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女兵精疲力盡,被日軍追上,楊成武痛心:她們都是大家閨秀啊

陶陶讀曆史 2024-03-17 12:58:39
前言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戎裝”,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我國建立了衆多抗日根據地,全國各地的青年兒女們懷揣著一顆赤誠之心加入了抗日隊伍之中。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在戰爭中當槍響的那一刻,男女無“別”,中華兒女都在自己的抗戰崗位上發光發熱,成爲了保家衛國的光榮鬥士。

而女人相比男人在戰爭中是弱勢的一方,但是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卻依然不懼生死的同日寇厮殺,留下了衆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抗日戰爭我們打的異常艱難,日軍當年已經完成了明治維新工業非常先進,經濟飛騰,成爲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而我國在當年還是一個農業國家。

並且日軍凶狠,殘暴,信仰“軍國主義”,在我國境內犯下了種種滔天罪行,殘殺百姓,虐待女性。

但是殘酷的戰爭之中我國人民沒有屈服,我們衆志成城,組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經過14年殘酷悲憤的鬥爭,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期間我國也湧現了衆多的傳奇英雄,著名的百團大戰,在橫刀立馬的彭老總指揮下殲滅數萬日軍,加速了我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進度,打出了我軍的士氣。

但是也因此讓日軍加速了對于我國的侵略計劃,意識到我軍實力強勁的日本,集結了7萬日軍開始對我軍主力部隊包圍,我國開國上將楊成武帶領著700人的隊伍,也陷入了鬼子的包圍圈。

爲了躲避敵人的包圍,因爲情況複雜,到處都是日軍,楊成武帶領隊伍向狼牙山北部進行突圍,但是在路上卻並不順利,最終在與副司令員和參謀長的商討之後,決定前往花塔山進行隱匿,後來在而這一次突圍也成爲了楊成武永生難忘的一戰,楊成武稱是他“最痛心的一戰”

幾百名“女兵”精疲力盡被日軍追趕上,落到了殘暴日軍的手中全部喪生......

突圍

百團大戰之後,日軍加大了對于解放軍主力的進攻,楊成武近700人的隊伍就被困在了距離狼牙山100公裏之外的地方,狼牙山北麓撤從形式上,如果能夠抵達是對于目前抗戰形勢最有利的,但是近100公裏的路程,楊成武的對于身後還不斷有日軍追趕,長時間的趕路,很可能會被追擊的日軍全殲。

考慮到這一點,楊成武不敢延誤戰機,趕緊叫來了副司令員和參謀長來商討接下來的行進方向,本次突圍事關重大,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否則全團的人都要交代在這裏。

經過對于這一代地圖的研究和戰場形勢分析之後,最終三人決定帶領隊伍向花塔山前進,先隱匿一段時間休養隊伍然後再進行突圍。

花塔山溝壑縱橫,還有一條河作爲天然屏障隔絕日軍,絕對算得上一個易守難攻的好地界,由于離得並不遠,所以經過一晚的加急趕路,楊成武帶領隊伍在天蒙蒙亮的時候就抵達了花塔山。

爲了突圍,戰士們已經被好幾天沒有好好休息,更別說開火做飯了,戰士們饑腸辘辘,大部分士兵開始躺下休息,炊事班也趕緊開了火開始爲大家做上一頓飯。

楊成武卻沒有坐下休息,而是快速觀察花塔山的情況,他發現這個地方要比周圍的山丘高上很多處于一個制高點的位置,日軍要想攻上來,是非常艱難的,並且還有一條河做阻擋,楊成武的部隊也能夠有足夠的反應時間。

但是這個地形也有個缺點,那就是如果日軍從山下集結,那麽楊成武的隊伍想要下去也是非常艱難的,一旦花塔山被日軍包圍,很可能他們等不到增援,就被日軍困死了。

一邊這樣想著,楊成武就找來了副司令員和參謀長商量撤出的對策,最終決定在天亮之前,隨時轉移隊伍,下令之後全員整裝待發。

就看見遠處有一股約300人的小部隊,正在往山上前進,正要警戒,定眼一瞧是一位老熟人——集中軍區後勤部的王文波政委。

而在王文波政委的身後是“白求恩衛生學校”的師生,大多都是十五六歲的年輕女醫學生,經過了解這些學生爲了轉移傷員,被日軍掃蕩,無奈之下找到了楊成武的隊伍,想要楊成武給他們出出辦法。

楊成武看著毫無戰鬥力的女學生,也是泛起了難,他知道這些學生都是一些家境優渥的孩子,本來是不用經曆這樣的事情的,但是爲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她們毅然決然來到了抗日隊伍之中,這其中瞞著父母加入的同學還不在少數。

楊成武是不可能丟下這群女學生的,但是現在隊伍的力量不足以保障這些女學生的安全,這群年輕的有志女學生都應該有著更好地未來,爲革命發光發熱。

如果在他楊成武的手中有了一點閃失,楊成武是不會原諒自己的,于是開始和副司令員、參謀長開始仔細研究突圍路線,最終確定了梯子溝這條還沒有被敵人侵占的水路。

梯子溝突圍戰

在即將帶領女學生撤退的時候,又有衆多百姓垂頭喪氣的來到了山上,打量著正在和王文波談話的楊成武,經過了解情況才知道這只逃上山的隊伍是神南一帶的百姓,總共有3000人左右,這一下楊成武的隊伍就“壯大”了起來,有了4000多人。

但是能夠戰鬥的只有楊成武晉察冀第一分區的700多人,是打仗的戰士,其他人的戰鬥力並不多,特別是女學生們。

這給突圍增加的難度越發的大,山路崎岖,梯子溝更難走,白求恩學校的一個領導表示:“這水路難走,男同志都難以過去,我們這麽多女孩如何是好啊。”

但是戰事緊急就在說話間,楊成武收到了一封急電,是馬耳山的日軍,向花塔山沖了過來!楊成武必須盡快下決定,否則將面臨被全殲的風險!

這個時候白求恩學校的一名女醫學生打破了沉默站了出來,表示:“楊司令,下命令吧,我們也是戰士!”

有了女學生的發言,所有人都開始紛紛表示“大家一起渡過難關!”,後來楊成武司令下了令,戰士們保護著“小戰士們”沿著梯子溝進行突圍,一路上女學生們因爲養尊處優,沒有走過山路,衆多人的腳上都被磨出了血泡,但是沒有一個要離開隊伍的,女學生們還表示:“走得慢,拖累了大家了”

戰士們看到學生們這樣,紛紛動容,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女青年啊!誰說女子軟弱無力!

突然有個軍區幹部走著走著一拍大腿,想到後方還有兩百多名重傷人員沒有撤離,對著楊成武說了這件事情,而白求恩衛校的女醫學生們也聽到了楊成武的擔憂,最終主動請纓,前往後方幫助營救傷員。

脫離了大部隊之後,女學生們及時的感到了後方開始轉移衆多傷員,轉移過程中,日軍卻出現在了她們附近,機槍掃射之後,只有50人最終突圍成功。

鬼子上了刺刀對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學生們進行任意的欺淩和霸辱,其余師生全部遇難......

在梯子溝血戰的楊成武,帶領3000余人出了梯子溝,還有戰士的遺體,這其中就包括楊成武紅軍時期的老戰友胡尚義。

結語

當楊成武得知,白求恩院校的師生,只有50人突圍,全部喪生的消息之後,痛心疾首,他還記得稚嫩的女學生臨走時對他說的:“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責任”。

那場戰役,因爲楊成武對白求恩院校沒有直接的領導權,拗不過她們的“赤誠之心”,最終女學生們才前往後方救傷員。

這成爲了楊成武一生的痛苦,如果當時攔住女學生們,或許就不會釀成如此慘劇,但是“又怎麽攔得住呢”?

6 阅读:5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