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殺劉邦贏得天下?鴻門宴中項羽的驚人策略深度解析!

曆史可以很好看 2024-01-27 17:37:52

圖源/影視劇照

在談論中國曆史上的重大事件時,鴻門宴無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其中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是,項羽爲什麽不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其實我們現在認爲項羽應該殺劉邦,這是基于劉邦後來的勝利。如果項羽殺了劉邦,他就是最後勝利的那個人,也就不需要後來自殺的場景了。這種想法是基于上帝視角的代入感。但我們首先應該得出結論,劉邦沒有被殺是因爲項羽在鴻門宴上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他不殺劉邦比殺劉邦獲得的利益更大。

大家現在討論的核心問題是項羽爲什麽不殺劉邦。有人說項羽優柔寡斷,不聽範增的話,因此錯失良機。還有人說項羽怕劉邦手裏有兵。畢竟劉邦帶著十萬大軍來了。但是我們仔細想一想,通過之前的一系列舉動就可以看出項羽是多麽的強硬和果斷。他和他的叔叔項梁一起奮起反抗,立即處決了縣令,俘虜並殺害了20萬秦軍,並立即控制了局勢。在巨鹿之戰中,他破釜沉舟,只帶了幾天的糧食,也不打算給自己留條後路。在彭城之戰中,他帶著三萬精兵,把劉邦56萬兵馬打得落花流水,劉邦自己都差點小命不保。他逃跑的時候直接把兒子和女兒扔下了馬車。幸虧有夏侯嬰的一再堅持,孩子才得以保住性命,當然這時的劉邦心裏有自己的小九九,這裏暫且不論。這種表現,無論是對付富人還是紳士,甚至是野蠻人,都是非凡的。換句話說,在鴻門宴之前,他根本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我們不能忽視項羽的政治地位。雖然項羽、劉邦、範增、張亮、樊哙等人參加了鴻門宴,這與秦末的政治走向有關,但項羽真正的對手並不在這場遊戲中。秦末反秦戰爭有幾個關鍵點,從陳勝之死到項梁之死,以及項羽的巨鹿之戰。在幕後,有一個人與這些轉折點密切相關,他就是楚懷王熊心。起初,楚懷王只是一個象征性的存在,吸引著六國的貴族和移民。然而,項梁的死改變了這一局面。楚懷王表現出卓越的政治嗅覺和技巧,任命呂臣爲桓王,將項羽的軍隊與楚國軍隊合並,並獨自掌握了軍事權力。這種安排削弱了項羽的影響力,並拉攏了劉邦,後者正在崛起爲與項家抗衡的力量。同時,讓宋義帶領項羽進攻章邯和王離,讓劉邦從西邊入關,並約定誰先入關誰就成爲關中王。

項莊舞劍 圖源/影視劇照

這種安排不僅可以消耗項家的力量,還可以換取劉邦的支持,加強楚懷王的權威。這個算盤打得很准。然而,令楚懷王沒想到的是,項羽直接殺了宋義,滅了王離,吞並了章邯。此戰徹底改變了反秦戰爭的局勢。項羽把軍事勝利變成了政治勝利,贏得了新興軍事集團的支持,成爲楚軍和整個反秦聯盟的領袖,掌握了真正的主動權。

鴻門宴是項羽和楚懷王之間的最後一場較量。項羽在鴻門宴上的目的要麽是找借口除掉劉邦,要麽是逼迫劉邦就範。此時,劉邦不僅是懷王手中的最後一顆棋子,也是懷王之約的關鍵人物。劉邦的選擇對楚軍的形勢具有重要意義。他可以選擇繼續支持懷王謀求關中王位,也可以完全放棄這一想法,投靠項羽以獲得最大利益。

項羽之所以選擇這條路,並不是因爲他想走一條普通的路線。當項羽聽到劉邦說:“臣與將軍勠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複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這句話一出,對項羽來說鴻門宴已經結束了。劉邦拒絕了懷王,選擇了自己。懷王徹底失敗了,但範增沒有看清形勢。

對于項羽來說,在當時的情況下,殺劉邦既不必要也不可取。首先,殺劉邦是沒有必要的。年輕的項羽看著五十多歲的劉邦,從來沒有把他當成真正的對手。劉邦只是衆多諸侯中的一員。項羽抛棄了楚懷王,劉邦歸附了自己,目的達到了。

爲什麽要殺他?

其次,項羽沒必要殺劉邦。鴻門宴開始時,項羽認爲殺劉邦是可能的,所以他與曹無傷勾結,列出劉邦的罪行。只要這些指控得到證實,或者劉邦表明了自己占領鹹陽的意圖,那麽劉邦就會站在天下群臣的對立面,而項羽就合法地除掉了劉邦。然而劉邦一再表現出低調,說我只是僥幸進入鹹陽城,把子嬰留給你,把鹹陽城留給你。我這樣做只是爲了等你分享蛋糕,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占爲己有。項羽從劉邦的陳述中失去了理智。此刻,所有的諸侯都在觀望。如果此時殺了劉邦,項羽會把自己推到所有諸侯的對立面,成爲衆矢之的。

更重要的是,從項羽的角度來看,劉邦並不是他真正最大的威脅,而他最大的敵人顯然是楚懷王。因此,項羽最明智的選擇是接受劉邦的臣服,然後成爲主持盛宴的人,利用自己的身份來瓜分最大的蛋糕。毫無疑問,鴻門宴的最大贏家是項羽。他不費一兵一卒就控制了關中,並徹底擊敗了楚懷王,成爲秦末真正的霸主。

當然,鴻門宴也是劉邦成功的轉折點。劉邦以退爲進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事後項羽封劉邦爲漢王,相當于告訴劉邦你的地位有保障了,可以老老實實去巴蜀養老了,再也不出來了。至于章邯,劉邦的讓步進一步鞏固了章邯的地位,盡管此時的章邯並不知道秦國大地上等待他的是一座怎樣的火山。

總而言之,鴻門宴中唯一的輸家是楚懷王。雖然他後來被封爲義帝,但他的政治生命卻在鴻門宴中終結。最大的贏家是項羽,他成功掌握了天下的實際控制權,成爲當時的霸主。鴻門宴展現了項羽的政治家風範,他巧妙地利用劉邦和楚懷王的對立局面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他的決策和態度在鴻門宴上得到了生動的體現,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項羽的勝利並不是永恒的。在鴻門宴後的四年裏,項羽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才能逐漸暴露出問題。他無法控制所有的諸侯王,內部鬥爭和不滿情緒不斷湧現。最終,項羽兵敗後在烏江自殺,結束了他輝煌而短暫的霸主地位。

鴻門宴和項羽的選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曆史教訓:政治家的決策和選擇並不總是明智和正確的。在特定的曆史背景下,他們的行爲是爲了追求個人或群體的利益,不一定符合正義和道德。這也提醒我們,當我們解讀曆史事件時,不應該停留在表面的英雄與反派的對立上,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其背後的政治利益和權力鬥爭。

總之,鴻門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而發人深省的事件。項羽爲什麽不殺劉邦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他的決定和選擇在當時的情況下對他個人和政治團體都是有益的。然而,曆史也告訴我們,權謀和政治的勝利可能不會長久,事情往往超出我們的預期。鴻門宴和項羽的故事讓我們想起了曆史上權謀戰術和政治智慧的博弈,也提醒我們要警惕權力和利益的腐敗。只有以史爲鑒,才能更好地面對和應對現實世界中的挑戰和機遇。

劉邦在鴻門宴上  圖源/影視劇照

3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