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愛情劇重拾現實與缱绻

齊魯晚報 2024-05-08 07:30:16

劉宗智 濟南報道

最近,由李現和周雨彤主演的都市愛情劇《春色寄情人》讓不少觀衆眼前一亮,乍一看,這似乎又是一部有甜有虐的愛情劇,但娓娓道來的劇情與性格鮮明的人物,讓這部作品不同于普通的愛情劇。它把人生的自我、愛情中的彼此和真實的社會生活融合在環環相扣的細節中,挖掘愛情劇的現實深度,成爲一衆愛情劇中格外獨特的存在。

《春色寄情人》根據豆瓣閱讀作者舍目斯的小說《情人》改編,劇集著筆于小衆的人物設定,聚焦當下年輕人的婚戀觀,以及在小鎮與城市、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抉擇問題,采用小情節敘事手法,將成年人之間複雜的情愫娓娓道來。比如兩人多年後的見面,眼神、態度、動作都向觀衆傳遞了巨大信息量。莊潔通過陳麥冬頭上的疤痕,一眼認出了他是她的高中同學。而這時插入了關鍵性的“閃回”:高中時的陳麥冬背著莊潔,她在背上注意到了這個疤痕,並記在心裏。這樣一個“疤痕”細節,便把觀衆帶入了主角的回憶中,往事呼之欲出。

劇中,陳麥冬是一位遺體整容師,對死亡有著超乎尋常的冷靜;莊潔是一位醫療器械領域的銷售,身體和家庭原因讓她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熱絡和韌勁,連住院被推進手術室,一路都不忘和醫生護士打招呼拉關系。這兩種職業都是當下愛情劇裏很少涉及的,很容易勾起觀衆的好奇心;同時職業背後所傳達的又是大衆很少去直面的“死亡教育”話題,既拔高了劇集高度,也讓觀衆産生了共鳴。

編劇沒有將陳麥冬的特殊職業和莊潔的肢體缺陷變成虐戀的籌碼,反而試圖通過兩人的雙向奔赴、相互救贖尋找普通人戀愛中的共性,每個人都有不願展于人前的脆弱一面,找到一個能讓自己脫下堅硬铠甲的愛人,建立一段能相互給予力量的親密關系,這種愛,才稀有且純粹。

對于成年人心動與權衡交織、理性與感性並存的愛情,《春色寄情人》也展現得十分到位。兩人的職業追求存在巨大差別,在以往的愛情敘事套路中,這類故事要麽以悲劇結尾,要麽以弱勢一方的犧牲爲代價。兩人之間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否一定要以一方的犧牲爲代價來解決?如果不是的話,又要怎麽找到平衡點?這是《春色寄情人》吸引人的情感懸念,也是它區別于其他都市情感劇的別樣之處。《春色寄情人》一一呈現了這些現實問題,同時又借由男女主角的口吻和行動給出了他們的答案:莊潔在戀愛後仍選擇回到上海,因爲她知道愛人之前先愛自己,而且上海這座城市給了她莫大的“安全感”,不必接受異樣的眼光;至于這段愛情的未來走向,男女主角活在當下的態度也重新定義了“愛情”不只有一種談法。

作爲一部從現實出發、關心當下的生活流影視作品,《春色寄情人》細膩溫馨的鏡頭語言下,小鎮愛情故事也可以講得松弛而輕盈,自然呈現生活的本真面貌。幾個鏡頭與對白,就把輕盈但不輕浮、成熟但不世故的愛情拍得細致入微,既有青春的肆意爛漫,又有熟齡的直白理性。在陳麥冬和莊潔互生情愫的過程中,觀衆不僅看到了兩個年輕人從青春期孤勇到成人後迷惘的成長過程,也從他們的視角看到了一個小鎮樣本——人們如何過著平凡的生活,從樸素的點滴中收獲感動,也在社會變化的陣痛中重新構建自我。

主角之外,《春色寄情人》的配角同樣出彩,單拎出來都是一條豐富的故事線。像一生沒有結婚、但對待愛情有自己獨特理解的林奶奶,風風火火、熱心腸的婦女主任邬姨,虎虎生風、說一不二的陳奶奶。這些角色鮮活又飽滿,和主線劇情相互作用穿插,共同構建出了一個完整的南枰鎮群像。

《春色寄情人》所涉及的小鎮風土人情、鄰裏之間的交往日常,爲觀衆提供了一個精神上的“避風港”。比如林奶奶精心裝扮的農家小院宛若桃花源,不少觀衆對這樣的小院心神向往;還有莊潔在送外賣途中被好客的大姐拉去吃席,她待在一群大爺大媽中間,並沒有一絲尴尬和不適,反而多了些安逸自在。影片不僅取景開元寺、東西塔、鍾樓等知名建築,還將紅磚老街、西湖公園、水門巷、舊館驿等風景秀美的景點一一呈現給觀衆,不少網友自發彙總了劇集同款打卡地攻略帖,帶動泉州的旅遊熱度上漲,讓更多人參與其中,愛上一部劇、愛上一座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