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爲何被外嫁作王妃?弄清留得殘荷聽雨聲背後故事,才知原因

君箋雅侃紅樓 2024-04-23 09:30:17

❂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後果自負

劉姥姥遊覽大觀園,從秋爽齋吃了早飯,衆人坐船走蓼溆遊覽,結果引出幾人關于池中“殘荷”去留的討論。

(第四十回)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麽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钗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閑了,天天逛,哪裏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說著已到了花溆的蘿港之下,覺得陰森透骨,兩灘上衰草殘菱,更助秋情。更助秋情。

賈寶玉認爲“殘荷”要拔去。

薛寶钗認可,說只是沒得空。

林黛玉認爲不該拔去,要“留得殘荷聽雨聲”。

賈寶玉一聽果然好詩,支持不拔殘荷了。

這段小故事發生在曾經的蓼汀花溆處。後被賈元春去掉“蓼汀”留下“花溆”,賈府依舊叫此處爲“蓼溆”。

林黛玉提到的這句“留得殘荷聽雨聲”,是她不喜歡的李商隱所作。本句是“留得枯荷聽雨聲”。

集合幾個線索就會發現這段故事肯定有隱喻,且形成了幾個“問題”。

一,寶黛钗意見分歧,預示三人的糾纏。

二,“蓼汀花溆”位置關鍵。

三,“殘荷”去還是留,采還是不采?

四,與李商隱有關。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爲您講述《紅樓夢》裏的那些事兒

林黛玉說她最不喜李義山的詩,也就是李商隱。

李商隱作爲大唐詩壇最後的光輝,與杜牧合稱小李杜。他的詩肯定是好的。

林黛玉不喜歡李商隱,具體原因不清楚。

推測與李商隱詩中對情的晦澀表達有關。

林黛玉推崇魏晉風流,王維、杜甫那種直抒胸臆。盡管她的詩也哀怨纏綿卻並不晦澀,不免與李商隱不對胃口。

但林黛玉不喜歡李商隱,應該還與她阻止香菱學習陸遊的詩類似,更多還是對作者人生的經曆有關。

陸遊是因《钗頭鳳》對唐婉的“放棄”,不讓林黛玉接受。

李商隱自幼孤苦,家境艱難,不得已投奔表舅崔戎,深得崔戎看中,與兒子崔雍崔衮一樣教養,表兄弟感情也非常好。

不想崔戎英年早逝,崔家離喪,李商隱不得不離開表舅家中獨自奔赴前程。

他于半路投宿在一戶姓駱的人家的水亭,夜裏聽聞窗外秋雨打枯荷的聲響,便作了一首《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衮》的詩,其中一句就是“留得枯荷聽雨聲”。

細看李商隱的人生經曆,就發現林黛玉頗與之類似,包括李商隱的“愛情”故事也是沒有結果,難免物傷其類。

林黛玉將“留得枯荷聽雨聲”修改了一個字爲“留得殘荷聽雨聲”,倒不是故意錯改,而是時間的不同。

李商隱在駱氏亭外聽聞雨打枯荷,時間肯定在九月後,彼時荷花已經枯萎死去。

林黛玉此時提到“留得殘荷聽雨聲”,才八月中秋之後,荷葉尚未枯萎,只是殘破凋敝。

“殘荷”比“枯荷”更應時應景。

枯荷代表生機全無。

殘荷代表一息尚存。

這就涉及到誰是“殘荷”?顯而易見是林黛玉。

《紅樓夢》裏,曹雪芹設計了兩種人生和命運,分別以蓮與杏比喻。

得“杏”者得幸運。

得“蓮”者都可憐。

“蓮”從甄英蓮也就是香菱起,金陵十二钗中大多與之有關。尤其作爲三冊之首的林黛玉、香菱和晴雯,都以“蓮和芙蓉”爲谶。

晴雯是芙蓉花神。

香菱判詞“荷枯藕敗”,甄英蓮又諧音真應憐。

林黛玉是芙蓉花簽,百花之主。

晴雯被王夫人攆走後死去,預示林黛玉日後離開賈府後死去。

香菱“荷枯藕敗”死于血竭之症的枯萎,預示林黛玉“淚盡而亡”的枯萎。

如此聯系,就會發現此時已是殘荷的林黛玉,就像後面她說的“眼淚漸少”,生命已進到了尾聲,一如這眼前的“殘荷”。

林黛玉會像晴雯一樣,未來因王夫人作梗而被迫離開賈府。與李商隱作詩時被迫離開舅舅家,作“留得枯荷聽雨聲”時的經曆和心情契合。

那麽,林黛玉的結局,真是離開賈府,像晴雯被攆後客死他鄉了麽?原文還有什麽線索?

答案是肯定的,線索就在彼時他們所處的“蓼汀花溆”上。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寶玉堅持將這裏命名爲“蓼汀花溆”。

“蓼汀”用來比喻生長著豐茂蓼草的水邊沙洲。

“花溆”也是形容水塘的岸邊。

二者看似重複,意思和典故出處卻不同。

“蓼汀”出自唐代詩人羅業的《雁》詩:

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花開水國愁。

所指的是大雁在水邊的沙洲紅蓼叢中棲息繁衍,等到新生的小雁長大後,便一同飛去。

“蓼汀”的重點凸顯了兩點:

一,沙洲提供大雁棲息繁衍的場地。

二,大雁繁衍新雁,培養教育大雁群體發展壯大,有傳承之意。

如果將“蓼汀”的沙洲比作賈家。大雁在此棲息繁衍預示的是姻緣。而新雁飛去代表生兒育女,教育成才後一飛沖天。

繁衍和教育之能,家族壯大之本,才是“蓼汀”的體現。

與“蓮”一樣,“雁”也是林黛玉的體現。黛玉的丫頭名叫雪雁。她在賈寶玉生日時作了《折足雁》酒令,預示自己將離開賈家而去。

當晚群芳夜宴掣花簽,“占花名”的遊戲,實際主女兒的姻緣。

林黛玉的芙蓉花簽,結合“蓮”,突出其悲劇命運,映照了晴雯和香菱的伏筆。

而林黛玉的芙蓉花簽,“莫怨東風當自嗟”是昭君出塞故事。

王昭君被賜婚遠嫁匈奴和親,一去不回客死異國他鄉,便是林黛玉未來姻緣和人生結局之谶。

王昭君的“外號”就是落雁。

所以,“蓼汀”所隱喻的姻緣和繁衍、教育之義,與“紅香綠玉”一樣,影射的便是林黛玉和寶黛姻緣。

“蓼汀”預示了寶黛姻緣最適合賈家和賈寶玉,林黛玉才是那個最能夠傳承和教育好賈家未來子孫成才,一飛沖天的人,也是那個在賈家抄家後,于“廢墟”中替賈家“補天的女娲”。

“花溆”出自唐代崔國輔《采蓮曲》:

玉溆花爭發,金塘水亂流。

是指采蓮時的情景。

如果賈府派人將殘荷拔去的話,當對應的是“花溆”所指之意。

將“蓼汀和花溆”兩者結合,便描畫出水邊和池中全部景象,並非只有水邊沒有池中,或者只寫池中不寫水邊。

賈寶玉題“蓼汀花溆”實際最貼切。將“雁、蓮、紅蓼和一池水”兼顧,營造出和樂安逸景色,算是“家和萬事興”。

然而賈元春一見“蓼汀花溆”,便說“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去掉了“蓼汀”只剩下“花溆”,後來賈府管此處叫“蓼溆”推測還是賈寶玉背後堅持,實際已改名爲“花溆”。

賈元春省親當天,只修改了兩處內容。

一爲“蓼汀花溆”爲“花溆”。

一爲“紅香綠玉”爲怡“怡紅快綠”。

去掉的“蓼汀”,便不給大雁棲息繁衍之地不說,更是連立足之地都不給。

大雁代表了林黛玉,“蓼汀”預示大雁在水邊汀洲上棲息繁衍,新雁長大後飛向遠方,傳承壯大家族,是寶黛姻緣的意義。

賈元春去掉“蓼汀”,分明反對寶黛姻緣,並且不給林黛玉在賈府立足之地。豈不就對應上了“留得殘荷聽雨聲”,預示林黛玉會向李商隱一樣被迫離開“舅舅”家,獨自面對人生舛途的經曆。結合晴雯被攆,黛玉離去必死無疑,也是《折足雁》酒令和“芙蓉花簽”之谶。

賈元春不喜歡林黛玉,還通過去掉“紅香綠玉”的“香玉”和“綠玉”體現。

元春省親後,賈寶玉講述“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提到“鹽課林老爺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香玉就是林黛玉。而綠玉也是林黛玉。

賈寶玉堅持“綠玉春猶卷”,被薛寶钗勸說:“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爭馳了?況且蕉葉之說也頗多,再想一個改了罷。”于是賈寶玉改作“綠蠟春猶卷”。

賈元春不喜歡“綠玉”,喜歡“綠蠟”,不就是“有眼不識真香玉”的鼠目寸光?

她去掉“蓼汀”,就像“燕雀安知鴻鹄之志”,使得大雁沒有立足之地,自然就無法繁衍和教育後代,也就沒有了“賈家”新雁一飛沖天。

可知寶黛姻緣最終就是賈元春和王夫人母女攜手破壞,導致林黛玉被迫離開賈府,像昭君出塞一樣遠嫁異國他鄉而去,並淚盡而亡客死異鄉。

林黛玉這“殘荷”被拔去,才給了薛寶钗嫁給賈寶玉的機會,正是三人一同討論殘荷“去留”之意。

殘荷被拔去,預示黛玉離去,就是“采蓮”,也就是賈元春留得“花溆”的深意。

所以,林黛玉在“蓼汀花溆”提到她喜歡“留得殘荷聽雨聲”,要結合賈元春修改“蓼汀花溆”爲“花溆”反對寶黛姻緣的深意,以及李商隱的個人經曆,才知背後預示的是林黛玉在寶黛姻緣被王夫人和賈元春破壞後,被迫遠嫁異國做了潇湘妃子,並很快淚盡而亡。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1 阅读:97
评论列表
  • 2024-04-26 18:53

    邏輯上不對,大觀園是賈府的閃光點,不可能爲了黛玉改名字,改名字是暗喻賈府的發展階段:蓼汀指大雁棲息地,即指朱棣燕王建立的明朝第二春,北京明朝。花溆就泛指所有中華盛開之地。當時元春去“蓼汀”留“花溆”,改“紅香綠玉”爲“怡紅快綠”都是指明朝第三春來臨,否定第二春,複辟第一春,紅香綠玉即紅鑲綠,綠才是主要,蕉綠探春就是指第二春朱棣,改了以後,怡紅快綠,這個快字指打心裏訣別的意思,即告別綠時代,暢遊紅時代,就是複辟朱元璋的紅時代。本節是劉姥姥二進賈府,時間對應的是南明弘光帝,張獻忠有意尊明朝廷,所以是秋天殘荷,三春已過,是在惜春住所,惜春原型即弘光帝,紅佛光,紅房,紅蓼都暗示弘光朝,此時的東林黨已是式微,靠邊站了,時間上吻合,地點也是一片南方水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