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打出七傷拳,耶倫要中國隱忍,普京信心滿滿,新內閣亮相中國

聽芹談國際 2024-05-16 07:06:38

拜登對華加征超高關稅,爲何說是損耗美國國本的“七傷拳”?耶倫要中國“打不還手”,背後的邏輯又有多可笑?普京訪華信心滿滿,中俄合作會有哪些新成果?俄羅斯新內閣亮相中國,又在釋放什麽信號?

拜登打出“七傷拳”,中國不害怕,國內不看好

經過一段時間的輿論炒作,5月14日,美國政府終于公布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等産品加征關稅的消息,其中,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將在今年從25%增至100%,對中國太陽能産品的關稅將從25%提高至50%。

這意味著拜登政府正式開啓了新一輪的對華貿易戰,但和特朗普時代發起對華貿易戰不同,此次拜登並沒有引發中國的太多緊張與擔憂,而是讓美國國內诟病不斷。

5月15日時,《北京日報》下屬的自媒體賬號《長安街知事》就發出一篇報道指出,拜登對華加征關稅是在“隔空發狠”,因爲中國目前出口至美國的乘用車數量本來就幾乎爲零,氣勢洶洶的所謂新關稅,更多是恐嚇意義。

而美國對中國進行恐嚇,根本目的是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等新興優勢産業進行極限施壓,確保自身的産業競爭優勢,通過遏制中國優勢産業掩蓋美國綠色轉型不利和傳統産業逐漸落後的尴尬事實,從而爲拜登賺取選票。

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無法真正解決自身的産業之弊,反而給全球經濟帶來風險,制造出經濟割裂拖累全球經濟的複蘇。

美國《華爾街日報》在14日的一篇社論中則將拜登的加稅行爲稱作“全球綠色貿易戰的薩拉熱窩事件”,認爲拜登此舉肯定會擾亂美國企業供應鏈,提高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成本,爲了爭奪更多選票而挑起的關稅戰爭,對任何人都不會有好處。

美國零售業領袖協會負責國際貿易的副總裁哈登也批評拜登政府稱,廣泛征收關稅不具有戰略意義,將會阻礙美國經濟增長,關稅負擔最終會對設法參與全球競爭的美國企業造成障礙,並對美國工人的工資産生負面影響。

甚至連民主黨內部都出現了批評拜登的聲音,民主黨籍科羅拉多州州長波利斯就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對太陽能電池和其他産品征收關稅,將會打擊美國的每一個家庭,而目前科羅拉多州約有6.4萬人從事新能源産業,他們很有可能因爲拜登政策而失去工作機會。

除了媒體與黨內的反對聲音,美國的各大智庫同樣也不看好此次加稅措施,穆迪分析公司供應鏈戰略高級總監多尼吉安就警告稱,更高的新關稅將給本來已經緊張的供應鏈環境帶來額外的風險與複雜性;美國保守派智庫稅務基金會則在14日發文指出,加征關稅不但不能爲受保護地區提供經濟幫助,反而可能會造成就業損失,同時增大政府濫用職權的風險。

這種反應其實並不出乎意料,因爲各方都知道拜登此舉無非是爲了給今年大選拉票,而且大家都已經有了特朗普時期貿易戰的經驗,知道這種激進的保護主義措施會給美國自身也帶來反傷,所以不但中國方面並不覺得拜登能夠達成目的,就連美國國內都對拜登的措施極不看好。

特朗普時代的四年加上拜登時代的三年,整整七年時間已經證明美國根本不可能如願完成所謂的制造業回流,友岸外包也不能爲美國提供自己口中所謂的“更多選擇”,保護主義歸根結底是一招“七傷拳”,想要打傷中國的前提,就是美國自己蒙受巨大損失。

不過這種爲了自身政治利益而犧牲美國全體利益的行爲還不是拜登政府的極限,真正令人震驚的是,在針對中國發起新一輪貿易戰之後,美國居然直接要求中國“打不還手”

耶倫要求中國打不還手,中國強勢回應

在當地時間5月14日,就在拜登政府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後不久,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聲稱,加征稅款將保護美國企業和工人,不會造成美國物價上漲,她希望中國能夠“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回應”。而就在前一天,耶倫還曾經聲稱“美國不希望看到中國的重大回應”。

這種態度用“厚顔無恥”恐怕都不足以形容,作爲一個曾經的專業學者,耶倫不但炒作所謂的“産能過剩”,借口“不公平做法”來汙蔑中國商品對美國經濟産生“危害”,還敢在美國社會各路學者充滿反對聲音的情況下,妄言加稅措施“不會對美國經濟造成影響”,這完全無視了經濟運行的根本規律,耶倫很明顯已經爲了自己和拜登團隊的政治利益而抛棄了自己專業學者的身份與尊嚴,成爲掩飾拜登政府虛僞的一張遮羞布。

對于這種充滿詭辯的論調和匪夷所思的要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4日的記者會上已經重申,中國將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中方的合法權益。這是在直接告訴耶倫,中方不會打不還手,任由美國欺淩,所謂的“不希望看到中方重大回應”,只不過是美國自己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國會以理性的方式應對此事,只不過不是美國希望的那種“理性”。

在這場記者會上,汪文斌發言人還直接揭露了美國醜惡的嘴臉,表明按照美方的邏輯,美國進行補貼就是“至關重要的産業投資”,別國進行補貼就是“令人擔憂的不公平競爭”,美國向世界出口優勢産品就是“自由貿易”,別國向世界出口優勢産品就是“産能過剩”,這用中國話來說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赤裸裸的霸淩霸道。

我們不知道在這塊遮羞布已經被徹底揭開之後,美國是否還會繼續如此嘴硬,但我們可以確定,拜登政府一旦落實加稅政策,中國方面一定會進行反擊,最終這些稅款都會被轉嫁到美國的普通消費者身上,美國相關的制造産業及其産業工人也不可能會受到拜登政府口中所謂的“保護”。國際貿易的本質就是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出口較爲優勢的産品,違反一項事物的本質,不管再怎麽詭辯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普京訪華信心滿滿,中俄關系處于曆史最高點

在美國不斷加強對華遏制,掀起新一輪中美貿易戰之時,一場可能改變全球格局的外交訪問也正在拉開序幕。

5月14日,中國外交部正式確認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會于5月16日至17日造訪北京,訪問期間,普京將會出席《中俄建交75周年暨中俄文化年開幕晚會》,並前往哈爾濱出席《第八屆俄中博覽會》開幕式,同時會見哈爾濱工業大學師生。

這是普京時隔半年對中國的再次訪問,也是他新任期內首度外訪,訪問前夕,普京接受了新華社的專訪,透露了一些此次訪問的關鍵內容。

普京表示,俄羅斯積極評價中國提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主張和努力,他高度評價中方去年發表的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12點主張以及後續補充性質的四項原則,強調俄羅斯從來沒有拒絕談判,希望通過和平手段來解決俄烏沖突。

此外,普京還談到了俄中兩國將會加強在工業和高科技太空以及和平利用核能,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及其他創新領域的合作,並進一步爲中俄雙邊貿易創造良好的法律和組織條件。發展交通運輸以及金融基礎設施。

在這場訪談中,普京解答了外界一直所關注的一個問題,即爲何將上任後的首訪放在中國,他表示,促使他訪問中國的原因是中俄兩國的夥伴關系正處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當代俄中關系超越意識形態,涉及俄中根本利益,即便面對嚴峻國際形勢,兩國關系仍在繼續加強他因此對俄中雙邊關系的宏偉前景充滿信心所以選擇前來中國訪問。

此前,外界一度猜測,普京會將首次訪問放在土耳其,以解決俄土兩國延宕多時的雙邊對話問題,推動俄烏沖突的談判進程。但從普京的回答中來看,俄中關系這個對俄羅斯來說最重要的雙邊關系重要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俄烏沖突的範疇,達到了俄羅斯未來長遠戰略發展的高度,所以,普京才將中國選做訪問第一站。

而且普京似乎也認爲,中國能夠在解決俄烏沖突的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他希望以中國爲橋梁,推動俄烏和談進程。

除此之外,我們也能夠看出普京對中俄經濟合作有著很強的信心,俄烏沖突與中俄經濟合作應該是他此次訪問的兩大重點。

結合之前拉夫羅夫訪華爲普京做鋪墊時透露的一些內容,普京此次來華,應該會同中國商討解決中俄雙邊貿易的結算問題,此前,由于美國的二級制裁風險,一些中國銀行在年初停止了對俄羅斯的轉賬業務,這讓中俄兩國企業都面臨了一些合作困難,從而導致兩國雙邊貿易額度在三,四月份出現了明顯下降,普京需要借助此次訪問來解決這些問題,重新恢複中俄雙邊貿易的增長勢頭。

除此之外,近期突然放出風聲的中吉烏鐵路以及途經哈薩克斯坦的新中俄能源管道項目,很可能也是在爲普京此次訪問做鋪墊,在普京的訪問行程中,“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相關事宜一定會是一個重要話題。

再者,我們還需要關注一點,那就是普京將會前往哈爾濱,而哈爾濱是中國距離俄羅斯遠東地區最近的首府城市,在當前中俄合作開發遠東的背景下,這趟行程很可能別有深意。

最後,此次普京放話還有一點值得關注,那就是他的隨行人員。

普京攜內閣亮相中國,只是在釋放誠意那麽簡單嗎?

根據香港媒體“香港01”在5月15日的報道,普京此次訪問並非孤身前來,而是會攜新內閣成員一同訪華。

這讓附近的整趟訪華行程顯得頗爲匆忙,他在5月7日時才剛剛舉行新任期的就職儀式,5月14日克裏姆林宮才正式公布俄羅斯新一屆政府成員和各部門負責人名單。從名單中來看,除了早就已經爲外界知曉的別洛烏索夫任新國防部長之外,第一副總理等重要職務也出現了變動。

對于如此重大的人事變動,普京本來應該花費一段時間先穩住俄羅斯國內的政局,讓這些人熟悉崗位,使新政府能夠順暢運行之後,再令其出國訪問。14號剛剛任命,15號就將其拉上飛機飛往中國,似乎有些太過急切,如果這些新政府成員還未能完全掌握自己崗位的相關知識,就很可能會在訪問期間出現纰漏。

但這正顯示出了普京此番訪華的誠意,新內閣成員上任之後,還沒有完全接手工作就直接亮相中國,表明普京要優先讓這些人先完成與中國方面的對接,外界能夠從中得到的信息是普京已經把中俄雙邊合作放在了極高的高度,將其作爲了新內閣上台後的第一任務。

俄羅斯如此重視對華合作,目的很顯然,不僅僅是中俄之間的貿易獲利或者俄烏和平事宜,而是涉及了未來國家發展的長遠戰略布局,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上個月拉夫羅夫來華時所提出的中俄聯合反制西方對兩國的雙重遏制,以及共同構建新歐亞安全體系。或許普京想要從新一屆政府開始發力,構建起一個橫跨歐亞的安全合作體系,通過合作夥伴之間的密切聯絡,共同對抗霸權主義的施壓,爲俄羅斯的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這也很符合普京的一貫性格,外界此前就普遍猜測,本屆任期很可能是普京的最後一個任期,他正在爲後普京時代的俄羅斯布局,確保俄羅斯失去他這位強勢領袖之後,仍舊能沿著他所布局的道路穩定前進,不被西方的霸權所壓垮,中俄質量大合作夥伴的密切聯系以及新安全體系的建立,就能夠幫助普京完成這個願望。

但這終歸只是我們的猜測分析而已,普京此次訪華究竟能夠達成哪些重要的成果,以及最終會給中俄雙邊關系帶來哪些變化?我們還是要保持耐心,等待雙邊峰會之後,中俄聯合聲明的發出。

0 阅读:66

聽芹談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