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數據資産估值指南》發布明確分類與估值方法

新京報貝殼財經 2024-03-21 14:40:15

3月20日,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中國銀行業協會已于近期發布《銀行業數據資産估值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團體標准。該標准由中國光大銀行牽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單位共同參與研究制定。

作爲加快數據要素資産化進程、激發數據流通動力的重要抓手,數據資産估值在數據要素市場建設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爲,目前的數據資産估值無論是在理論方面,還是在實踐方面,都還處于初級階段。

“如何構建一套通用的數據資産估值體系以及科學有效的估值方法是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推動數據要素市場構建的關鍵。”作爲《指南》的牽頭行,光大銀行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指南》兼具實用性和前瞻性,將銀行業的數據資産分爲原始類數據資産、過程類數據資産和應用類資産,並根據不同數據資産的特性,給出了估值指標體系設計策略及不同的估值方法參考,將爲數據資産的市場化交易奠定基准,進而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劃分資産類別爲數據資産估值奠定基礎

貝殼財經記者了解到,《指南》將數據資産定義爲“銀行業金融機構合法擁有或者控制的,能進行貨幣計量的,爲組織帶來直接或間接經濟利益的可辨認數據資源”,並將銀行業的數據資産劃分爲原始類、過程類和應用類等三類。

其中,原始類數據資産是通過外部獲取或內部采集而來的明細數據,可以爲後續數據加工應用提供原始信息。如征信數據、工商類數據等外部獲取數據資産,以及核心系統采集的交易數據等內部采集數據資産,均屬于這一類數據。

過程類數據資産是通過統計、彙總等加工方法,形成的統一、可複用的數據資産,包括數據倉庫(除集市數據)、數據湖、中台、各平台中間層數據。

《指南》指出,這類數據資産具有普遍適用性,可以使得後續的深度加工減少重複加工工作,避免資源浪費,具有一次加工多次使用的特性。如數據倉庫根據所屬數據主題域整合形成的參與人類、機構類、産品類、協議類、渠道類、事件類、財務類、資産類、公共代碼類數據均屬于過程類數據資産。

而應用類數據資産則面向實際的數據需求,以原始類和過程類的數據資産爲基礎,通過數據彙總、挖掘等加工方式得到的個性化的統計數據或數據産品,可以直接應用于業務部門,支持業務相關工作的開展和收益的提升。銀行業金融機構營銷模型、流失挽回模型等均屬于這類數據。

標准編制組表示,《指南》明確了數據資産、數據資産估值相關的術語、縮略語及定義,統一市場對這些術語、縮略語和定義的理解,進一步標准化和規範化數據資産估值管理與共享的相關工作。而數據資産估值對象劃分幫助使用者從海量數據資産中找出某一數據對象,便于進行對數據對象的管理與分析。

基于數據應用特征匹配估值方法

《指南》中還提供了數據資産估值方法和算法模型,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及其衍生方法等。在執行數據資産估值時,估值的組織者可根據估值目的、估值對象、價值類型、應用場景及資料收集等情況,梳理各估值對象價值來源,分析各類估值方法的適用性,針對不同的估值對象匹配合適的估值方法。

其中,成本法是將在當前條件下重新購置或建造一個全新狀態的估值對象所需的全部成本與合理利潤,減去各項貶值後的差額作爲估值對象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其中考慮合理利潤的主要原因是需要將資産生産者的風險成本納入考量,而合理利潤是風險成本的量化估計。

收益法是通過估算被評估資産的未來預期經濟收益,並將預期值折現作爲評估資産價值的一種方法。整體思路爲資産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入。

市場法是按所選參照物的現行市場價格,通過比較被評估資産與參照資産之間的差異並加以量化,以調整後的價格作爲資産評估價值的方法。市場法充分利用類似資産成交價格信息,采用比較和類比的思路估測被評估資産的價值。

而其他衍生方法則是基于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結合數據資産的特性,可根據實際數據情況進行衍生,例如采用綜合評估法等。

打通數據資産價值計量“最後一公裏”

《指南》還提供了完整的數據資産估值指標體系設計策略,將數據規模、數據質量、數據應用、數據風險等指標通過層次分析法定量轉化爲價值調整系數,形成由成本價值指標、經濟價值指標、市場價值指標、內在價值指標組成的估值指標體系,解決了數據資産特征如何在資産估值模型中體現的問題,打通數據資産價值計量的“最後一公裏”,爲全面、准確的量化數據資産價值給予明確的指引。

標准編制組表示,《指南》對于不同類型和層級的數據資産都提供了詳盡的評估模型和方法論,通過精准評估推動數據資産的有效管理,爲數據資産的市場化交易奠定了基准,進而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事實上,我國數據資産評估仍處于初級階段。標准編制組表示,數據資産價值評估還主要體現在定性計量層面,尚無科學有效的貨幣化計量方法。

數據資産本身具有非實體性、無消耗性和可加工性等傳統資産不具備的特性,而傳統的資産估值方法則難以適用于數據資産估值。《指南》考慮了數據資産的特有屬性,其評估框架解決了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對數據資産價值量化的訴求,在提升數據資産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管理決策的精准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爲數據資産的市場化交易和科學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指南》的發布標志著銀行業對數據資産管理理念的一次升級。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趙琳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