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年報:培育“新芽”,回購捍衛信心

陸玖商業評論 2024-03-24 16:55:45

傳統核心業務穩健成長,視頻號、小遊戲、AI大模型等新芽業務嶄露頭角,被注入新動力的騰訊,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又到一年財報季,科技大廠們陸續發出的2023年經營業績,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其中,騰訊2023年全年實現營收6090.15億元,淨利潤(Non-IFRS)1576.88億元。多業務驅動下,2023年騰訊連續四個季度實現毛利和淨利潤顯著增長,業績全面複蘇。

數據背後,“新芽業務”、“AI應用”,以及“海外市場”等等關鍵詞更值得注意,這是騰訊老樹煥新的依據,也是外界對其生命活力的重新審視。更甚一層,這或許也關乎著了一個全行業技術創新、降本增效以及數實結合的未來。

微信誕生13年,老樹如何發新芽今年年初,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曾在內部員工大會上,用“老樹發新芽”來形容微信的發展潛力,並強調員工應思考如何將騰訊的産品及服務“長青化”。

作爲騰訊最典型的一款長青産品,微信一路走來,從通訊、社交,到圖文、短視頻生産,再到搜索、電商,生態愈發龐大。截至2023年末,微信及WeChat的合並月活躍賬戶數進一步增至13.43億,在用戶規模幾接天花板的情況下,仍實現2%同比增長。

憑借深厚的生態底蘊,毫無疑問,視頻號是這一季財報的最大看點,拿到了全年總用戶使用時長翻番,DAU、單用戶時長快速增長的好成績,在業績說明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視頻號確實不負衆望,增長非常迅速,潛力非常大。我們正在讓視頻號的內容生態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健壯。”

盡管對比其他短視頻平台而言,騰訊布局視頻號的周期相對更長,早期也更注重生態和工具的搭建而非運營,但過去一年來,騰訊正逐步發力。這種戰略節奏的底氣,來源于其背後承載超13億人的微信流量水池,這也讓市場對視頻號的商業化建立更強的耐心。

特別是,從視頻號商業化提速的事實,以及商業潛力釋放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周期來看,再加上視頻號在微信全生態內占位的不斷擡高,中短期內不僅會對騰訊營收大盤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更能重塑原創內容生態的結構。

與此同時,視頻號用戶滲透目前已達到一定水平,除了刺激廣告收入之外,參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的市場經驗,無論是傭金、還是內循環廣告(指以微信小程序、視頻號、公衆號和企業微信爲落地頁的廣告收入),圍繞電商的商業化也是另一種指望。

除了視頻號,小遊戲平台收入年增長超過50%,微信搜索日活躍用戶數破1億。

視頻號提振廣告收入,小程序助力實體經濟的數智化經營,微信小遊戲擡高經營毛利率,微信生態內幾乎所有業務的增長,均離不開生態的滋養和托舉。

當然,騰訊也對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有著充分認知和規劃。

騰訊高層在電話會上表示,盡管小程序電商平台取得了相當大的規模,但目前仍存在商家難以在線獲取新的客戶等問題。視頻賬號直播平台是一個封閉平台,需要更積極的生態系統管理,這種管理確保了購物質量優于開放平台,特別是對那些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商家。基于此,騰訊計劃將開放平台(如小程序)與封閉平台(如視頻賬號電商)進行有選擇、有策劃的鏈接,以確保雙方都能從中受益。開放平台將受益于視頻賬號的流量,小商家也能從其私域流量中獲益,助力不同類型的商家在曝光度、銷售額上的最大化露出。

微信生態繁榮也間接帶動了其他業務增長。按照此前的市場預期,在高基數語境下,騰訊四季度廣告增速或許會有所回落,但本季該業務收入達到了297.94億元,創下單季收入新高。除了保持了與三季度持平的21%的同比增速,同時也是自2022年四季度以來,廣告業務連續多季度實現正增長。

騰訊廣告業務在宏觀環境並不算“暖”的情況下,仍能取得這般成績,其一得益于技術驅動,在升級AI廣告技術平台後,廣告業務的精准推薦能力大幅提升,提振客戶投放意願;其二便是視頻號肩負起了推手的重任。

自去年5月15日騰訊廣告全流量通投升級,宣布將“視頻號”納入通投範疇。至此,單條廣告可以同時投放到視頻號+朋友圈+公衆號與小程序+騰訊平台與內容媒體(含QQ及QQ浏覽器、騰訊新聞、騰訊視頻等+優量彙等騰訊全生態廣告版位。

加強研發投入,大模型技術提效

在守穩基本盤的同時,如何利用 AI提高生産能效、重塑變現思維也是新的課題。生成式AI的廣泛應用,讓無數互聯網大廠競相湧入AI這波新浪潮。那騰訊的舉動是什麽?

盡管在AI相關的傳播口徑上,騰訊維持了一以貫之的低調,但這並不代表其在此方面沒有動作,做足to B業務的騰訊一直在尋找向上攀爬的入口——

“這是幾百年不遇的、類似發明電的工業革命一樣的機遇。關鍵還是要把底層的算法、算力和數據,紮紮實實做好,更關鍵的是場景落地”,這是馬化騰在2023年股東大會上對有關AI技術提問,給出的回應。

仔細想來,這似乎不難理解,當然更符合了騰訊的務實。

于宏觀角度來看,中國移動互聯網業到了用戶、流量趨于見頂的成熟期,産業互聯網的推進與建設成爲新的方面,科技企業想要博得一張通往未來的船票,嘗試轉型于此,似乎已是不可逆之勢;

于行業角度來看,國內通用大模型已有數十個之多(不完全統計),如此多的大模型,如果不能與真實的産業場景相結合,那麽技術的價值始終都是“懸浮”的。模型應用、産業先行,只有這樣才能走進高質量發展。

去年9月正式亮相的騰訊混元大模型,算是兩條腿走路。截至目前,混元已在生態內部400多個業務線中進行內測,除了上述提到的精准投放之外,遊戲、金融科技、會議、文檔、微信搜一搜、QQ浏覽器等業務都已引入該技術能力,爲用戶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務。

在內生探索大模型技術的同時,混元還通過騰訊雲對外開放,客戶不僅可以直接通過API調用騰訊混元,更可以將騰訊混元大模型作爲自己的基底模型,幫助身處不同賽道、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去構建適配于自己的專屬應用。

這也是騰訊雲的差異化特征:以全周期、一站式的精細化賦能,把行業大模型所需要的基礎資源、技術支持、工具組件等整合到一起,變成雲上緊密銜接的一個個“鎖扣”,行業和企業不需要自己再費力去到處亂撞,尋覓幫手。

作爲千行百業的“送水工”,騰訊雲聯合生態夥伴已將大模型技術與20多個行業結合,提供超50個行業大模型解決方案。

騰訊雲TI平台系列産品已經接入20多個主流大模型,並在業界首先支持納管雲上資源進行訓練和推理,成功支持閱文、同花順等客戶。今年1月,騰訊雲與一汽紅旗的合作,共同打造了紅旗品牌的虛擬代言人,展示了其在商業領域的應用潛力。

“朋友圈”的擴維,逐漸從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板塊的收入中顯露出來,四季度該業務板塊收入達到543.79億元,占總營收的35%,連續三年貢獻超30%的收入。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需要投入時間和努力進行銷售,並與不同行業的客戶合作,探索最佳利用AI的方式。”

AI及大模型要“研以致用”,走入産業、走向場景已是必然。但技術落地終究不是一蹴而就的短跑,而是一場跨越障礙的跨欄比賽,從起跳開始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投入很大的耐力和資源去推進下去。

研發費用支出最能直觀地反映這一點。

財報顯示,騰訊四季度的研發開支達到了164.33億元,2023全年在研發方面投入640.78億元,自2018年至今六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2696.54億元。而7.5萬件的全球專利申請總數、3.7萬件的授權專利數,也體現了騰訊在技術創新層面的積累。

重讀遊戲業務,海外突進、國內長線看好

最後必須要提一下遊戲業務。財報顯示,騰訊 2023年網絡遊戲業務收入1799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2023年國際市場收入在騰訊遊戲總收入占比首次提升至30%,成爲騰訊遊戲的新增長引擎。

亮點來自于海外市場。2023年騰訊遊戲的國際市場收入同比增長14%至532億元,在騰訊遊戲總收入占比首次提升至30%,這也是自2021年三季度騰訊首次公布國際市場收入以來的曆史新高。

此前外界輿論曾有過這樣一種聲音,認爲騰訊在海外市場可能沒有太強的競爭力,這種質疑已在這樣的數據面前,被實實在在打了臉。盡管全球遊戲市場尚未全面複蘇,但騰訊遊戲在國際市場繼續保持較高增速。當出海幾乎成爲國內所有互聯網公司比選題的當下,騰訊也確實在海外市場持續性獲得了回報和影響力。

國內市場則在穩步回暖。騰訊在財報中披露,2023年本土市場年流水超過40億元且季度平均日活躍用戶超過500萬(手遊)或者200萬(PC遊戲)的騰訊遊戲從6款上升至8款。新遊表現出色,在此帶動下, 2023年騰訊遊戲本土市場實現複蘇,收入同比增長2%至1267億元。

《元夢之星》備受關注,根據知名研究機構DataEye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騰訊遊戲表現觀察數據顯示,公測後3個月裏,《元夢之星》全渠道新增注冊用戶1.29億,是遊戲史上增長最快的遊戲之一,不難預測,《元夢之星》在完善UGC生態後將迎來厚積薄發。

對此,劉熾平認爲,騰訊遊戲要的是長線運營能力,社交優勢下帶來的不同的玩法和社交場景。基于此,《元夢之星》是一個需要長期耕耘的遊戲品類,騰訊想要將其打造成爲一個具有社交屬性的合家歡的休閑遊戲平台。

進入2024年以來,諸如《王者榮耀》《LOL手遊》等內在的幾款老遊戲,表現上乘,後續重磅儲備IP《DNF手遊》、幾款精品射擊類遊戲,以及有望在二季度及之後推出的競速類遊戲,也將爲騰訊遊戲帶來新的看點。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大模型等革命性AI技術的出現,遊戲行業已顯露出了“第三次擴容”的趨勢,騰訊早于2021年便啓動了一些探索。比如提出“超級數字場景”的概念,借助照片掃描建模、PCG內容生成、遊戲引擎、雲遊戲等遊戲技術等等。

在面對“騰訊在促進在線遊戲方面給出的具體措施是什麽?”“這些措施何時能爲公司的在線遊戲整體增長帶來效益?”“如何看待在線遊戲的中期增長前景?”等問題是,騰訊高層表示挑戰並非來自于外部,更在于內部管理和優化,並給出三項具體策略——

其一,針對現有遊戲進行變革,通過對人員及組織的調整,推動遊戲複興。如在《元夢之星》和《PUBG mobile》等遊戲中實施變革,取得了顯著的收入增長。對于需要調整的遊戲,公司正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改進。

其二,聚焦于過去兩到三年內積累下大量用戶基礎的遊戲及IP,提高商業化的能力。例如,《金鏟鏟之戰》、《英雄聯盟手遊》、《暗區突圍》等等。

其三:集中資源推出預算更大、基于以往成功經驗進行叠代的新遊戲。今年將有多款新遊戲上市,如《地下城與勇士手遊》,目前內部測試反饋良好,已提前至第二季度上線。

總的來看,本次財報騰訊傳統核心業務穩健成長,視頻號、小遊戲、AI大模型等業務嶄露頭角,爲騰訊注入新的增長動力。招商證券近期發布報告稱,得益于收入結構向高利潤率的業務傾斜以及成本管控,帶動非IFRS經營和淨利潤按年增長35%和44%,高于預期5%和2%。上調騰訊目標價至393港元,評級 “增持”。

除了派發3.4港元/股現金股息之外,騰訊還宣布2024回購規模至少翻倍,從2023年的490億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超1000億港元,夯實資本市場的投資信心。核心業務長線穩健,增量業務表現強勁,相信敏銳的資本市場會做出判斷。

0 阅读:0

陸玖商業評論

簡介:真相無法揭露,只能接近。