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讓新質生産力成爲最強城市IP

揚眼 2024-05-14 09:15:41

近日,繩衡智庫基于新質生産力發展維度,根據新質生産力發展實績,評選出中國實力最強的十座城市,其中南京位居第八。南京的入選理由是:經濟強省大腦、專精特新制造業高地、産業技術研發體系完備、東南文樞、科教重鎮。在今年2月召開的全市新型工業化暨産業強市推進大會上,南京就明確提出:堅持以科技創新賦能産業創新,不斷開辟新領域、創造新價值、塑造新動能,努力使新質生産力成爲南京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標識和最強城市IP。

不斷激發新質生産力新優勢

統計數據顯示,南京去年全年地區生産總值預計達到1.75萬億元左右,增長4.7%左右,總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十。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科技創新已經邁上新高度: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居全國第4位。紫金山實驗室建立業界首個6g綜合實驗室,國家eda技術創新中心正式運營,10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累計達23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萬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3萬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7家、總量達213家。

在南瑞集團,記者處處都能感受到南瑞人昂揚向上、勇攀科技高峰的精氣神。2023年底,南瑞集團自主研發的虛擬電廠等14項科技成果,被國家權威機構認定爲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爲國家能源保障和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記者了解到,南瑞集團充分發揮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綜合優勢,以全國産化的核心技術及設備,助力駐馬店-武漢等6條特高壓、河南天池等6個抽蓄電站,以及浙江220千伏柔性低頻輸電等重大工程按期投運。支撐雄安創新中心示範工程建設,打造國際領先的智慧零碳示範園區。 2023年,南瑞集團獲國家電網公司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50項,新發布IEC國際標准3項,7項技術裝備入選國家能源局第三批首台套名單,31項成果通過權威鑒定,核心技術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以南瑞爲龍頭,眼下,南京智能電網産業正在加速崛起,集聚上下遊企業近1200家,産業規模占全國八成,努力向五千億級邁進,構建世界級智能電網産業集群先行示範區。

作爲經濟強省的“大腦”,“勇挑大梁”是南京必須扛起的政治責任,認清自身使命擔當的南京,也正不斷激發新質生産力的新優勢:以産業技術自主可控之“新”,扛起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之責;以産業創新能力提升之“新”,突破科技成果轉化瓶頸;以生産組織方式變革之“新”,放大數實融合、軟硬結合優勢;以體制機制改革之新,廣泛集聚新型生産要素。

奮進的號角已經吹響,南京全市上下全力正全力以赴拼經濟、穩增長。4月1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重大項目現場觀摩推進會,今年南京全市共安排市級重大項目450個,其中先進制造業項目數和占比均進一步提升。1—2月,省市重大項目分別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14.9%、15.3%,一季度開工率爲近年最好水平。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指出,要聚焦發展新質生産力抓項目招引,圍繞年度招商目標,統籌傳統産業升級、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突出産業鏈薄弱環節和新領域新賽道,堅持招大引強和引培科創型企業一起抓、增量招引和存量服務一起抓、國資民資外資項目一起抓,全面發起招商引資攻勢。

培育新質生産力新動能

新質生産力是指創新起主導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其具體形態包括新制造、新服務、新業態。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新制造裝備、新信息技術五個領域;新服務的重點在于鑲嵌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對全球産業鏈具有重大控制性影響的生産性服務業;新業態的核心是推動産業變革和産業組織深度調整。

近日,南京億維特研制的五人四座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原型機總裝下線。在億維特(南京)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張本嶺告訴記者,作爲低空經濟的重要一環,億維特自2022年1月成立,便瞄准eVTOL(垂直起降航空)細分賽道,目前已完成了多款中大型無人機的設計研發制造,研制的五人四座2噸級eVTOL原型機總裝也已下線。此次首飛成功的ET9最大起飛重量2.2噸,可載5人或500公斤,最大航程240公裏,最大航速240公裏/小時。相當于一輛別克GL8飛上了天。

南京也正加快打造優勢産業集群,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新動能:推動全鏈轉型、加快煥新升級,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産業;深耕重點領域、攻關底層技術,持續做大軟件和信息服務産業;建設算法城市、強化賦能應用,全力突破人工智能産業;抓好開放創新、打造頭部企業,積蓄發力生物醫藥産業;搶占關鍵賽道、形成先發效應,前瞻布局未來産業。

在南京易司拓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通過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搭建的無功電壓線損精益管控技術,每年可爲國家節約近三個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在大家常識裏,電能是一種高效、優質的資源,不存在好與壞。其實電能也是會有汙染。" 比如由于惡劣的電壓質量造成的電壓波形畸變,即諧波汙染,這些汙染就好比化纖衣服抽絲影響衣服質量,也會損害設備生産。" 易司拓董事長張珍鳳介紹,該公司利用前期爲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服務的數據,拓展建立了配電網大數據平台,將服務延伸至低電壓治理、電能質量監測與治理、降損治理、電力用戶能效監測與智能用電等領域,全面支撐配電網建設改造、能效優化的科學投資與智能決策,“比如一棟大樓,我們可以通過全方位的技術支持,讓這棟大樓一個月節省約20%的電。”

在江蘇中協智能,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爲一所學校解決擾民方案。“最大亮點是采用了相控陣定向聲這一前沿的發聲技術,能夠使聲音像聚光燈一樣只向一個方向傳播,自動形成一個個智慧專屬的音區,不用帶耳機也不會幹擾到周邊的其他人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科技以聲學技術爲切入,利用定向聲技術搭建全新聲場形態,有效避免聲波向上遊傳播,確保在正前方位置能夠清晰獲取語音信息,突破性地實現“讓聲音,像手電筒的直射光一樣,定向傳播”,自動音頻分區,打造全新獨特的視聽體驗,革命性解決廣場舞噪聲擾民問題、校園廣播噪聲擾民問題。

新型工業化是制造業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實施産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持續鞏固提升四大支柱産業,培育壯大“2+6+6”創新型産業集群,南京在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南京去年新簽約華天科技晶圓級先進封測基地、美埃高端裝備等百億級産業項目9個,與中國石化、寶武鋼鐵、上海汽車等企業,攜手謀劃推進一批總投資近千億元的重大轉型項目。兩大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中,軟件業務收入達到8000億元,智能電網業務收入突破3200億元。今年南京將加快四大支柱産業煥新升級,同時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圍繞現代服務業大力引進研發型、創新型總部,今年新增總部企業30家,重點突破50億元以上的先進制造業項目、現代服務業項目、標志性外資項目、總部經濟項目、未來産業項目。

全面構建近悅遠來人才生態

發展新質生産力,科技創新是主導,人才支撐是關鍵。南京將緊扣“四鏈”深度融合,營造新質生産力的新生態,加快培育協同聯動的創業生態;著力塑造互生共榮的企業生態;積極拓展供需適配的場景生態;持續做強功能完備的平台生態;全面構建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去年底,南京獲批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探索建立“放權松綁”的人才科研特區,一體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科技政策創新和科教資源集成,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目前南京全市人才總量超過360萬人,擁有在甯兩院院士95人,人才密度位居全國城市最前列。南京也通過深化以産聚才、以才興産、産才融合機制,形成産業和人才“雙向奔赴”的生動局面。布局建設紫金山實驗室、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産業創新平台,面向全球招引集聚尖端人才;深化産才融合路徑,在人才鏈牽引下貫通産業鏈上下遊,根據南京人才淨流入數據,50.6%的流入人才從事八大産業鏈相關工作。

在紫金山實驗室,各實驗大樓裏都是一派忙碌的景象。紫金山實驗室以劉韻潔院士、尤肖虎教授、邬江興院士領軍的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分別組建未來網絡研究中心、普適通信研究中心和內生安全研究中心,服務中國2030網絡、通信、安全領域面向現代制造業、天地一體化網絡等産業生態與價值鏈。在這裏,剛入職的新人就可以負責與龍頭企業、大院大所合作的工作組,攻關解決行業重大痛點問題。此前,這裏完成了貝葉斯學習基帶芯片的研發。眼下,他們正在研發第二代芯片。這項自主芯片的成功研發,使得基站的更新換代從以往的全盤更新,轉變爲用舊有芯片進行可配置性的增減即可實現,大大降低了6G基站的設備成本。目前,紫金山實驗室建立了業界首個6G實驗室,初步建成6G端到端實驗平台,6G光子太赫茲通信實時傳輸速率從400Gbps提升到1Tbps,再次刷新世界紀錄。實驗室還突破大網操作系統、毫米波太赫茲通信與核心器件、內生安全DPU芯片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成果在多個國家重點行業應用。

4月8日,南京市市長陳之常專題調研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應用,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動能。南京工業大學國家高性能膜材料創新中心是我市首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采取“公司+聯盟”運營模式,聚焦膜産業共性技術研發,實現了多項科技成果轉化,並成功孵化了多家企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國家氣象人才的搖籃,在大氣科學和信息工程領域優勢明顯。陳之常希望高校院所充分發揮優勢,加強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創造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同時更大力度推動協同創新,加強産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産業鏈上下遊聯動、創新鏈前後端協同。要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爲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平營造良好環境。

鏈接:

“2+6+6”創新型産業集群,即聚焦軟件和信息服務、新型電力(智能電網)兩大優勢産業集群,增強産業全球競爭力。拼奪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六大産業集群國內制高點,搶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基因與細胞、元宇宙、未來網絡與先進通信、儲能與氫能六個未來産業新賽道。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玲 徐媛園

校對 王菲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