫馨的居住環境。

0 阅读:57

小白鴿財經

簡介:本賬號爲國元證券王霆所有,執業編號:S00206220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